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

节选

[

 八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如今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地方已没有鸟儿飞来报春;清晨早起,原来到处可以听到鸟儿的美妙歌声,而现在却只有异常的寂静。鸟儿的歌声突然沉寂了,鸟儿给予我们这个世界的色彩、美丽和乐趣也在消失,这些变化来得如此迅速而悄然,以至在那些尚未受到影响的地区的人们还未注意到这些变化。

  一位家庭妇女在绝望中从伊利诺伊州的赫斯台尔城写信给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鸟类名誉馆长、世界知名鸟类学者罗伯特·库什曼-墨菲:

    在我们村子里,好几年来一直在给榆树喷药[这封信写于一九五八年。当六年前我们刚搬到这儿时,鸟儿多极了,于是我就干起了饲养工作。在整个冬天里,北美红雀、山雀、绵毛鸟和五十雀川流不息地飞过这里;而到了夏天,红雀和山霍又带着小鸟飞回来了。

    在喷了几年滴滴涕以后,这个城几乎没有知更鸟和燕八哥了;在我的饲鸟架上已有两年看不到山雀了,今年红雀也不见了;邻居那儿留下筑巢的鸟看来仅有一对鸽子,可能还有一窝猫乌。

    孩子们在学校里学习,已知道联邦法律是保护鸟类免受捕杀的,那么我就不大好向孩子们再说鸟儿是被害死的。“它们还会回来吗?”孩子们问,而我却无言以答。榆树正在死去,鸟儿也在死去。是否正在采取措施呢?能够采取些什么措施呢?我能做些什么呢?

    在联邦政府开始执行扑灭火蚁的庞大喷药计划之后的一年里,—·位阿拉巴马州的妇女写道:“我们这个地方大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鸟儿的真正圣地。去年七月,我们都注意到这儿的鸟儿比以前多了。然而,突然地,在八月的第二个星期里,所有鸟儿都不见了。

    我习惯于每天早早起来喂养我心爱的已有一个小马驹的母马,但是听不到一点儿鸟儿的声息。这种情景是凄凉和令人不安的。人们对我们美好的世界做了些什么?*后,一直到五个月以后,才有一种蓝色的橙鸟和鹪鹩出现了。”

    在这位妇女所提到的那个秋天里,我们又收到了一些其他同样令人沮丧的报告,这些报告来自密西西比州、路易斯安那州及阿拉巴马州边远南部。由国家奥杜邦学会和美国渔业及野生生物管理局出版的季刊《野外纪事》记录说,在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些“没有任何鸟类的可怕的空白点”,这种现象是触目惊心的。《野外纪事》是由一些有经验的观鸟者所写的报告编纂而成的,这些观鸟者在特定地区的野外调查中花费了多年时间,并对这些地区的正常鸟类生活具有极其丰富的知识。一位观鸟者报告说:那年秋天,当她在密西西比州南部开车行驶时,“在很长的路程内根本看不到鸟儿”。另外一位在巴吞鲁日的观鸟者报告说:她把饲料放在那儿“几个星期始终没有鸟儿来动过”;她院子里的灌木到那时候已该抽条了,但树枝上却仍浆果累累。另外一份报告说,他的窗口“从前常常是由四十或五十只红雀和大群其他各种鸟儿组成一种撤点花样的图画,然而现在很难得看到一两只鸟儿出现”。西弗吉尼亚大学教授莫里斯·布鲁克斯一~阿巴拉契亚地区的鸟类权威一一报告说西弗吉尼亚鸟类“数量的减少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这里有一个故事可以作为鸟儿悲惨命运的象征——这种命运已经征服了一些种类,并且威胁着所有的鸟儿。这个故事就是众所周知的知更鸟的故事。对于千百万美国人来说,**只知更鸟的出现意味着冬天的河流已经解冻。知更鸟的到来作为一项消息在报纸上报道,并且大家在吃饭时热切相告。随着大批候鸟的逐渐来临,森林开始绿意葱茏,千千万万的人们在清晨聆听着知更鸟黎明合唱的**支曲子。然而现在,一切都变了,甚至连鸟儿的返回也不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知更鸟,的确还有其他很多鸟儿的生存看来和美国榆树休戚相关。从大西洋岸到落基山脉,这种榆树是上千城镇历史的组成部分,它以庄严的绿色拱道装扮了街道、村舍和校园。现在这种榆树已经患病,这种病蔓延到所有榆树生长的区域,这种病是如此严重,以致于专家们供认竭尽全力救治榆树*后将是徒劳无益的。失去榆树是可悲的,但是假若在抢救榆树的徒劳努力中我们把绝大部分的鸟儿扔进了覆灭的黑暗中,那将是加倍的悲惨。而这正是威胁我们的东西。

]

本书特色

[

《寂静的春天》以寓言开头向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村庄的突变。并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天空,全方位地揭示了化学农药的危害,是一本公认的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它既贯穿着严谨求实的科学理性精神,又充溢着敬畏生命的人文情怀,是一本赏心悦目的著作。

]

前言

[

中文版序

蕾切尔·卡森的名著《寂静的春天》,我在中译本出来后就读过。早在一九六二年,它就为人类用现代科技手段破坏自己的生存环境发出了**声警报。但是在当年的美国,却遭到与农药相关企业的猛烈抨击和某些舆论的嘲弄。我佩服卡森女士的科学精神、远见和胆识。历史*终证明,尽管当时她是极少数,真理却在她的一边。

