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与教育互动:西南联大历史时空中的观照

节选

[


    教育作用于学术的复杂面相
一、中西会通的知识基础的奠定
    王国维曾说过:“未来光大吾国学术者,必是精通世界学
术之人,不在一孔之陋儒。”②这告诉治学者,只有将中西之
学融会贯通而独出己意,方有可能提升自己的研究境界,生产
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联大是一个一流学者云集之地,他们不
可能不明白这一点。因此,在联大,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有
着突出的中、西兼顾的特点。这从全校学生共同必修课的结构
与各个系的课程体系中都可看到。
    让我们首先从全校学生必修的通识课程来看。除了带有政
治宣传色彩的课程与体育、军事训练外,全校学生必修的、以
奠定学生知识素养为目的的通识课程为:“大一国文”、“大一
英语”、“中国通史”。这显然是一个中西并重的构架。通过这
些课程的教学,学生不难获得基本的中西文化素养。
    让我们先来对“大一国文”的教学状况进行考察。“大一
国文”的教学是以《大一国文》读本为教材进行的,教材大
概由以下篇目构成:文言文部分有《论语》(节选)、《左传:
搴之战》、  《三国志·诸葛亮传》、李清照的《(金石录)后
序》、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节选),还有陶渊明、杜甫、欧
阳修、辛弃疾、秦观、李清照的诗词;语体文部分有胡适的
《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示众》、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
桥》、林徽因的《窗子以外》、丁西林的《压迫》(独幕剧)
等。①教材把中国古代从先秦到清朝具有代表性的论理、叙
事、抒情的文章与诗词选人,现代的代表性论文、小说、诗
歌、散文、戏剧则各选一篇,可以说是中国文学从古到今的一
个大展示。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上“生长”
出来的,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些文本,不仅要讲解所选文本,
对文本所涉及的文化背景也必须给予透彻的分析、讲解。这就
使得国文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而且能促进学生对中
国文化的了解。另外,在讲授这门课的时候,联大的教师并不
是机械地按照读本中的指定篇目来讲解,而是采取把历史上重
要的作家、作品都作介绍、评价,在涉及教材中对应篇目的时
候重点讲解的做法。这一做法,曾在联大任助教的周定一给我
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的线索。他在回忆沈从文的一篇文章中写
道,在教大一国文的时候,他与沈从文合教一个班。他教文言
文部分,沈从文教语体文部分。沈从文教语体文的方法是:
“把新文学运动以来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广泛的评介,讲到某
个地方,就把课本里有关的一篇带进去提一提。这种撒大网似
的讲法在联大并不特别。”②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很可能文
言文与语体文部分的讲法都是这样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涉
及的中国文化的知识就更多了,对奠定学生的中国文化根基就
更为有利。
    另外,中国通史的学习,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文化素养
上之必须。①不论是钱穆与雷海宗以朝代的更替为线索的讲
法,还是吴晗分若干专题进行讲授的方法,都是对中国历史、
文化的一次“大巡礼”。②这对学生通贯性地了解中国文化,
有着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作用。
    我们再来看“大一英文”。“大一英文”的教学以《大一
英文》读本为教材。该教材以短篇的现代散文作品为主,③篇
目包括毛姆的《苦工》、赛珍珠的《荒凉的春天》、兰姆的
《论烤猪》、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艾伦坡的《一个凶手的
自白》、欧文的《孤儿寡母》等。④虽然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
了培养全校一年级学生英语读、写、听能力,但在英文文本的
教学中,也必然会涉及那些文本背后的现代西方文化背景,这
对奠定学生的西方文化根底是有积极作用的。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学术史与教育史互动的视角切入,将西南联大发生的学术与教育互相作用、影响的复杂面相、机制进行尽可能深入、全面的揭示,并对其现实启示意义予以阐发。本文**部分主要对研究现状、研究的目标与价值、视角与方法、论文的基本结构、论文的创新之处作了说明。着眼于简要描述西南联大形成的经过,并从校传统的内在契合性、三校已有的人际关系基础、联大领导者的高尚人格和高超管理智慧等方面,对西南联大能够“一联到底”的原因作了深入、全面的分析。第二部分,笔者把自己的学术研究与祖国的救亡自觉地联系在一起,对学术的独立、自由有着极为明晰的自觉,不同的治学理路与观点“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将中西、文理、古今之学进行会通、融贯,治学中的无我情怀与忘我之境等方面入手,勾勒出了联大独具魅力的学术图景。

