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之书

相关资料

[

  我一生投过稿的报刊不计其数,但我始终觉得《明月》最令我有亲切之感。自由、独立、中国情味大概是我对《明月》最欣赏的几点特色。——余英时(著名学者)

  《明报月刊》不在场的时候台上冷场、台下萧条,他每再一次在场,锣鼓丝竹便应着幕起而响起,无他,文化的价值观也。——郑愁予(诗人)

  《明月》是一本真正的知识分子刊物,她的价值中立立场和中性态度是一贯的。——刘再复(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荣誉教授)
  《明月》是海内外华文世界中,最多人文关怀、最严谨、最公道、最可信赖、可读性又最高的刊物之一。——柏杨(作家)

]

本书特色

[

  余秋雨代表作《山居笔记》绝版,增补更名全新面市!

  《山居笔记》1998年出版后,立即引发一场全民阅读风暴,重印百余次,销量逾300万,是余秋雨*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出版至今15年间,余秋雨从未停止“在路上”的探索。期间他多次重访文化遗迹,形成许多新的感悟、新的思考,经过15载的岁月沉淀,余秋雨强烈感到,当时有太多话没有讲出来,不少遗漏的内容需要加入,不少已不再满意的文章需要大幅删改。为此,先生耐心等待直至今日——旧版《山居笔记》绝版,终将这一修订了足足15年的全新作品呈献给喜爱他的读者。这便是《山河之书》的由来。
华人世界*温暖的的一支笔,恢弘再现*美中国文化山河。

  余秋雨用亲身游历、切身体验,为我们探访了中华文明,他去寻找一个个文化遗址和文化现场,然后把惊讶、悲痛、遗憾、感动告诉我们,每一段文字,每一段过往都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温情的感动。他用脚步丈量中国*美丽的文化山河,用行走的力量充分印证他曾说过的:“路就是书,路外无书。”
  “文化苦旅”之父,为青年诚恳遴选人生**份行走清单。

  1992年余秋雨辞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职务,开始文明之地的探寻之旅,中国乃至全世界*重要的文明之地都留下了余秋雨的足迹,海内外读者高度评价他集“深度研究、亲历考察、有效传播”于一身。20年前,数以亿计的年轻人通过余秋雨的作品完成了自己的文学启蒙。20年后,余秋雨基于自己的行走经历,为青年人诚意筛选28个*值得一去的文明圣地,邀请年轻人与自己一起,开始文化探寻之旅。

★推荐:国学大师林语堂套装超值收藏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山居笔记》的全新修订版,余秋雨教授的很多经典文章此次都被收入本书之中。本书的核心篇目《我的文化山河》,从宏观上通述了中国山河的空间意义,读起来让人极为震撼。在核心篇目之后,即是余秋雨教授二十余年考察中国文化现场的脚印。余秋雨教授常说:“路就是书,路外无书。”在本书中,余教授认为中华文化拥有三条*大的天地之线,那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经纬。按照重要程度排列,**条线是黄河;第二条线是长江;第三条线比较复杂,在前两条的北方,是四百毫米降雨量的分界线,也就是区分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天地之线。他的文化考察,主要就是对这三条天地之线的漫长踩踏。

]

作者简介

[

  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人。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由教育文化界的多次民意测验和专家推举,成为当时中国大陆最年轻的高校校长,并任上海市中文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兼艺术专业教授评审组组长。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十大高教精英”,“中国最值得尊敬的文化人物”等荣誉称号。二十多年前毅然辞去一切行政职务和高位任命,孤身一人考察并阐释中华文明诸多被埋没的重要遗址。这些遗址由此受到保护和弘扬,他也被公认为当代中国重新梳理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所写作品,开创了“文化大散文”的一代文风,追慕者众多。二十世纪末,又冒着生命危险贴地穿

]

目录

我的文化山河
蚩尤的后代
我本是树
西域喀什
都江堰
废井冷眼
道士塔
莫高窟
沙原隐泉
阳关雪
三?峡
白发苏州
杭州宣言
黄州突围
天涯眼神

封面

山河之书

书名:山河之书

作者:余秋雨

页数:314

定价:¥38.0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01

ISBN:9787535461940

PDF电子书大小:147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