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整合心理学

内容简介

[

书中首先概述了生命整合心理学的渊源与前景,又站在文艺心理学的立场,分析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存在的误区,进而分析了深层心理对人生的影响及生命超越的可能,探讨了人生经验与原型意象对艺术探寻带来的束缚与超越,又以文学作品为例,阐释了挖掘经典所传承的生命价值的重要性。该书无论在理论的推进上,还是方法的实践上,对心理学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作者简介

[

云南省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命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教育学、修行学。出版六部专著,发表四十多篇论文。

]

目录

**篇现实困境与反思突围:生命整合心理学的渊源及其前景**章人的自我探索——人文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的巡思**节现代心理学面临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一、人类意识进化与现代心理学的诞生背景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困境第二节科学实验心理学到人文主义心理学一、科学实验心理学的性质及其特点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兴起第三节人文主义心理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二、华生与行为主义心理学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建构四、肯·威尔伯与超个人心理学第四节从人本主义心理学再到心本主义心理学一、立足于本心的生命哲学二、训练心理,提升心性品质第五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与文艺心理学一、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及研究对象二、文学是人类心灵的镜子第二章柳暗花明——现代心理咨询的困境与出路**节现代心理治疗学的困境与反思一、现代心理学对心理疾病的定义二、现代心理学治疗方法的弊端第二节现代心理咨询面临的困境一、心理咨询的尴尬现状二、现代心理咨询存在的缺陷第三节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为现代心理咨询展开的新出路一、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兴起二、后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特点三、肯·威尔伯的整合之道第四节传统文化与现代心理咨询的新突破一、佛教生命疗愈的起源二、禅的智慧与实践方法的生命价值所在三、中华传统修养文化的实质第三章传统的法宝——禅宗的心性修证对身心整合生命提升的作用**节生命有达到完美境界的可能一、*完美的人格——佛的境界二、佛当下即可成就第二节你活在哪一层——生命的层次一、生命存在结构层次二、真实的我——生命的本源层第三节禅宗提升生命的实践之道一、顿悟——看清生命的本源二、回归——活在生命的第五季第四节禅宗对现代心理咨询的补位一、调整心理,回归本真二、自性自度,自主调节第四章自我拯救——生命整合心理学对解决人类当前生命危机的光明前景**节人类对生命提升的探索一、西方:理性逻辑的推导二、东方:生命体验的实践第二节生命整合心理学的探索之道一、生命整合心理学的理论源头二、生命整合心理学的技术源头三、生命整合心理学的实践原理第三节生命整合心理学的整合方法及整合的层次一、整合的方法二、整合的层次第四节生命整合心理学对解决当前生命危机的意义一、生命对本真状态的遗忘、迷失二、生命中充满了种种的缺憾、不完满三、生命在意识层面早就不堪重负第二篇自我缺陷与心理分析:从人本主义心理学走向更深入的认识集体自我**章怨恨的迁怒—— 虐待心理分析**节虐待心理及行为表现一、导入:温岭虐童事件二、虐待行为及其分类第二节现代心理学对虐待心理的深层揭示一、集体记忆与虐待心理二、原生家庭造成的心理缺失三、自我认识误区导致的虐待行为第三节佛教对虐待的心理根源索解一、虐待心理来源于深层的业力积淀二、业力与心理模式的运作之谜第四节破除虐待心理的思路和方法一、对治思路二、对治方法第二章失败者之根——受挫心理分析**节受挫心理概说第二节受挫心理的形成与根源一、佛教对受挫心理的深层根源分析二、深层心理学对受挫心理的探究第三节受挫心理与自我人格一、自卑型人格二、防卫型人格三、攻击型人格四、强迫型人格五、抱怨型人格第四节瓦解受挫心理一、觉起——自我察觉,阻断心理动力二、反观——自我观察,生命活在第几季三、追根——反复训练、追根溯源四、照破——原形毕露,识破、照破五、转念——转换思维、立处皆真第三章自卑与超越——兼谈大学生的自卑心理**节阿德勒理论的贡献和局限一、自卑心理的起源二、自卑心理的分类及形成过程三、阿德勒理论的局限第二节自卑的深层心理根源一、人类的集体记忆二、种族、民族的共同经历三、家族心理的遗传四、自我成长的经历第三节青春期自卑心理分析一、青春期是形成自我的关键时期二、青春期的自我确证与自卑情结第四节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一、自卑心理与自我防卫机制二、自卑心理对现实人生的灼伤第五节自卑与自我超越一、自信不是替补性的心理满足二、自信是生命在本心层面的圆满第四章心灵创伤的后遗症——第三、四代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崩溃**节第三、四代群体与心理崩溃一、什么是第三、四代群体的心理崩溃二、造成第三、四代群体心理崩溃的因素三、第三、四代