]

目录

绪论**章 “一联到底”的西南联大 **节 联合的缘起与经历 一、被迫“南渡” 二、迁往云南 三、艰难办学 四、北归平津 第二节 西南联大“一联到底”的原因探析 一、传统的内契性 二、良好的人际关系基础 三、领导者的高尚人格 四、领导集体超群的管理智慧第二章 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学术图景 **节 独具魅力的学术图景 一、学术的救国指向 二、“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三、“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 四、中西、文理、古今的会通 五、赤诚而热烈的学术追求 第二节 塑造学术图景的多边力量 一、云南的政治边缘性 二、龙云对西南联大的支持与保护 三、梅贻琦的民主作风与自由思想 四、学术大师云集 五、联大人的“爱国热情” 六、生活的危难与艰辛第三章 学术对教育的深刻影响 **节 育人理念的践行 一、培育具有通识的人才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意识 第二节 制度的学术根源 一、以维护学术自由为旨归的教授治校 二、教授上基础课:一项不成文的规则 第三节 课程的结构性调整 一、学术逻辑自然延伸而导致的课程变化 二、学术的“救国”转向引出的新课程 第四节 教学多元格局的形成 一、一门课中的“八仙过海” 二、特色各异的选修课 第五节 探究性教学的生成 一、探究性:教学的一个根本品质 二、教学与研究的合一 第六节 教师敬业精神的形成 一、以高度严肃、认真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 二、严格要求学生 第七节 课外学术热情的滋长 一、热情辩论与潜心钻研 二、“从夫子游” 三、介入学术的社团活动 第八节 教育对政治的介入与抵抗 一、教育自觉介入政治 二、教育对政治的抵抗第四章 教育作用于学术的复杂面相 **节 “通识”性知识基础的奠定 一、中西会通的知识基础的奠定 二、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贯通的知识根基的奠定 第二节 精神境界的提升与识见的磨砺 一、精神境界的提升 二、识见的磨砺 第三节 “探究”中的方向指引与方法传承 一、特定的学术领域的导人 二、学术方法的传承 第四节 “从游”中的观念传递与品格塑造 一、学术观念的递延 二、品格的陶冶 第五节 众多影响交织中形成的“学术趣味” 一、“学术趣味”问题的提出 二、“学术趣味”的形成及其价值 第六节 对学术独立、自由的执守 一、教授治校为学术独立、自由构筑了屏障 二、独立思考意识的确立对权威的超越第五章 学术与教育互动对于20世纪中国学术与教育的影响 **节 20世纪中国学术传承与发展的重镇 一、独立、自由精神的重光 二、传统学术路径的“承续” 三、新的学术道路的开启 第二节 現代高等教育延续与变革的生力军 一、优秀传统的继承 二、变革的实现第六章 学术与教育互动的机制、灵魂及其启示 **节 学术与教育互动的机制 一、探究性文化对学术与教育互动的推动与整合 二、学术与教育互动的关键性枢纽 第二节 学术与教育互动中的不朽精神 一、爱国精神 二、刚毅坚卓 三、自由精神 四、无私大爱 五、超越襟怀 第三节 历史的启示 一、大学自治:学术与教育良性互动的**条件 二、营构探究性文化 三、在学术与教育的互动中注入人文精神的灵魂 四、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复杂关联及其矛盾处理 五、探究性教学对学生学术成长的多重价值附录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学术与教育互动:西南联大历史时空中的观照

书名:学术与教育互动:西南联大历史时空中的观照

作者:王喜旺

页数:294

定价:¥19.0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1-01

ISBN:9787544034517

PDF电子书大小:13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