按一般常识来说,后发展国家理应避免走别人已付出过代价的弯路。但是,中国却重复了,并仍在重复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路,而且污染后肯不肯治理,能不能治理,也还是个问题。

卡森的书出版之时,中国刚刚经历过所谓的“大跃进”年代,“战天斗地”的口号还在喊得震天响,并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人类**次专门为环境问题而举行的国际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是《寂静的春天》初版十年后的一九七二年召开的。那时中国刚恢复联合国席位,收到了这次会议的邀请。当时国内的宣传口径是: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典型的社会弊病,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够承认也有环境污染问题呢?中国政府难免犹豫是否派团出席(这是我在一次环保聚会上,亲耳听到当年出席斯德哥尔摩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讲的)。由此可见,在当时的中国,连政府中不少高级领导人也还浑然不知环保为何事,更何况普通百姓?

中国的环境问题说到底,还不仅是个技术或政策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其根本症结,就在于上世纪中期由于对主张控制人口的学者马寅初的批判,导致了中国人口的急剧膨胀,使中

国人口与生存资源和环境容量的比例迅速失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中国特殊的政治历史条件,在人口与资源比*紧张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却迎来了其*大、*快的时期。这就使中国的环境问题显得空前尖锐。

卡森在她的书里,着重讲了化学制剂,主要是农药,特别是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但是环顾今天中国,污染环境的岂止是一般化学制剂,整座整座的工厂,尤其是设备简陋、缺乏起码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意识的乡镇企业,将自己的未经处理的生产污水和工业废弃物直接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把天然河流干脆当成下水道、垃圾坑来使用,以致沿着这些污水河,出现了大量的癌症村和“怪病村”;村子里得癌症和“怪病”而死亡的人数比例高得让人揪心。

其实,中国今天面临的环境问题,要比上世纪六十年代卡森笔下所描述的情景不知要严重多少倍。仅举一例:卡森将自己的这本著作起名为“寂静的春天”,是因为对于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在自家后院里听不到鸟鸣,是件会使人猛然吃惊的大事。可是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中国城市居民,什么年代曾在自家后院或附近听到过鸟鸣呢?对于中国人来说,环境问题已远远不止是什么听不听得见鸟鸣,而是人能不能正常生存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正是卡森这本书的出版,促成了美国**个民间环保团体的建立。而**个真正意义上的民间环保团体在中国的出现,却是在整整三十年之后,即九十年代初。由于中国的特殊历史条件,多数成立不超过十年的中国民间环保组织,在各方面还是软弱、幼稚和经验不足的。它们刚刚尝试着为社会大众的环境利益而呐喊。这种呐喊,遭到了那些靠牺牲环境赚取利润的企业的反抗也是意料中事;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有一些所谓的学者,居然也公然站出来为那些一心只想着利润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而根本无视环境和生态保护的企业和地方政府辩解,甚至恶言诋毁初生的民间环保组织。这说明,在中国这个缺乏非政府组织传统的社会中,要使人们普遍认识到非政府组织是老百姓表达意见的一种渠道,是创建一个民主、和谐的社会的必要因素,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人民希望实现“小康社会”,希望多数人都能过上富裕生活,这种追求是很正常的,完全无可厚非。但也不能忘记,追求富裕是要付出代价的,其代价之一就是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负荷的增加。中国人必须学会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决不能以预支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来换取当代人的“美好生活”。

在中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努力提高亿万普通中国人的环境意识。因为我们深信,只有当多数中国人懂得了环 境保护对自己和子孙后代的重要意义时,中国才有可能期盼一个绿色的明天。在这方面,卡森女士的《寂静的春天》将是我们向公众普及环境意识的一个*有力的、经典的读本。

梁从诫

二OO五年八月二十七日 北京

]

内容简介

[

本书讲述了以DDT为代表的杀虫剂的广泛使用,给我们的环境所造成的巨大的、难以逆转的危害。

]

作者简介

[

蕾切尔·卡逊,1907年5月27日生于匹兹堡附近的泉溪镇,1932年获约翰·霍布金斯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1936~1952年在美国鱼类与野生生物调查署工作。著作有《海风之下》(1941)、《我们周围的海》(1951)、《海之边缘》(1955)、《寂静的春天》(1962)。1963年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1964年4月14日因患癌症病逝。1980年被追授美国总统自由勋章。

]

目录

中文版序
引言
作者的话
致谢
一 明天的寓言
二 忍耐的义务
三 死神的特效药
四 地表水和地下海
五 土壤的王国
六 地球的绿色斗篷
七 不必要的大破坏
八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九 死亡的河流
一○ 无人幸免的天灾
一一 超越波吉亚家族的梦想
一二 人类的代价
一三 通过一扇狭小的窗户
一四 每四个中有一个
一五 大自然在反抗
一六 崩溃声隆隆
一七 另一条道路
附录
参考文献
译者后记

封面

寂静的春天

书名:寂静的春天

作者:卡森

页数:21361

定价:¥28.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32742189

PDF电子书大小:14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