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修复技术

节选

[

**讲 古籍修复概况

**节 古籍与古籍修复

古籍就是古代的书。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古籍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因为它们以文字或文字兼带图像的形式,记录了人类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的重要的历史资料,从一个特殊的侧面承载着文明发展的历史血脉,对于传承知识、传播思想、繁衍文化,乃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中国古籍*主要的载体是纸张。书籍用纸多通过手工将植物纤维原料经由石灰或碱处理制成,因其含碱性高,加以韧皮植物纤维韧性较强,因此耐久性较好,具有保存时间长的特点,所谓“纸寿千年”,一些古文献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仍能完好地留传于世。但由于外界和纸张自身二者交互的因素,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有不少古代典籍或遭虫蠹鼠啮,或遇水浸风化,或祸于兵火,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的失去了原貌,有的无法翻阅。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千百年来,人们进行了不懈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了许多精湛高超的修复破损书籍的技艺,古籍修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技术。据史料记载,古籍修复的起源距今约有1500 年的历史了,现在所见*早的有关古籍修复的文字,出自北魏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由于早期古籍在装帧形式上都为卷轴形式,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有关论述古籍修复的文章都与装裱技艺分不开。直到隋唐时期,册装开始广泛应用于书籍的装帧,此后依次出现了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各类装帧形式,有关古籍修复技艺其他各方面的论述才渐渐丰富凸显。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的古籍修复技术修复历代文献,对挽救濒危文献,延长文献的寿命,保护文化遗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世上公认的行之有效的古籍保护方法。如前所述,用中国传统的造纸方法生产的纸有千年寿纸的美称,而古籍修补的原理与传统的造纸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中国传统的造纸方法是先用水疏散植物纤维,同时施胶(主要用羊桃藤等植物胶)以改善纸张抗水性,然后抄纸再加压,榨出纸膜中的水分,*后进行烘干形成纸张。而古籍修补过程也是用浆水(浆水为小麦粉制成)使纸纤维疏松膨胀,将文献原纸和修复纸两纸纤维粘合,*后晾干水分,恢复纸张的平整。因此用传统的古籍修复方法修补文献,对文献的损害*低。

由于古籍修复的对象具有极高的价值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实施修复时必须要有一些原则。

1. 保持原貌的修复原则

对古籍实施修复时,不能随意更改原来的装帧形式,修复上去的纸张材质与原件应基本相同。即经修复后的古籍要尽可能保持和原来一样。

2. 少修或不修的修复原则

对破损不太严重的古籍,要尽量少修或不修。古籍修复不应是稍有破损即行修复,对珍本来说尤其如此。古籍修复有时难度很大,修复工序繁多,修复不当,也会造成越修越坏:如有些形式的古籍(蝴蝶装、硬面包背装等)拆开重修容易造成损伤;修复所用材料(如粘合剂等)会使原件受损;对原件实施修复一次就将使原件的画面等受损一些;修复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而使原件受损等等。

3. 对古籍保护有利的修复原则

古籍的修复不能太随意,修复人员都要经过专门的培训才能进行修复,同时修复过程中要做到各个环节都符合古籍保护的要求:如因粘合剂对纸有损,则尽可能采用补的方法修复;去污时因化学试剂对纸有损,则尽可能用清水去污的方法;机制纸含酸较高,即使作书籍的衬纸也不应使用;托补用纸的选择须考虑到再次的修补等等。总之应时时想到以对文献保护有利为优先。

古籍修复其实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一个部分是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另一部分是对古籍进行装修(即将其装修成原来的装帧形式)。历代古籍的修复,都各有其时代的风格特点,既代代相传,又代代相异。古籍的装修要根据其不同的形制和用途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有的为恢复它原有的时代风貌,保存其文物价值而进行整旧如旧的装修;有的为延长其使用寿命而进行整旧如新的装修;有的为使其具有更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或收藏价值而对它加以美化装修等。古籍的装修一般须采用整旧如旧的方法,即保留其原有的时代风格,特别是对那些时代较早、具有文物价值的珍本,更应采取此种修复方法,不补字,不描栏,不求全,因为有时某一字的模糊,或者某一段栏线的短缺,正是考订该版本的有力证据。

古籍修复技艺传至今日,已成为体系比较完善的专门技术,一些高校也开设了古籍修复专业,比较系统地培养修复技术人才,古籍修复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正在逐步推进。但由于该专业有其特殊的技术特点,因此对从业人员要求颇高,明人周嘉胄在《装潢志》中说古籍修复工作者“须具补天之手、贯虱之睛,灵慧虚合,心细如发”,“充此任者,乃不负托”。“良工”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需得拜名师、下苦工,方能慢慢掌握其中的精髓。从业人员必须具有灵敏的双手、良好的眼力、高超的技术及一定的文化修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才能胜任。

]

