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天文五千年

节选

[

  《天文五千年/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  3.司天观象敬授民时——中国古代天文学  在古代各文明社会的天文学结构中,中国的传统天文学是*独特的。西方人撰写的一部又一部天文学史著作中,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叙述时常是少之又少。其表现似乎是一种轻视态度,实际上真实原因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个背景不了解。  中国的天文记载可以追溯到4500年以前,农业社会的需要产生了早期的历法,并发展起了星象知识。至战国、秦、汉期间(前475—220)就已形成了以历法和天象观测为中心的完整而富有特色的天文体系。这个体系与古希腊天文学迥然不同,与另外“三大文明古国”也差别甚大,尤其是中华文明5000年至今不曾间断(这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独一无二的),由此产生的天文体系也一以贯之,韧性极强,在宇宙理论、仪器、天象观测以及历法上都产生了一连串伟大的成就。  支配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要的哲学思想是“天人合一”(又叫“天人感应”)观念。在大多数民族的文明史上,天文知识的发展都会有星占内容伴随,但到了中国,与天文相伴者,已不仅是狭义的星占学所能概括的了。在我们祖先的眼中,“天”本身简直就是一种有意志、有人格的实体,它无时不在洞察、干预人间,而且上天在行动前总有星象上的警告和预兆。而且,在中国人眼里,“人”和“天”的作用竟是交互的,“人”有时也能感“天”。比如,人事的脱离常轨会引起星体的变动,这在其他民族的观念中是极罕见的。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对“天文”(包括天象、星占和历法)的研究就变得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了。统治者为实现自己的统治目的,必须要向大众表明自己是天命所系,上可通天,因此在历法授时、天象观测、星体推算上都独家把持,这样从很早开始,天文学就成了朝廷治理国家的要务。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多数不是自由人,而是官方机构成员。由于这种命定一般的政务,这些人绝无希腊人无忧无虑的心态,更不敢偏离主流去对“老天”或宇宙的本质追根溯源。在要位者,出大差错甚至有掉脑袋的危险。  (1)宇宙理论  中国古代对宇宙结构的看法,主要有三种: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盖天说可能出现于殷周之际。成熟的盖天说载于汉初成书的《周髀算经》中,认为“天象盖笠,地法覆盘”,这拱形天地的*高点(中点)分别是天极和地极(即北极)。日月星辰附在天盖上与天盖一起绕天极转动,以天极为圆心有若干同心圆,称“七衡六间”,是太阳随天盖在不同的节气里的不同运动轨迹,夏至*靠里,冬至则*偏外。日照范围有限,远于83500千米就照不到,故太阳从我们这里转到天极的另一面时,日光不及,我们这里就成了黑夜了。盖天说虽然与我们今日的地球观念、日月运行观念差别很大,但仍不失为一种卓有见识的理论。它以“日影千里差一寸”“日照范围有限”等几个条件为原理,用逻辑演绎的方法、精确的几何工具、严格定量的分析推导出一个相对完备的宇宙模型,在中国传统天文学中独树一帜,与古希腊的思维有某种相通之处。  浑天说是从汉代开始就一直占统治地位的学说。与托勒密属于同时代的张衡(公元78—139),对浑天说叙述得*为透彻。他在《浑天仪图注》中说:天圆如蛋壳,大地像蛋黄一样被包在里面,均靠水、气而漂浮,从地上看去,天球总有一半在地的下面,天轴斜倚,与地面中点(地中)成36。角,天球总在不休止地绕天轴转动。浑天说认为日月星辰附在天球上运行,又随天球转动,所以形成白天黑夜、寒暑交替、日月的东升西落及各种视运动。  历史上曾有过长期的浑、盖并存且相互驳难的局面。浑天说若能吸收盖天说的合理内涵将会成为十分优秀的宇宙模型,但它对盖天说的内容基本全盘否定。因此浑天说的缺点是地的形状不明确,天的尺寸模糊,缺乏几何定量,也几乎从不涉及日月行星的运行机制和空间远近。但浑天说的“天球”是一项了不起的新观念,由它引出的浑天坐标系,使科学合理地测量、确定天体位置成为可能。  宣夜说*早可追溯到汉代,这种宇宙观念认为:天无形无质,高远无极,望之黝黑乃是其空虚的表现,天体凭气浮行,各有其所。这个模型从哲学上说有其辩证意义,但作为科学模型太粗糙、简单。  ……

]

本书特色

[

适读人群 :3-6岁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囊括新中国成立以来,著名科普、科幻作家经典获奖作品,展现科学之真、善、美,传播知识、技法兴趣,启迪智慧!  《天文五千年/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不仅止于传授天文学知识、“串讲”天文学的历史。能让钟情于天文的人有所收益,让没接触过天文的人也能读懂。

]

内容简介

[

人类探索宇宙星空的历史,不但展现了自然世界的无穷奥秘,也反映了人类智慧不断攀升的过程,其中充满了发现的惊喜和跋涉的艰辛。今天,天文学仍然极为重要,甚至更为重要,我们仍需“知天文”,所以王玉民著的《天文五千年》旨在按天文学发展的主线,通过讲述历史,把极其专业的天文知识转化作生动通俗的叙述,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感受天文学的巨大魅力。

]

作者简介

[

  王玉民,58岁,研究员,籍贯河北,文学硕士、天文学博士,现供职于北京天文馆古观象台。中国古天文联合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会员。  博士论文《以尺量天》获首届“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出版过专著《以尺量天》,科普著作《天上人间——中国星座的故事》、《星座世界》、《天文五千年》、《大众天文学史》、长篇科幻小说《怪圈》等。《怪圈》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近年来在各杂志发表论文、文章200余篇。  崇尚自由而恬淡的人生,不慕名利,喜欢梦想,狂好读书而必求甚解。

]

目录

第1章 古人眼中的宇宙1.先民的天穹——古希腊以前的天文学2.地球与天球——古希腊天文学3.司天观象敬授民时——中国古代天文学4.古代与近代的“二传手”——阿拉伯天文学第2章 两大体系的交接1.地球在飞奔——哥白尼革命及大地是球形的*后证明2.两颗超新星——第谷和开普勒3.殉道者——哥白尼学说的弘扬第3章 眼睛的延长1.欲穷千里目——从目视到望远镜2.独眼巨人装备赛第4章 引力主宰的宇宙1.“生一个牛顿吧”2.预言未知天体——经典力学如日中天第5章 宇宙视野的开拓1.一步步“走近”太阳2.异彩纷呈的太阳系3.从恒定到移动——对恒星世界的认识4.从背景到主角——恒星天文学的诞生第6章 分解星光——“天体分析”1.彩虹天书的破译一光谱分析2.万亿恒星排座次——赫罗图第7章 巡天遥看一千河1.从云雾状天体到河外星系2.从单镜面到多镜面——光学望远镜在20世纪以来的发展3.变“窗口”为“全方位”4.变“足不出户”为‘’跨出地球‘’5.从太阳系到深空天体第8章 新视野1.精确而标准——新世纪新时间观2.平地一声雷——大爆炸宇宙学3.茫茫宇宙觅知音附录1 天文学大事及中西历史、科技史大事对照年表附录2 天文学发展脉络图

封面

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天文五千年

书名:中国科普大奖图书典藏书系天文五千年

作者:王玉民

页数:228

定价:¥45.0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3-01

ISBN:9787535298690

PDF电子书大小:8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