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艾灸温养祛百病-手到病自除-2

节选

[

  掌握灸法和取穴  作为一种简单而行之有效的保健养生法,初学者也能很容易掌握。有些施灸方法比较安全,比如用艾条进行温和灸、回旋灸、雀啄灸,有些施灸方法会用到针,比如太乙针灸,有些方法会让施灸局部起泡甚至化脓,后两类灸法相对来说不容易掌握分寸,初学者可以采用安全的方法。对于艾灸取穴,要注意避开禁灸穴位,避免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2种*常用的灸法】  艾炷灸法  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可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法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上进行施灸,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灸疮)的灸法。这种烧伤化脓现象,古称灸疮。因灸疮愈合之后,多有瘢痕形成,故又称瘢痕灸。《针灸资生经》中记载:“凡着艾得灸疮,所患即瘥,若不发,其病不愈。”可见本法必须达到化脓方有效果,灸疮的发与不发是取效的关键。  不熟练者尽量不要在家施行此种灸法,因为灸后化脓部分如果护理不当,极易发生感染。  操作方法:体位与取穴有直接关系。因灸治要安放艾炷,且治疗时间较长,因此要注意体位的平正和舒适。体位选好后,再在施灸部位上正确点穴,点穴可用圆棒蘸甲紫或墨笔作标记。  艾炷按要求做好,除单纯采用细艾绒之外,也可加些芳香性药末,如丁香、肉桂等,以利热力渗透。艾炷安放时,先在穴位上涂些凡士林,以增加黏附作用,使艾炷不易滚落。放好后,用线香点燃艾炷。  当艾炷燃尽熄灭后,除去灰烬,再重新换另一个艾炷点燃,称为间断法,这种方法不易出现灸循经传导感。不待艾炷燃尽,将灭未灭之际,在余烬上再加新艾炷,不使火力中断,每可出现灸感传导,这种方法又被称为连续法。  当艾炷燃烧过半时,灸穴疼痛灼热,患者往往不能忍受。此时,可用手拍打穴位周围,或在其附近抓挠,或拍打身体其他部位,以分散其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一般只有在第1壮时*痛,以后各壮就可忍受。灸满壮数后,可在灸穴上敷贴淡膏药,可每天换贴1次。或揩尽灰烬,用干敷料覆盖,不用任何药物。待5?7天后,灸穴处逐渐出现无菌性化脓现象,有少量分泌物,可隔1?2天更换干敷料或贴新的淡膏药。  疮面宜用盐水棉球揩净,避免污染,防止并发其他炎症。正常的无菌性化脓,脓色较淡,多为白色。若感染细菌而化脓,则脓色黄绿。约经30?40天,灸疮结痂脱落,局部会留有瘢痕。  临床应用:适用于全身各系统顽固病症而又可用灸法者,如哮喘、瘰疬、肺结核、慢性肠胃病、骨髓炎、关节病等。  注意事项:本法须注意体位平直舒适,灸后不可立即饮茶,恐解火气。进食须停一二小时。至于生冷瓜果均忌食。尤忌大怒、大劳、大饥、大倦、受热、冒寒。  非化脓灸法  主要是麦粒灸。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施灸,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因其艾炷小,刺激强,时间短,收效快,仅有轻微灼伤或发泡,不留瘢痕,故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多。  操作方法:为防止艾炷滚落,可在灸穴抹涂一些凡士林,使之黏附,然后将麦粒大的艾炷放置灸穴上;用线香或火柴点燃,任其自燃,或微微吹气助燃。至艾炷烧近皮肤,患者有温热或轻微灼痛感时,即用镊子将未燃尽的艾炷移去或压灭,再施第2壮;也可待其燃烧将尽,有清脆之爆炸声时,将艾炷余烬清除,再施第2壮。若需减轻灸穴疼痛,可在该穴位周围轻轻拍打,以减轻痛感。若灸处皮肤呈黄褐色,可涂一点冰片油以防止起泡。  根据情况一般可用3-7壮。若第2次再在原处应用,会加重疼痛,而效果却大减,故需略更换位置,但不要超出太远。  本法灼痛时间短,约20秒钟左右。一般以不烫伤皮肤或起泡为准。即使起泡,亦可在2-3日内结痂脱落,不留瘢痕。  临床应用:适用于气血虚弱、小儿发育不良及虚寒轻证等。  艾条灸法  温和灸  操作方法: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距离皮肤2?3厘米,进行熏烤,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潮湿为度。如遇到昏厥或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及儿童时,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生的手指来测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距离,掌握施灸时间,防止烫伤。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广泛,适用于一切灸法主治病症。  回旋灸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方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移动范围在3厘米左右。  临床应用:适用于风寒湿痹及瘫痪。  雀啄灸  操作方法:置点燃的艾条于穴位上约3厘米高处,艾条一起一落,忽近忽远上下移动,如鸟雀啄食样。一般每穴灸5分钟。  临床应用:多用于昏厥急救、小儿疾患、胎位不正、无乳等。此法热感较强,要防止烧伤皮肤。  太乙针灸  用加药艾条施灸。因临床需要不同,艾条里掺进的药品处方也不同,分为雷火神针、太乙神针、百发神针等。  操作方法:操作时,在施灸部位铺上6-7层棉纸或布,将艾条点燃,对准穴位直按其上,稍停1-2秒钟,使热气透达深部;若艾火熄灭,可再点再按,每次每穴约按灸5?7下,至皮肤有红晕为度。  临床应用:主要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及虚寒证。  ……

