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二册)

节选

[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套装上下册)》:  人类的历史是由人类的活动构成的。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恩格斯说,“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②。在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尽管有过各种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各个国家和地区有不同发展的过程,但都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活动。正是这些活生生的人的活动构成了错综复杂、千姿百态的人类历史。  对历史上有过各种各样表演的人物进行认真研究,探究他们的思想动机和活动影响,以及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他们所代表的人群的利益,这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的真貌,认识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同时,对历史人物的活动和思想做出正确评价,还有助于我们分清善与恶、是与非,褒彰历史的光明面,鞭挞历史的黑暗面,可以使我们能够吸收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指导以后的实践,对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认识具有重要作用。著名史学家尚钺曾指出,“我们研究历史人物的目的,不在于到博物馆或故纸堆中去寻找知己和朋友,也不是为历史人物而来研究历史人物,而是从历史人物活动中去发现我国某些历史时期支配社会的特有的和一般的法则,从而发现我国历史社会发展的规律与特点,来为现实服务。”  在历史研究中,如何评价历史人物的活动历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甚至是古今中外历史研究中*具有争议的话题。由于历史人物活动发生在遥远的过去,具有不可亲历性,主要需要通过历史遗留的文献、遗物、遗迹等来考察还原历史人物的活动,由于有的历史人物的资料匮乏或者散失,因此,时人要想一时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历史人物的活动影响、思想动机,把握历史人物的活动状态是非常困难的。此外,历史人物的研究还会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我国,由于历代封建统治者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持着历史方面的研究,所以,他们经常按照自己的政治需要和意志来编纂历史,评判历史,甚至篡改历史,很多历史人物活动的内容和形象被人为地篡改和扭曲,给后人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从事历史研究的史学家由于受到社会思潮的影响,有时会从不科学的理论出发来判定历史人物,这就造成了许多历史人物评价的不公正。例如,在封建社会,很多中国史学家就是以不科学的天命论或所谓“正统论”的唯心思想出发来判断历史人物的。  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研究工作者开始以科学的和严谨的态度来研究历史人物,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主要有两种趋向。一是彻底否认新中国成立以来歌颂的历史人物,另一种情况是,片面地为一些历史人物“翻案”。尤其是一些与历史人物有特殊关系的人,比如,历史人物的后代,历史人物所在地域的人等等,为了自己的目的,不顾历史事实,为反动人物“翻案”,以至于“翻案”成为当今历史学界的“时髦”,加之有些学者急于功利,出于个人目的,迎合社会猎奇口味,滥造篡改,使得人们不知所向,莫衷一是,给人们的思想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

]

内容简介

[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套装上下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主办,历史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论文集,内容涉及唯物史观与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历史发展的一元性与多元性、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及当代意义等。

]

目录

(上册)领导讲话及致辞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上的讲话坚持和发展唯物史观,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史学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上的致辞唯物史观与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一)继承侯外庐的史学理论遗产推进学科建设略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价值关于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思考从社会性质出发:历史研究的根本方法唯物史观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以马克思唯物史观指导研究海疆史历史人物的研究唯物史观与历史人物评价——以中共领袖人物为例20世纪30年代不同政治取向的近代史家视野中的农民运动阶级分析法在党史研究中的价值——基于几个重大党史问题的分析历史的无意义与意义——论章太炎的《易》学、《春秋》学及其历史观唯物史观与1949年后顾颉刚的古史研究柴德赓史学研究的方法和特点初探唯物史观与冉昭德学术创新的风范回归理论还是延续考证?——20世纪80年代“回到乾嘉去”史学现象再认识构建双主线、多支线的中国世界史编撰线索体系——全球时代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应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通史编纂学的几点思考刘秀的帝位之争和形象塑造当代中国历史记录理论初探论史学价值观与历史教育唯物史观与20世纪中国史学方法(二)关于史学理论学术体系建设问题的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称谓辨析思想分歧与道路选择:重新认识五四时期的“社会主义论战”郭沫若和翦伯赞的史家修养论郭沫若早期文史研究中的唯物史观探析范文澜与经学关于李大钊论历史学性质问题的探析出史与人道——李大钊的史学之道及史学应有的研究理路李大钊与中国古代历史研究重估侯外庐“早期启蒙思想”学说论侯外庐对马克思生产方式理论的研究与运用抗战时期桂林地区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群体东北解放区的历史教育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著作的出版传播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为普及唯物史观的努力论“十七年”史学之集体研究深入探究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的科学道路——评《唯物吏观与中国历史学》(下册)唯物史观视域下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历史发展的一元性与多元性唯物史观的现实生命力当代中国岂能以胡适为旗帜唯物史观与实证历史研究“国家历史安全”与当代中国史的研究编纂唯物史观视域下“元历史学”的本体论追问驳近期历史虚无主义对五四运动的贬损评李怀印对近代中国宏大叙事的思考从文化根柢上战胜历史虚无主义革命、传统与历史话语权的建构——基于《人民日报(1949-1989)》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解析马克思主义论断释义中隐含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以历史评价二重尺度释义为例历史唯物主义“起源”之作——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世界文明的东方源头活水——中华文明世界历史地位新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辨——从哲学恒等式子到哲学基因结构民初联邦论思潮探析从国际因素看斯大林时代论俄罗斯联邦唯物主义史观自觉重建——基于新版历史教科书“苏联”问题的实证分析解读与解构:西马、后马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西方史家论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研究史学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作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体会建设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应加强历史研究唯物史观下中国发展奇迹原因的辨析马克思主义发展史视域中的唯物史观试论习近平历史观的时代特色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生成逻辑和价值旨归中国共产党人初心、赤心、信心和雄心的多维诠释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角下的“文化援藏”工作初探“和”与马克思主义的共通性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到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1990-2012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脉络研究世界历史视域下“中国梦”的历史叙述与逻辑澄明——兼对国外关于“中国梦”认知偏见的驳斥构建中国边疆学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认识及当代意义史学理论要引导史学研究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探寻人类社会发展本质:马克思恩格斯“两种生产”理论的考古学观察红山文明在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影响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规律的再认识和再检验从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原理看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历史的理论及其启示社会形态理论的回溯及其当代应用全球史视野下的资本主义萌芽研究马克思社会形态思想视域下的中国道路从社会形态的有机性整体性认识我国目前*紧迫的任务原始社会私有制产生与社会大分工模式问题的考古新认识唯物史观中“决定”的涵义探微文本解读和历史再认知:从马克思恩格斯“多国说”到列宁“一国说”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社会对抗形式”的条件——基于租值耗散理论的解读人性与价值体系

封面

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二册)

书名: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和史学学科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坛文集-(全二册)

作者:卜宪群

页数:1212

定价:¥298.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0-01

ISBN:9787520329576

PDF电子书大小:8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