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

节选

[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  甚高频无线通信是指无线电波的波长在米波波段范围,频率为30-300兆赫兹,泛称甚高频通信。由国际电信联盟、国际海事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合作制定的《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规定水上甚高频无线通信的频段范围是156~174兆赫兹。由于甚高频频段主要传播方式为直射波,甚高频无线电话是实现船岸之间及船舶驾驶台之间近距离现场通信的主要手段。  国际电信联盟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为确保水上通信有足够的频率,指定16频道(156.80兆赫兹)为国际遇险、安全和呼叫频率,用于无线电话的遇险、紧急和安全通信,也可用于船舶电台之间的无线电话呼叫及应答,16频道应为全功能状态工作。为了保护16频道,与它邻近的75、76频道为保护频带(不工作频道),再与75、76频道邻近的15、17频道将被强制在小功率状态,同时指定06频道用于船舶间导航、避让操作及从事协调搜寻和救助作业的通信。  甚高频无线通信设备的工作方式主要有单工、双工两种。船舶间主要用同频单工方式,即通信一方的收发机是交替工作,平时甚高频无线设备处于收听状态。双工是指通信双方同时进行收发机操作的一种方式,船岸之间通信也有的使用半双工方式,即收时不发,发时不收。  全球甚高频无线通信技术的演进经历了近百年历史。1914年,D.福来明发明真空三报管以后,才使无线电通信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918年调幅无线电广播问世,1940-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刺激了甚高频通信系统的发展。1948年,发明了晶体管,为甚高频无线电台的小型化奠定了基础。1946年,产生了自动拨号双工移动通信系统。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甚高频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国际电信联盟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实施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在技术上提供了保障。  一甚高频发展里程  长江甚高频无线通信系统建设,经历了逐步发展完善的三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建设过程中,得到交通部对建设资金的大力支持,经过长江航运领导机关的缜密策划,长江通信人前后用了30多年时间,饱受磨砺,历尽艰辛,构建了一个能适应长江航运安全生产需要的船岸甚高频无线电话通信系统,开创了长江船岸通信奔向现代化的新纪元。  (一)谱写新篇章  **次长江船岸甚高频无线电通信系统建设,起步于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国民经济开始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长江流域经济显示出勃勃生机。为了推动长江航运的发展、适应长江干线货运量急剧增长的需要,交通部于1979年确定引进美国6000匹顶推船队项目,以尽快改变长江船舶运输能力落后的局面。新型的大马力顶推船,技术先进,载重量大,船舶航行中对通信保障的可靠性、及时性要求很高,不宜再采用莫尔斯电报通信方式。因此,交通部和长江航运管理局确定,把甚高频作为该项目的配套系统一同引进。1979年,长江航运管理局党委书记解莅民率通信总站张文轩站长及张继阁、罗清华等工程技术人员,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进行技术商务谈判,1980年签署合同。系统设备由国内、国外两部分组成。其中国外设备先期购置20座基地台、350座移动船台及配套设备。国内投资主要用于人工控制台的生产制造、电源及其他设备的购置。  ……

]

内容简介

[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是《中华长江文化大系》的一部分,旨在从多个层面展示长江通信文化的特有魅力。跟随长江通信的建设步伐,感受长江航运信息发展的美妙进程,寻觅长江通信人才的成长道路,赏析长江通信建设者的英雄壮举,品味长江通信的灵秀文化,展望长江通信美好的发展前景,驾乘着“月涌大江流”的滚滚浪潮,吟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壮丽诗篇。  《中华长江文化大系: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的第1章以经典的故事情节,简述了长江通信溯源;第二章叙述了莫尔斯电报曾经辉煌的时代和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三章船岸直通直译,对长江航运无线电通信技术、助航技术和行业管理的发展进程作出了系统描述;第四章讲述了千里长江网络的建设历程、航运通信信息网络发展的艰难情势;第五章对江海直达通信的地面通信系统和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建设简况和发挥的作用作了描述;第六章在阐述几所重点院校人才教育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展现了长江通信文化更深更广的内涵和特色;第七章对长江航运通信发展相关几种新技术应用进行了展望分析。《中华长江文化大系: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作者力求以一部技术性、文学性、故事性相结合的史话体读本奉献给读者,希望读者在了解长江水岸通信文化发展历史的同时,对长江流域的人文地理、历史增加一些了解。

]

作者简介

[

  方传家,原武汉河运专科学校通信工程系主任.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由国务院颁发证书。1975年在上海港二区成功研制袋物装舱机,获交通科技成果奖。1983年成功研制曲轴疲劳试验机,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参选上海国际海事会议。1986年被评为“全国交通教育先进教师”。1993年参加研制涪陵港大水位差码头自动控制系统,获交通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996年从武汉理工大学退休。    熊国炎,湖北罗田人,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总参通信指挥学院和湖北大学。1986年前,在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通信处任职。1986年转业到长江通信管理局,1995年起担任副局长,总工程师,分管长江干线通信基本建设工作,主持了多个工程项目建设。2004年被长江航务管理局聘为专家委员会委员。2005年至今,聘为武汉长航科达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信息部总工程师,担任过长航系统多个信息类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20多年来,在交通系统报刊上发表论文、作品40余篇,参加了《长江航运知识读本》、《长江航运新技术知识读本》、《长江黄金水道焦点关注》等图书的编著。    聂明新,现任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通信工程系书记;中国通信学会会员,湖北省电磁兼容学会理事,电磁兼容性国防重点实验室客座教授,美国Cincinnati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通信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智能交通系统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学术成果包括:主持国防“十一五”规划预研项目,作为主要研究成员参与国家国防预研项目、国防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获得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突出贡献奖。发表论文40余篇,被EI、ISTP检索20余篇。

]

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章 长江通信溯源**节 近距离通信起源一 击鼓鸣号传信息二 旗帜挥动把话传三 灯光闪烁信号发第二节 远距离通信有传说一 驿站接力把信传二 飞鸽传书佳话多三 烽火连绵报警快第三节 标险救生保安全一 标险绘出行船规二 救生护航助平安第二章 莫尔斯电报时代**节 初期的电报通信一 有线电报创开端二 无线电报逐兴起三 发展步履很艰难第二节 无线通信创新篇一 无线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二 精挑严选聚英才三 设备的演进与发展第三节 强劲电波鼓江帆一 担当重任保畅通二 管理跃上新台阶三 严格训练育英才第三章 船岸直通直译**节 单边带与窄带报一 单边带通信电话连世界二 窄带直接印字电报速度快第二节 甚高频无线电话通船岸一 甚高频发展里程二 发挥优势保畅通三 信息广播受称赞第三节 严管大江电波链一 明确管理权二 管理“精、细、严”第四节 科技助力保安全一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助航作用大二 全球定位系统应用范围广三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建设效果好第四章 千里长江网络**节 有线通信话艰难一 创业步履不平凡二 明线飞越千重山三 岁月蹉跎护线忙四 机电纵横作交换……第五章 江海直达通信第六章 长江通信文化第七章 长江信息通信展望参考文献后记总后记

封面

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

书名:大江飞鸿:长江流域的水岸通信

作者:方传家,熊国炎,聂明新编著

页数:275页

定价:¥128.0

出版社:长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49227006

PDF电子书大小:8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