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经典文学研究论集

节选

[

  《约翰·克利斯朵夫》*显著的艺术特色在于具有交响乐一般的宏伟气魄、结构和色彩。这在世界文学史上是前无古人,独创一格的。小说同音乐本是两种类型的文艺形式,而在罗曼·罗兰那里,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产生了无穷的魅力。罗曼·罗兰多次谈到自己的作品包含着音乐性:“我的思想表达到人物身上,他们的互相吸引和冲突组成了一曲交响乐。在心灵的天地中有着节奏和旋律,这就是我的思想致力于达到的图景。”他又说:“我的精神状态始终是音乐家的而不是画家的精神状态。我先是把整部作品的音乐效果孕育成满天星云一样璀璨,然后才考虑主要的旋律节奏。”罗曼·罗兰具有深湛的音乐修养,他不仅精通欧洲音乐大师们的作品,而且自己还是个优秀的钢琴家,他还是一个音乐艺术史教授、音乐评论家和音乐家传记作者。这些优越的条件保证了他能在一部长篇小说中创造出交响乐一般的华美瑰丽的效果。  从结构上来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各卷有如交响乐的几个乐章一样,分成序曲、发展部、高潮和结尾,气势浩荡,浑然一体,鸣响着时代的强音。作者凭借他对欧洲音乐的深厚素养,在小说中交叉穿插对音乐作品和音乐家的评点,带领读者漫游欧洲古典音乐的王国,使读者感到生活在管音琴声的氛围里,陶醉在音乐曲调的享受中,这是深切热爱音乐的行家用小说的形式表达自己真切情感的一部杰作。  小说主人公克利斯朵夫是一个有杰出才能的音乐家。罗曼·罗兰酣畅自如地描绘了这个音乐家的内心世界。他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克利斯朵夫儿时对音乐的敏感和觉醒,万事万物常常在他的心里融会为曲调:“这种无所不在的音乐,在克利斯朵夫心中都有回响。他所见所感,全部化为音乐。”他的舅舅常常带他去散步,给他唱一些动听的小调,和他谈论星辰、云彩,“教他辨别泥土、空气和水的气息,辨别在黑暗中飞舞蠕动、跳跃浮游的万物的歌声、叫声、响声,告诉他晴雨的先兆,夜间的交响乐中数不清的乐器。”舅舅是他的真正的音乐启蒙老师。描绘这个小小音乐家的音乐心理活动*为生动的一节,是当克利斯朵夫发现父亲逼他练琴,为了从他身上捞钱,于是他拒绝练琴,被父亲关在黑屋子里的一段描写。他幼小的心灵先是愤怒地咒骂,幻想出自己反抗的故事。莱茵河在屋下奔流,水声引起了他的音乐想象:  浩荡的绿波继续奔流,好像一整片的思想,没有波浪,没有皱痕,只闪出绿油油的光彩。克利斯朵夫简直看不见那片水了;他闭上眼睛想听个清楚。连续不断的澎湃的水声包围着他,使他头晕眼花。他受着这永久的,控制一切的梦境吸引。波涛汹涌,急促的节奏又轻快又热烈的往前冲刺。而多少音乐又跟着那些节奏冒上来,像葡萄藤沿着树干扶摇直上: 其中有钢琴上清脆的琶音,有凄凉哀怨的提琴,也有缠绵婉转的长笛……  ……音乐在那里回旋打转,舞曲的美妙的节奏疯狂似的来回摆动;一切都卷入它们所向无敌的漩涡中去了……自由的心灵神游太空,有如为空气陶醉的飞燕,尖声呼叫着翱翔天际……欢乐啊!欢乐啊!什么都没有了!……哦!那才是无穷的幸福!……  这段文字把主人公所特有的音乐感绘写出来了,这种音乐感代替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或者说,所写的既是人物的音乐感,又是心理活动。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人物音乐才能的成长过程: 主人公的生活遭遇和自然界的音响相结合,促使这种才能得到了发展。心理描写(即音乐感)是独特的,细腻的;而自然景色的描写是富有诗意的,优美的。两者的结合形成一段动听的奏鸣曲,并构成整个交响乐的一部分。  正由于《约翰·克利斯朵夫》同音乐结合得这样紧密,所以有不少评论家把它称为一部“音乐小说”。  罗曼·罗兰着重描绘的人物心理状态、心理感受,既反映了主人公的音乐才能,同时又表现了他倔强的个性。描绘青年时期的克利斯朵夫时,作者更是着力于个性的刻画。例如,小说描写克利斯朵夫在一次音乐会中突然觉得一切都是虚伪的,他抑制不住,大声狂笑起来,甚至看到那些吃惊的脸,越发笑得厉害。这个场面把一个狂放不羁的音乐家形象相当鲜明地显现了出来。  罗曼·罗兰遵循着现实主义塑造典型的方法,他说:“我竭力描绘的是典型,而不是个体。”他指出自己笔下的人物肖像“包含着一些真实的人物面容,往往不知不觉借用了我所熟知的这样那样的人物: 但是这些肖像绝不会是我所熟悉的这样那样的人”。他又说,他经过长期观察,把一些同样类型的人物综合到他笔下的一个人物身上,而成了他自己的一个创造。例如,克利斯朵夫的生平采用了德国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身世,但克利斯朵夫的身上还综合了其他一些欧洲音乐家的生平材料。克利斯朵夫绝不是贝多芬,而是20世纪初的音乐家形象,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出现的人物相当多,一些次要人物也性格突出,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酗酒成性、浑噩贪财的曼希沃,善良懦弱的鲁意莎,慈祥温和的米希尔,淳朴得像水一样清朗的高脱弗烈特。还有自命不凡、爱卖弄风情的弥娜,朴实痴情的洛莎,懒散柔和的萨皮纳,开朗快乐的高丽纳,娴静贤淑的葛拉齐亚,刚强奔放的赛西尔,骚动不安、精神无所寄托的雅葛丽纳,温柔坚忍、为弟弟耗尽了*后一滴血的安多纳德,等等。在小说中出现的一系列女性形象都各各不同。能在同一部小说中创造出众多的互不雷同的人物,表明作家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风格是朴素中隐含着绮丽,流畅中蕴含着精粹。罗曼·罗兰在小说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对普通的人就得表现普通的生活: 它比海洋还要深,还要广。我们之中*渺小的人也包藏着无穷的世界……你写这些简单的人的简单的生活吧,写这些单调的岁月的平静的史诗吧,一切都那么相同又那么相异……你写得越朴素越好……你是向大众说话,得运用大众的语言。字眼无所谓雅俗,只有把你的意思说得准确不准确……文字应当跟从你心灵的节奏。所谓风格是一个人的灵魂。”罗曼·罗兰正是这样去做的。他的文学真诚朴实,不假虚饰,有如清澈见底的流水;这一条条清溪*后都汇入大河,然后再浩浩荡荡奔向前去。这样的语言能在朴素简单中见出浑厚浩瀚,在平凡静穆中显出深广热烈。  小说的情节开展也有类似特点:以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的生平经历为主线,其他人物随着克利斯朵夫走向社会而陆续出现;有的重要人物如奥里维直到第六卷才露面。这种写法乍看似无匠心,朴素无奇,然而这是像日常生活一样的简单朴讷,它使人感到平易亲切,就像咀嚼橄榄一般,你能慢慢体会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来。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巨大成功引起了广泛的注意。英国小说家威尔斯认为罗曼·罗兰开创了一个新流派。法国文学批评家朗松也认为这部小说是“我们时代*高水平、*优美的作品之一”,尤其在法国文坛处于不景气的时刻,这部小说就显得更加光彩夺目。确实,《约翰·克利斯朵夫》可以毫无愧色地置于世界文学杰作之列。  摘自《宏伟瑰丽的交响乐——谈〈约翰·克利斯朵夫〉》……