前言

[

陈 正 宏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创建于1983年,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是自建所之初即开始招生,且从未间断过招生的专门培养科学学位研究生的两大专业之一(另一专业是中国古代文学)。在蒋天枢、章培恒、徐鹏、吴金华等前后三代专业教授的出色规划和辛勤努力下,该专业从单一的古籍整理方向,发展成为现在具有版本目录学、古籍保护、海外的汉籍收藏与研究、文学文献学、美术文献与美术史、古籍整理与研究、古籍校释学等七个研究方向的规模。从复旦古籍所古文献专业毕业的硕士、博士和国外高级进修生,不乏目前已成为海内外著名专业机构如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浙江图书馆古籍部、复旦大学图书馆古籍部、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日本庆应大学斯道文库、韩国圆光大学中文系的学术骨干者,而这一切都是在这一专业的专任加兼任教师长期仅有三至四位的条件下实现的,这令我们既感慨万千,又欣慰自豪。

古籍保护是复旦古籍所古文献专业近年新设的研究方向,采用一位专任教授和一位外聘高级技师合作指导的双导师制方式,培养本专业三至四年制科学学位研究生。我们的理想,是用精耕细作而非粗放漫洒的方式,花大约十年的时间,培养一小批真正既具有出色的古籍修复技术,又具有较高的古文献理论素养,精通一到两门外语,能够成为未来中国古籍修复与保护学术骨干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可以非常明确地说,学生数量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质量才是我们*看重的。

我们的这项工作,得到了上海图书馆古籍部著名修复师童芷珍女士的全力支持。童芷珍研究员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既有高超的修复技艺,又善于给年轻学生讲课,并能将有关技术总结归纳、著书立说的专家型古籍修复师。受聘担任复旦古籍所古文献学专业古籍保护方向硕士生导师以来,因为专业理念相同,她不计报酬多寡,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工作,培养成效十分显著,也赢得了复旦学生的尊敬和喜爱。现在她将传统意义上带有秘技意味的中国古籍修复技法,尤其是个人几十年来工作教学的独门心得,无私地奉献出来,以过程条叙、重点解说、诀窍提示、手法图示等一系列十分适合学生学习和复习的形式,编成这本要言不烦而又与众不同的教材,不仅为复旦古籍所古文献专业研究生的培养作出了他人无法替代的重要贡献,也为中国的古籍保护事业提供了一份不含水分的扎实成果,这是作为复旦古籍所同事和古文献学同行的我要向她致以由衷的敬意和谢意的。

我们也真诚地希望使用、阅读这本教材的同学和读者,在研习古籍修复技术的同时,能善待自己有缘遇见的一切海内外现存古籍实物,并进而对书物中承载着的以文字或图像等形式展现的人类文明遗存,抱持一份作为知识人应有的虚心和尊重,因为人生有涯,而书比人长寿。

]

内容简介

[

本书旨在传授古籍修复技术,汇集资深修复师童芷珍40年来古籍修复的经验,从概述开始,对修复所需设备、材料,各种修复技法,各类不同古籍所适用的不同方法等方方面面娓娓道来,语言深入浅出,并配有大量示意图,既清晰易学,又包含大量切实可行之技术窍门。

古籍是保存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籍修复是保存这些珍贵材料的**手段。但至今为止,这一事业往往仅靠师徒相授、口耳相传,难以大规模推广,事业传承岌岌可危,也有大量珍贵古籍亟待修理,而缺乏专业人才来进行这一工作。现在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古文献专业开设了“古籍保护”方向,聘请童芷珍老师担任硕士生导师,为所有学生开设“古籍修复”课程,并请她撰写这本《古籍修复技术》作为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书中大量配图的细节,此书内文用纸采用质地细密光洁的纯质纸;而为了方便学生边操作使用,封面则选择了坚固耐脏的加厚铜版纸。此书的出版,既可望培养出更多古籍修复方面的专业人才,也可供众多古籍爱好者自己动手,修复心爱的古籍。

]

目录

01 序
01 **讲 古籍修复概况
01 **节 古籍与古籍修复
04 第二节 古籍的不同形制与装修特点
13 第二讲 古籍修复所需设备、工具与材料
13 **节 修复所需设备与工具
22 第二节 修复所需材料
28 第三讲 修复材料的加工
28 **节 浆糊制作
33 第二节 绫、绢及锦绫托裱
41 第三节 材料染制方法
45 第四讲 修复的各种技法
45 **节 修补技法
51 第二节 托裱技法
64 第三节 揭裱技法
67 第四节 去污技法
73 第五讲 线装与毛装的装修技法
73 **节 线装
99 第二节 金镶玉式线装
106 第三节 毛装
109 第六讲 蝴蝶装的装修技法
110 **节 蝴蝶装
112 第二节 线装式蝴蝶装
116 第七讲 包背装的装修技法
118 **节 软面包背装
120 第二节 硬面包背装
128 第八讲 册页的装修技法
128 **节 折装
132 第二节 尺牍类册页
……
215 第三节 锦盒制作
220 后记

封面

古籍修复技术

书名:古籍修复技术

作者:童芷珍 著

页数:221

定价:¥58.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0-01

ISBN:9787532574384

PDF电子书大小:8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