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政治根源

本书特色

[

沿袭开放经济政治学的“利益—制度”分析传统,本书建立了一个基于国内政治的分析框架,来解释工业崛起国货币国际化的不同路径选择。不同国家的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国内金融体制会影响经济部门偏好,促使部门政治分化和联盟,*终影响货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特别是,金融体制和中央银行制度所界定的产业—金融—政府关系,会推动国内经济部门围绕货币国际化形成特定的跨部门政策联盟。货币国际化的持续性动力源自国内,依赖相应的国内制度基础。

]

内容简介

[

沿袭开放经济政治学的“利益—制度”分析传统, 本书建立了一个基于国内政治的分析框架, 来解释工业崛起国货币国际化的不同路径选择。不同国家的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国内金融体制会影响经济部门偏好, 促使部门政治分化和联盟, *终影响货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特别是, 金融体制和中央银行制度所界定的产业—金融—政府关系, 会推动国内经济部门围绕货币国际化形成特定的跨部门政策联盟。货币国际化的持续性动力源自国内, 依赖相应的国内制度基础。

]

作者简介

[

刘玮,国际关系专业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15 年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获博士学位,曾于 2013—2014 年获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资助,在美国马里兰大学政治学系从事访问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全球经济治理、美国对外经济政策。

]

目录

●章 导言节 问题的提出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货币化:文献综述(一)市场驱动与货币化(二)货币权力与货币化(三)国内利益集团与货币化(四)国内制度与货币化(五)的作用:有管理的货币化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观点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第二章 部门联盟、货币制度与货币化的路径选择节 货币化及其路径选择(一)货币的概念:货币职能的视角(二)货币化路径的类型学第二节 货币化的分配效应(一)货币化的国家间分配效应(二)货币化的国内分配效应第三节 部门利益、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化的路径选择(一)产业分工、国内金融体制与货币化的部门偏好(二)经济部门影响货币化的渠道:政策供给与市场选择(三)中央银行独立性与货币化第三章 贸易崛起、金融改革与美元化节 美元化的模式及其演进(一)美元化的起点:贸易崛起、金融改革与美元贸易融资市场发展(二)美元体制的制度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本位货币的确立(三)美元化的深化:欧洲美元市场与美元地位的维持(四)美元化模式总结第二节 产业—金融联盟与美元地位的国内支持(一)美国的金融—产业关系与货币联盟(二)出口制造商—银行家联盟与美元贸易融资的兴起(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利益集团背书(四)纽约金融集团一跨国公司联盟与欧洲离岸市场的建立第三节 美联储与美元化(一)银行业游说与美联储的建立(二)美联储作为美元承兑汇票市场的“造市者”(三)收支危机与美联储的美元保卫战(四)2008年金融危机与美联储作为后贷款人小结第四章 出口制造业、金融抑制与德国马克的化节 德国马克化模式及其演进(一)德国马克化的起步:经常项目可兑换(1948—1960年)(二)固定汇率体系下的资本控制:对德国马克化的(1960—1970年)(三)汇率自由化下的资本控制:“跛足”的马克化(1970—1980年)(四)金融化与资本账户开放(1980—1989年)(五)德国马克化模式总结第二节 银企联盟与德国马克化(一)德国的金融体系与银企联盟(二)德国制造业与马克跨境贸易结算职能的拓展(三)金融抑制、资本管制与马克债券市场的低水平发展第三节 德国央行的独立性与德国马克化(一)德国的中央银行体制(二)德意志联邦银行与的政策偏好分歧(三)德意志联邦银行对德国马克海外债券市场发展的小结第五章 “隔离式”金融自由化与日元化节 日元化的模式及其演进(一)日本对日元化的消极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二)日本对日元化的中立政策: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三)日元化的新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后(四)日元化模式的总结第二节 产业—金融联盟与日元化的路径选择(一)日本的国内金融体制与“出口竞争力”联盟(二)特殊的贸易模式与日元低下的贸易结算地位(三)被动改革与“隔离式”金融自由化第三节 日本货币制度与日元化(一)日本央行体制:日本银行一大藏省关系(二)日本银行的附属地位与滞后的金融改革小结结论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政治根源

书名:货币国际化的国内政治根源

作者:刘玮著

页数:241页

定价:¥75.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03-01

ISBN:9787520359818

PDF电子书大小:12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