]

内容简介

[

  郑克鲁先生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毕生从事法国文学的研究和翻译工作,堪称这一领域的泰斗级人物。本书为上海师范大学光启国际学者中心、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高峰学科研究成果,荟萃了郑先生几十年来为法国经典文学所作的序、跋,以及评论、研究论文,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作者简介

[

  郑克鲁,1939年出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早年在北京大学西语系攻读法语,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研究生,毕业后留在外文所工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武汉大学法语系任系主任并兼法国问题研究所所长,1987年调至上海师范大学工作。他在上海师范大学出任中文系主任时一手打造的“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专业,至今还是国内同类专业中的佼佼者。着有专着《法国诗歌史》《现代法国小说史》《法国文学史》,译着有《悲惨世界》《茶花女》《基度山恩仇记》等,因出色翻译了法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西蒙·波伏瓦的代表作《第二性》,于2012年获得傅雷翻译出版奖。

]

目录

揭露资本主义罪恶的杰作——《茫茫黑夜漫游》1史实和虚构的结合——试论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16宏伟瑰丽的交响乐——谈《约翰·克利斯朵夫》29二十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又一鸿篇杰作——长河小说的《蒂博一家》47初露锋芒的试作——简析普鲁斯特的《欢乐与时日》67一针见血的批评——普鲁斯特对圣伯夫的有力批驳99朗松的文学史研究方法简析114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过程和理论主张130试论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146论纪德的小说169工人运动的**部悲壮史诗——《萌芽》199论《漂亮朋友》214论《一生》和《两兄弟》226《恶之花》的主旋律——波德莱尔的《忧郁之四》247人的异化——兰波的《醉船》260《茶花女》简析270浪漫派诗歌的**声号角——拉马丁的诗歌创作281论《包法利夫人》295史诗小说——《萨朗波》313通俗小说的典范——《基督山恩仇记》332传奇与历史壁画的巧妙结合——简析大仲马的《二十年后》353乔治·桑和《康素爱萝》362《瓦朗蒂娜》简论382《莫普拉》简论395梅里美的传奇小说406雨果小说简论417论《悲惨世界》440雨果的散文459“这个人是一个世界”——巴尔扎克的生平和创作历程465论巴尔扎克485金钱的罪恶——论《高老头》529论《幻灭》537略论巴尔扎克的中短篇小说566沙漠与绿洲——18世纪法国诗歌579狄德罗对表演艺术的贡献595寓言诗的翘楚——论拉封丹的寓言创作610论法国短篇小说641法国散文概述665法国**位抒情诗怪才——维庸及其《绞刑犯谣曲》670法国诗歌概述684失恋者之歌——法国爱情诗一瞥693

封面

法国经典文学研究论集

书名:法国经典文学研究论集

作者:郑克鲁

页数:705

定价:¥108.0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49623372

PDF电子书大小:13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