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阁典藏系列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本书特色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1917年刘师培在北京大学国文门讲授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点与诸家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严辨”文”、”笔”二体之别,为声偶之文争正统。刘师培率先肯定魏晋玄学”撷佛老之精华,弃儒家之糟粕”,”不可谓非哲学大昌之时代”,给予魏晋文学充分的重现。这本著述作为课堂讲义,其研究方法也促使了北大国文门文学史教学思想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说,是近现代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讲义共分五课,*课”概论”旨在阐明研究意义,第三、四、五课分论中古各时期文学的变迁轨迹或总体风貌,就史的分量而言,显然应该落实在这后三课的条分缕析之中。引人注目的是,在*课之后,也是在本来不多的课目中,作者又特设第二课”文学辨体”,并说明这一部分的要旨是:”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特所引群书,以类相从,各附案词,以明文轨。”看来,作者更明确的意图是,通过一种文学观上的澄清来带动中古文学史发展轨迹的再认识。那么,这一课在衔接上就绝不是可有可无的,从中还明显地透露出作者的学术渊源。

]

内容简介

[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是1917年刘师培在北京大学国文门讲授文学史课程时的讲义,论述汉魏六朝文学变迁特点与诸家文章优劣得失,褒扬藻韵,推重美文,严辨”文”、”笔”二体之别,为声偶之文争正统。刘师培率先肯定魏晋玄学”撷佛老之精华,弃儒家之糟粕”,”不可谓非哲学大昌之时代”,给予魏晋文学充分的重现。这本著述作为课堂讲义,是近现代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的开山之作。

]

作者简介

[

刘师培(1884-1919),字申叔,别号左庵。仪征人,居扬州。少通儒学。刘师培对经学、小学及汉魏诗文皆有精深研究,尤擅骈文。并受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思想影响,提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一系列新观点。主张以字音推求字义,用古语明今言,用今言通古语,通过古文字的结构探究中国”人群进化”之轨迹。又提倡文字改革和使用白话文。一生著作甚丰,后人辑为《刘申叔先生遗书》,凡74种,有”著作等身”之誉。

]

目录

《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导读程千帆曹虹 / 1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 1**课概论 / 1第二课文学辨体 / 3第三课论汉魏之际文学变迁 / 7第三课附录 / 22第四课魏晋文学之变迁 / 35甲傅嘏及王何诸人 / 35乙嵇阮之文 / 43丙潘陆及两晋诸贤之文 / 55丁总论 / 63第五课宋齐梁陈文学概略 / 76甲宋代文学 / 77乙齐梁文学 / 81丙陈代文学 / 95丁总论 / 100(甲)声律说之发明 / 105(乙)文笔之区别 / 111附搜集文章志材料方法 / 120汉魏六朝专家文研究 / 125弁言罗常培 / 125一绪论 / 126二各家总论 / 128三学文四忌 / 132四论谋篇之术 / 136五论文章之转折与贯串 / 138六论文章之音节 / 141七论文章有生死之别 / 144八《史》、《汉》之句读 / 147九蔡邕精雅与陆机清新 / 147十论各家文章与经子之关系 / 149十一论文章有主观客观之别 / 152十二神似与形似 / 154十三文质与显晦 / 155十四文章变化与文体迁讹 / 156十五汉魏六朝之写实文学 / 159十六论研究文学不可为地理及时代之见所囿 / 162十七论各家文章之得失应以当时人之批评为准 / 164十八洁与整 / 165十九论记事文之夹叙夹议及传赞碑铭之繁简有当 / 166二十轻滑与蹇涩 / 168二十一论文章宜调称 / 170附录 / 173刘君申叔事略蔡元培 / 175甲辰年自述诗刘师培 / 177

封面

蓬莱阁典藏系列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书名:蓬莱阁典藏系列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

作者:刘师培 著 程千帆等 导读

页数:0

定价:¥30.0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8-01

ISBN:9787532589173

PDF电子书大小:5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