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

节选

[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  一、中、西医理论体系的构建  1.中医护理的起源:中医护理和祖国传统医学相伴发展,共同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成熟等阶段。中医历来主张“三分治,七分养”。早在远古至春秋战国时期,中医护理处于萌芽阶段,秦汉时期伴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药典籍的相继问世,奠定了中医护理的理论基础,这一时期也是中医护理发展的承上启下阶段。《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医经典著,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基本结构、生理病理及疾病的预防保健、治疗、护理等,从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与用药护理及病情观察等护理活动进行了详细论述,还就当时的病症提出了针灸、导引、推拿、热熨等护理技术。《神农本草经》详细介绍了药物的特性,如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用药七情(单味、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须、相反)等,为具体用药提供了指导。《伤寒杂病论》将中医基础理论与医疗活动、临床实践结合,引入辨证施护的理念,其所述的八种用药方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及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同时还在书中介绍了灌肠法、舌下给药法、胸外心脏按压术并强调饮食禁忌原则,也为中医护理的辨证施护开了先河。后汉时期.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及鸟的动作形态,创作了具有保健意义的五禽戏,这是我国*早出现的康复护理措施。清代钱襄著写的《侍疾要语》是中国**部中医护理学专著,论述了日常饮食、生活起居及年老患者的护理,对延年益寿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千百年反复的临床实践与诸多医家不断的探索与发展,中医护理体系逐渐趋于成熟完整且系统化,中医护理也渐渐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西医护理的起源:西医护理同样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从远古时代的自我护理,中世纪的宗教护理,到19世纪,护理被定义为在医生的指导下,照顾生病的人;1860年,西医护理产生后,也随着临床医学逐渐流传到中国。南丁格尔提出,护理既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一门科学,应从*低程度的消耗患者的生命力出发,使周围的环境保持舒适、安静、美观、整洁、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度适宜。此外,还要合理地调配饮食。1980年,美国护理学会对护理重新定义: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由此,护理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3.中西医护理目标一致:中医护理学的发展与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相似的历程,不同的是,现代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9世纪,而中医护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它们是护理学的两个分支,都是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为目标。随着西医文化的传人,东西方医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交融,西方医学注重局部解剖,而中医讲究整体疗效;西医注重肌体局部病理,中医则以“人”为中心。尽管中医和西医起源、认知方式、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但两者也有相似之处,如中医经过几千年检验形成的“天一地一人”医学模式与现代医学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观念不谋而合;中医有生活起居、饮食宜忌、情志护理及用药护理等,西医有饮食活动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及健康教育;中医指出“心病禁咸”,西医也明确表明,高血压患者需低盐饮食。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汇通学派,认为中医和西医分别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虽然起源不同,但均为医药治病,可以相互融合。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充分揭示了中西医结合的理念,彰显了中西医结合的优点。  ……

]

内容简介

[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是一本以中西医结合护理为特色的临床护理手册。文字内容言简意赅,辨病与辨证护理相结合,针对病症给出护理方案。内容围绕胃肠道疾病、肝胆疾病、胰腺疾病等14个典型急腹症病种及中医护理技术护理处方,全面讲解中西医结合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可供相关医生及护理人员参考。同时书中提出了健康指导等内容,对患者及家属长期的调养和治疗很有裨益。 这是一本比较实用的护理手册,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信本书的出版对提高我国的急腹症护理水平有益。

]

作者简介

[

王玉玲,主任护师,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硕士生导师,国家“十二五“”护理重点专科项目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护理分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护理分会常委,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护理传承与创新发展共同体副主席,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护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

封面

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

书名:急腹症中西医结合护理手册

作者:王玉玲主编

页数:176

定价:¥28.0

出版社: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8-12-01

ISBN:9787543338999

PDF电子书大小:48MB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