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评传

节选

[

  一、镇海  镇海,古称浃口,别名蛟川。早在远古的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据2015年公布的镇海九龙湖“鱼山·乌龟山遗址”考古发掘成果中,一对刻画先民神秘笑脸的陶耳,似可将镇海文明的源头,追溯到距今6500年前。其地古属越地。秦为句章县东境。自唐代起,镇海即被辟为中国*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与日本、高丽以及东南亚各国开展海上贸易。后梁开平三年闰八月(公元909年9月),吴越王钱镠奏置望海县,不久,改称定海(据《旧五代史·郡县志》)。北宋淳化三年(992年)四月,朝廷设两浙路市舶司于定海城内,专司浙江的对外贸易。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又建“航济亭”,用于接待往返中国与高丽之间的使团和商队。至北宋宣和年间,中国古代对外海上交流在北宋时期达到历史的顶峰。其间,招宝山下的官办船场打造八艘巨大神舟,同时从定海起航,远赴高丽,仅起航仪式就历时七天七夜。这是中国古代有史以来*庞大的一支出使外邦的船队。据史料统计,自唐大中元年(847年)及此后的七十余年间,中国商船自定海东渡日本贸易达三十余次;在北宋末的五十五年中,中国商人从定海到高丽经商的有120余次。繁忙的海上贸易,更是让海上各国深切感受到中国的繁荣与强盛。从招宝山下出土的一块刻有“六国来王处”的石碑,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当年各国君王使节远渡重洋,从定海登陆,向我国朝贡的非凡景象。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改定海名为镇海。  镇海因海而得名,约在七千年前,镇海县境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几千年的“海退”渐渐露出平地,又经洪水冲积、湖海淤积,和从内陆迁移的居民的长期不懈地筑塘围垦,才形成了今天三面环海的地貌,所以海洋历来是镇海人民的生命线。钱镠之所以在镇海设县是因为“地滨海口,有渔盐之利”。直到清乾隆年间,人们还说镇海民众“半藉渔盐以生”。然而,虽有渔盐之利,兼有唐宋时期的航海、对外贸易之利,而台风和海潮的入侵所造成的异于寻常的重大自然灾害,也在县志中被不断记载,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在历代县志中,对台风和海涛造成的异于寻常的灾难的记载,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大风海沸,屋塌船毁,压溺死者甚众”“海潮涌高数丈,人畜淹没不计其数”“飓涛告警,溃堤坏垣,斥卤溢塍,江海为一”。这种海潮上涌一片汪洋的恐怖景象,以及潮退之后,农田经咸潮浸泡,导致颗粒无收的大灾大难,可以说是史不绝书。沿海土地的贫瘠,每遇大旱大荒时,民众则“稻麦尽枯,民不聊生,剥取草根树皮为食,饿死者众”“饥民取山中白泥充饥”,甚至严重到“道路饿殍相望”“卖儿鬻女相食”的严重境地。自古以来,镇海民众对海的感情是复杂的,其中恐怖的记忆总要比渔盐之利深刻。  同时,镇海又常被称为浙江的咽喉而受到官方的高度重视,所以早在后梁就设置为不隶明州(宁波)的望海镇,理由是“望海镇俯临大海,与新罗、日本接界”。故在唐、宋之际,日本和高丽的使臣、僧侣和商人来中国,都规定要从镇海口出人,镇海俨然成了国家的门户。在清朝,鸦片战争时,由于英军攻破镇海,导致浙东陷落,长江告警,致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条约,镇海的军事战略地位由此突显;然而,正是因为这样的经济和地理条件,每当朝代更迭或外族入侵时,镇海总免不了要遭受严重的兵寇焚劫杀戮之灾。据记载,历史上的镇海堪称海防前哨和多难之地,因此也多抗争的民众。千余年来反抗异族统治、外来侵略和酷政的斗争不断,且又往往与浙东地区人民的抗暴起义互为响应。如南宋初金兵的铁蹄践踏,自明中叶起的长达200余年的倭寇骚扰,1841年英军登占劫夺,1885年法舰侵扰炮攻,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军的两次登陆和四年占陷,这些战乱的苦难,激起镇海民众的激烈反抗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在镇海,自然环境的苛刻,明清时朝廷海禁等人为关隘设置所带来的灾难,和军事战略地位所带来的兵寇劫掠,也总是要比“渔盐之利”大得多,所以,航海和捕捞生活以及早期接触外邦的经历,培养了镇海民众外向的性格,他们从向海洋讨生活发展到去异地、去海外谋生,勇于冒风险顶恶浪,去忍受背井离乡之痛的艰苦生活。海禁时期,尚不能阻止人们外出谋生,那么在国门被迫打开之后,宁波及镇海的乡民外出谋生的就更多了。1840年2月,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次年10月又签订了《五口通商章程》及《五口通商附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据此,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正式为**批开放通商口岸。此时,宁波本应该在对外通商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然而它虽然同列首批通商口岸,并于1844年1月开埠,却并没有像西方商人所预期的那样,成为一个令人神往的获利之地。吊诡的是,上海这座原本仅是濒海的小县城却异军突起,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港口条件及辟有租界,又以太湖流域和长江流域作为其广阔的经济腹地,迅速成为新兴的全国*大的对外贸易中心城市。宁波的贸易地位迅速下降,外货贸易都经过上海,直接来宁波的很少。以后又加上温州的开埠,宁波的经济腹地进一步压缩,被局限于宁波、绍兴这一狭小区域,遂使当年“帆樯如栉、物货浩繁”的宁波港,演变为依附于上海的一个辅助性贸易城市。  ……