]

内容简介

[

  《读书会·手到病自除2:图解艾灸温养祛百病》采用易学、易懂、便于阅读的图解方法编写。每一个艾灸方都有详细的说明,同时,配以穴位定位图与艾灸操作图,通过图文对照,即使不懂经穴养生,也能在近乎“手把手”的指导下为自己、家人、朋友进行艾灸,让健康尽在你的掌握之中。

]

作者简介

[

  王宏才,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  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及中西医结合研究20余年,擅长内分泌、代谢等疾病的防治。曾应邀赴40多个国家进行医疗或讲学。多次完成外交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大医疗任务。主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程莘农院士诊疗经验及传承方法研究”,国家穴典课题“少泽穴对乳汁分泌不足的临床多中心研究”。发表论文50余篇,著、主编、合编著作20余部。对经络穴位养生有独到的见解,相关著作有《图解艾灸养生大全(全3卷)》、《实用临床针灸推拿学》、《国际针灸学教程》。  目录

]

目录

Part 01艾灸疗法,让保健治病变得更简单虚寒气滞百病生,艾灸温养保健康身体虚寒则阳不足虚寒是美丽和健康的大敌艾灸即是温养艾灸温经散寒让容颜更美丽艾灸行气通络让身体更健康艾灸扶阳固脱让机体更有活力快速了解艾灸工具艾草、艾绒和艾条艾灸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灸法和取穴2种*常用的灸法正确取穴和施灸艾灸的用量与施灸顺序施灸体位根据灸感判断病症的病愈程度灸后反应及处理禁灸穴——这些穴位千万不能灸Part 02节气施灸,健康有如天助节气是强身的大好时机不同节气需要避开的外邪何为节气灸依节气施灸调整阴阳冬病夏治用艾灸春三月,艾灸养肝立春:养生重在助阳气生发雨水:谨防湿寒,养肝莫忘调脾胃惊蛰:排毒祛邪,警惕肝病侵扰春分:天门开户,顺时养阳正当时清明:与自然同气相求谷雨:健脾利湿喜迎夏夏三月,艾灸养心健脾立夏:养护心脏,防心火小满:未病先防,清热除湿正当时芒种:健脾去湿是关键夏至:调养身心小暑:安神除烦,安度苦夏大暑:谨防湿热,三伏天远离中暑秋三月,艾灸养肺立秋:益肺生津,养收顺天地秋气处暑:阴阳调和,慎防“秋老虎”白露:养阴润燥秋分:地门闭合,补益肺气寒露:防寒清咽养阴霜降:甘润温养,避寒防寒冬三月,艾灸强肾立冬:祛寒护阳,养好肾气小雪:防寒健肾,清肠排毒大雪:温补避寒,保暖藏神冬至:阳气初生,补肾填精小寒:温肾壮阳,通气血大寒:壮腰健肾筋骨强Part 03辨清体质再施灸,养生事半功倍辨清自己的体质艾灸施治因人而异认清自己的体质体质不同,施灸有别平和体质气虚体质阳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气郁体质特禀体质Part 04常做保健灸,补虚祛寒不生病常灸16穴,养生很轻松灸关元穴 治疗虚损强壮身体灸中脘穴 消除胃胀灸命门穴 提高身体免疫力灸神阙穴 调气血和阴阳灸合谷穴 镇静安神,调气镇痛灸膏肓穴 强身健骨灸涌泉穴 引火下行好养生灸足三里穴 滋补身体胜吃老母鸡灸三阴交穴 赶走妇科疾病灸大椎穴 消退感冒发热灸内关穴 宽胸理气灸太冲穴 防止血压升高灸阳陵泉穴 调血通络,行气解郁灸气海穴 调理冲任,益气补肾灸肾俞穴 滋阴补肾灸脾俞穴 促进营养吸收灸走亚健康,改善身体机能消除疲劳增强精力养心安神调养情志驱寒暖身提高免疫力健脑益智聪耳明目补阴扶阳调理脏腑软化血管降脂调压Part 05轻松美容灸,养颜塑身驻青春针对问题肌肤,灸出好气色去黑眼圈消除眼袋消除青春痘祛斑、淡斑除皱紧肤减脂塑身,灸出完美身材减肥瘦身丰胸美胸腰部塑形腹部塑形Part 06对症施灸,让疾病无处遁形常见小病用艾灸,去除烦恼添活力失眠神经衰弱头痛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呃逆胃痛腹痛慢性腹泻便秘痔疮空调病急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牙痛口腔溃疡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舒筋活络,灸走关节肌肉痛颈椎病肩周炎落枕腰肌劳损腕关节扭伤足跟痛踝关节扭伤风湿性关节炎灸走女性常见病,守护幸福痛经月经不调闭经乳腺炎乳腺增生卵巢囊肿盆腔炎带下病外阴白斑外阴瘙痒女性不孕性冷淡更年期综合征宫颈炎子宫脱垂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习惯性流产灸除男性常见病,魅力常驻遗精阳痿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男性不育灸除中老年高发病,尽享安康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心绞痛卒中(中风)偏瘫低血压冠心病心悸

封面

图解艾灸温养祛百病-手到病自除-2

书名:图解艾灸温养祛百病-手到病自除-2

作者:王宏才

页数:311

定价:¥32.9

出版社: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87537745116

PDF电子书大小:12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