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名著典藏丛书中庸诠解

节选

[

【原文】
天命之谓性①,率性之谓道②,修道之为教③。道也者,不可须臾 ④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⑤,恐惧乎其所不闻 ⑥。莫见乎隐,莫显乎微⑦。故君子慎其独也⑧。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⑨。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⑩。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
【注释】
  ①天:上天。命:赋予,给予。谓:称作。
  ②率:统领,遵循。道:本指道路,这里指抽象的道理、规律。
  ③修道:按照道的规范进行修养。教:教化,影响感化。
  ④须臾:片刻,很短时间。
  ⑤是故:因为这个缘故,因此。不睹,看不见。所不睹:看不见的地方。
  ⑥不闻,听不到。所不闻:听不到的事情。
  ⑦莫……乎:没有什么比……更……乎,在这里有“比”的意思。见(xiàn):同
  “现”,显现,显露。
  ⑧独:形体上或精神上独处的状态。
  ⑨未发:尚未表现出来。中:不偏不倚的状态。
  ⑩中(zhòng)节:符合法度,合乎规矩。和:和谐,情正不乖戾。
  大本:根本的道。本:原意是指树木的根部,引申为抽象的“根本”之意。达道:通达的大道,这里指天下古今都经由的道,即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致:努力使达到。位:动词,位于所处的位置。育:生长发育。焉:在这里。
【译文】
上天赋予人的叫做性,依顺天性行事为人就是道,按照道的要求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片刻离弃的,可以离弃的话,就不是道了。所以,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场合也谨慎戒备,在别人听不见的时候也是有所慎重和惧怕的。没有什么比隐秘的事情更容易显露了,没有什么比细微不足道的事情更容易显现出来。所以,君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谨慎自己·2·的言行。喜怒哀乐等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又中节中度叫做和。中是天下的根本原则,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达到了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处在有序的状态,自然界的生物就生长繁育起来了。
  【名家批注】
  郑玄说:(1)天命,谓天所命生人者也,是谓性命。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孝经说》曰:“性者,生之质。命,人所禀受度也。率,循也。循性行之,是谓道。修,治也。治而广之,人所效之,是曰“教”。(2)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也。君子则不然,虽视之无人,听之无声,犹戒慎恐惧自修正,是其不须臾离道。(3)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则必肆尽其情也。若有占听之者,是为显见,甚于众人之中为之。(4)中为大本者,以其含喜怒哀乐,礼之所由生,政教自此出也。
  孔颖达说:(1)天命之谓性者,天本无体,亦无言语之名。但人感自然而生,有贤愚吉凶,若天之付命遣使之然,故云天命。老子云:“道本无名,强名之曰道。”但人自然感生,有刚柔好恶或仁或义或礼或知或信,是天性自然,故云谓之性。(2)圣人修行仁、义、礼、 智、 信以为教化。道者,开通性命,犹如道路开通于人,人行于道路,不可须臾离也。若离道则碍难不通,犹善道须臾离弃则身有患害而生也。(3)君子行道,先虑其微。若微能先虑,则必合于道,故君子恒常戒于其所不睹之处。人虽目不睹之处犹戒慎,况其恶事睹见而肯犯乎?故君子恒常戒慎之。(4)凡在众人之中,犹知所畏,及至幽隐之处,谓人不见,便即恣情,人皆占听,察见罪状,甚于众人之中,所以恒须慎惧如此。以罪过愆失无见于幽隐之处,无显露于细微之所也。以其隐微之处,恐其罪恶彰显,故君子之人恒慎其独居。谨慎守道也。(5)喜怒哀乐缘事而生,未发之时,淡然虚静,心无所虑而当于理,故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者,不能寂静而有喜怒哀乐之情,虽复动发,皆中节限,犹如盐梅相得,性行和谐,故云谓之和。情欲未发,是人性初本。情欲虽发而能和合,道理可通达流行,故曰天下之达道也。(6)人君所能至极中和,使阴阳不错,则天地得其正位焉。生成得理,故万物其养育焉。

]

本书特色

[

适读人群 :国学爱好者
★世人奉为准则的中华孝文化经典,倡导以“孝”立身治国的伦理名篇。

]

内容简介

[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集注》,很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推荐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

作者简介

[

子思,原名孔伋,字子思,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大约生于周敬王三十七年(公元前483年),卒于周威烈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02年),享年82岁。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受教于孔子的高足曾参,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参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子思在儒家学派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上承孔子中庸之学,下开孟子心性之论,并由此对宋代理学产生了重要而积极的影响。

]

目录

目录
朱熹《中庸章句序》
**章 天命
第二章 时中
第三章 鲜能
第四章 行明
第五章 不行
第六章 大知
第七章 予知
第八章 服膺
第九章 可均
第十章 问强
第十一章 素隐
第十二章 费隐
第十三章 不远
第十四章 素位
第十五章 行远
第十六章 鬼神
第十七章 大德
第十八章 无忧
第十九章 达孝
第二十章 问政
第二十一章 诚明
第二十二章 尽性
第二十三章 致曲
第二十四章 前知
第二十五章 自成
第二十六章 无息
第二十七章 明哲
第二十八章 自用
第二十九章 三重
第三十章 敦化
第三十一章 至圣
第三十二章 至诚
第三十三章 尚纲
参考文献

封面

传世名著典藏丛书中庸诠解

书名:传世名著典藏丛书中庸诠解

作者:子思

页数:420

定价:¥62.0

出版社:万卷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547048108

PDF电子书大小:8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