]

内容简介

[

  唐弢先生是宁波镇海人,初中时家贫辍学,后来去上海谋生,入上海邮局做拣信生,并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写作。在阅读他的文章中,我获得了对他的这样的一种认识,就是认为他的写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他能够正视现实,敢于对现实社会中所发生的种种现象进行“毫无忌惮”的议论和批评,尤其是他在民国时期的写作,这种特点更是鲜明突出。这一点既与他的人生观和人生实践及其性格相关,同时也与他后天勤奋学习,特别是与他“刻意学习鲁迅”,并受到鲁迅先生的帮助、指导和提携相关。鲁迅先生曾要求新文学的作家“看取人生”,能够正视“惨淡的现实”和“惨淡的人生”,写出人生的“血”和“肉”来,并寄希望于青年,希望青年能够担当起创造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的重任。从这个角度来看,唐弢先生在青年时代开始的写作生涯,的确是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的,颇有鲁迅先生文章的风格色彩,甚至一段时间,他的一些杂文被认为是鲁迅先生写的杂文,有人怀疑是鲁迅先生用另一笔名所写的文章。如1933年10月他在《自由谈》上发表的几篇杂文,如《好现象》《青年的需要》《新脸谱》《著作生活与奴隶》《略论英雄》等,就被认为是鲁迅先生写的文章。当然,一个人的写作风格即便是模仿某一人,但只要是真正的独立写作,*终还是会展现出自己的本性特征,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的。唐弢先生的写作虽然受到鲁迅先生的帮助、指导、提携和影响,但蕴含在他写作的文章里的思想、理念、精神等,还是他自己的,是他的思想意识、人生理念、精神品格的展现。从他的写作生涯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正直、执着、刻苦、认真、有志向和富有正义感的人。

]

作者简介

[

  林伟,字心斋。男,1969年11月出生。浙江省镇海县小港林唐村人。1988年9月考入原浙江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8月参加工作,业余继续自己的专业学习。并尝试文学创作。著有《鲁迅诗歌注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唐弢年谱新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6月版)。现为镇海区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辞赋学会会员、浙江省鲁迅研究会会员、中国鲁迅研究会会员。

]

目录

序**章 引子第二章 唐弢的故乡——宁波市镇海县一、古唐村二、镇 海三、对于家乡的看法第三章 唐弢的家族和父亲一、躬耕力作的自耕农家庭二、饱经沧桑的二老三、父亲和他的梦第四章 两颗忧伤慈惠的苦心织成的童年第五章 求学路上,为了父亲的梦一、古唐小学二、培玉小学第六章 去上海求学,继续父亲的梦一、华童公学二、渐被忘记的“五卅”运动三、诗人的梦四、野史和“六经皆史”的影响五、叛逆的情绪在萌发着六、“铩羽的小鸟第七章 邮务佐和读书生活一、邮务佐的生活二、继续着读书的梦:业余读书三、自发组织读书会第八章 初涉文坛,拿起写杂文的笔一、父亲的死二、由痛苦而来的创作激情三、拿起写杂文的笔四、结识鲁迅,得到鲁迅的支持和指导五、“初生牛犊不怕虎第九章 尊崇鲁迅,成为鲁迅的追随者一、来自鲁迅的灵感和取同一的步调二、先生的领路三、民众的葬礼第十章 “鲁迅风”杂文家一、“*好还是写长文章二、为国难深入而抗争三、“鲁迅风”杂文家四、杂文的风格仍在变化之中第十一章 家庭的变故第十二章 抗战时期的坚守一、投身抗日救亡运动二、继续拿起杂文写作的笔三、当“孤岛”成为敌占区四、诗人的意识被唤醒了五、写作《文章修养》第十三章 为了鲁迅第十四章 和书结缘,写作书话一、有感于文化浩劫的买书藏书二、书话的写作第十五章 在争取民主的洪流中一、编辑《周报》二、编辑《文汇报》副刊《笔会》三、为鲁迅著作辑佚四、内战时期偶尔的杂文写作五、恋爱和抒情六、邮局内外:在民主的洪流中第十六章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文化和文物工作一、加入文协、作协和从事编辑工作二、在华东文化部时的工作第十七章 为新的中国和时代唱颂歌一、为上海而歌二、为时代而歌三、为国家的未来而歌唱第十八章 继续收集鲁迅佚文和宣传鲁迅第十九章 《创作漫谈》和新中国成立后的书话写作一、《创作漫谈》二、新中国成立后的书话写作第二十章 学术研究生涯真正开始了一、鲁迅研究二、关于文学理论和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二十一章 在“文革”中一、因文遭隔离审查二、恢复有限的鲁迅研究的学术自由三、修补友谊的裂痕四、终于完全恢复关于鲁迅的研究工作第二十二章 第二个春天:弥补失去的十年一、反思《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写作二、写作《鲁迅传》三、化作春泥更护花第二十三章 唐弢印象记(代结束语)参考书目后记

封面

唐弢评传

书名:唐弢评传

作者:林伟

页数:330

定价:¥55.0

出版社:沈阳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3-01

ISBN:9787544198462

PDF电子书大小:11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