心理崩溃的表现与危害第二节第三、四代群体心理崩溃的深层心理根源一、来自集体无意识的心理记忆二、人人都有的“痛苦之身”三、深层的业力积淀第三节解决第三、四代群体心理崩溃的原理一、生命有清净无染的空性存在二、虚幻迷执对自性的遮蔽三、彻见本心,回归生命本然第四节第三、四代群体心理崩溃的典型案例一、婚恋中的挫折与虐待二、挫伤型的家庭教育三、人生事业的受挫与失败第三篇生命积淀与精神分析:深层心理对人生的影响及生命超越的可能**章心为根本——从马斯洛人本心理学到佛教心本心性学**节从“以人为本”到“以心为本”一、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其理论缺憾二、佛教心性学对现代心理学的补位第二节需要层次理论与佛教的贪欲论一、马斯洛与需要层次理论二、需要层次与匮乏心理三、佛教的贪欲论四、生命存在及其超越性需要第三节存在性世界与涅槃空性的比较一、马斯洛对存在性世界的描述二、涅槃空性与生命终极境界第四节自我实现与“破我执”一、马斯洛与自我实现理论二、我执是生命之苦的根源三、自我实现理论与破除我执的比较第五节高峰体验与极乐境界一、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阐释二、极乐是生命破除执着之后的自然显化三、极乐是生命在本心层面的安顿第二章决定婚恋苦乐之法——潜意识心理原型对婚恋的下意识支配**节导入:现代婚恋状况第二节潜意识理论与婚恋问题的根源一、深层心理积淀与婚恋模式二、性心理发育对婚恋模式的影响第三节潜意识对婚恋和人生的支配一、心理积淀对下意识的掌控二、痛苦之身的相互吸引三、心智发育滞后对婚恋的作用第四节如何解决婚恋当中的问题一、觉起,阻断心理动力二、照破,转染为净三、隔离出来,学会自我观察四、识心用心,训练出驾驭心灵的能力第三章破除幸福的障碍——托尔《新世界:灵性的觉醒》中的“痛苦之身”说与佛教“苦论”思想的比较和阐释**节佛教的“苦论”和托尔“痛苦之身”概说一、佛教对生命之苦的揭示二、托尔对“痛苦之身”的阐释第二节生命痛苦的真相——我执一、产生“我执”的根源二、“我执”形成的人格类型第三节对痛苦之身根源的分析一、人有肉体的存在与局限二、自我意识积淀对生命的束缚第四节生命的出路:破除障碍,走向幸福一、自我层面的有限性二、破除我执,回归生命本真三、由苦入乐,开启生命第四章生命终极的永恒追问——人生是一个自我确证的过程**节千古**问——我是谁?第二节“自我”概念的历史积淀及其范畴一、自我的形成是一个从无到有的积淀过程二、自我是主体的一种心理幻相三、我执是产生苦的根源第三节自我其实就是一种意识一、自我意识的形成二、自我意识的非恒定性第四节人生即自我确证的过程一、人类认识自我的误区二、生命的终极存在第四篇经验与深层心理:心理原型对艺术境界的束缚与跨越**章心理意象分析——兼谈文学的意象思维及其无穷意味**节意象的概念和源流一、意象在西方的研究和运用情况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象概念第二节意象思维及其特点一、什么是意象思维二、意象思维的特点第三节意象思维在文学中的具体表现一、意象思维与文学意象二、作家的心理意象与文艺创作第四节意象思维与心理意象一、意象思维与心理意象的形成与积淀二、意象思维与心理意象的重建第二章童年经历对人生的影响——从作家创作的母题以及成人心理反应机制的角度考察**节几乎所有的性格都不完美第二节童年经历如何影响人的一生一、经验是对经历的思想总结二、童年经验对心理反应机制的影响三、童年经验的类型第三节童年经历对作家及其作品的影响一、作家的缺失性体验与作家心理人格的形成二、作家的心理缺失与作家创作母题的重复三、作家的心理缺失与生命的升华超越第四节从童年经验的束缚中解脱一、生命在自我层面超越的有限性二、破除深层的心理原型第三章人神相恋模式——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的神话原型分析**节人神相恋模式在文学中的体现一、文学是对人类心灵的记录二、人神相恋模式的作品类型第二节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在人神相恋故事中的表现一、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二、心理模式的形成与运作三、心理原型的唤醒与表现第三节人神相恋故事背后的深层生命意蕴一、中华民族弱小的心理原型二、佛教生命价值观对现实人生的关怀第四节人神相恋模式折射出的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心理一、中华民族沉重的痛苦心理二、匮乏心理的幻想性补偿三、中华民族集体心理发育的不成熟第四章禅诗之美——传统文人心灵的疗愈与安顿之道**节禅诗的生命意味一、禅诗是对生命本原的揭示二、禅诗中的非逻辑化思维三、禅诗是生命破除障碍之后的自然显化第二节一朝风月,万古长空——禅诗追求的生命境界一、对禅诗意境的误读二、平淡中见真淳三、空灵的生命境界第三节诗歌的意味——无限的空间感一、装置艺术概说二、装置艺术营造出无限的想象空间第四节禅意的栖居——禅诗对文人生命安顿之启示一、转恶为善、转染为净的疗愈功效二、对官场失意的调适三、主动契入山水,涵养生命之灵性第五篇艺术内蕴与生命哲学:文学经典所传承的生命价值挖掘**章《变形记》与《东廊僧怠招魔》的比较解读——根植于人类潜意识的深层恐惧心理对现实人生的灼伤**节生命的角度:全新的视野第二节荒诞式写作:西方经验式与东方直觉式一、《变形记》与西方经验式荒诞二、《东廊僧怠招魔》与东方直觉式荒诞第三节压抑与被压抑:恐惧的根源一、意识活动与文学创作活动二、恐惧心理的概念、现象与来源三、生存恐惧:《变形记》的主题四、性恐惧:《东廊僧怠招魔》的主题第四节破除恐惧心理对现实人生的桎梏一、恐惧是人人都有的心理二、破除恐惧心理的思路第二章《红楼梦》和《观无量寿佛经》的比较研究——生命哲学的意蕴探讨**节《观无量寿佛经》与《红楼梦》中的生命状态一、《观无量寿佛经》中的生命状态二、《红楼梦》中的生命状态第二节生死轮回与悲剧主题一、轮回中的悲剧命运二、生命苦恼的来源第三节生命悲剧的解脱与超越一、神性就是一种自在二、生命的觉悟与寻求升华第四节文学角度的比较研究一、对人生空幻的揭示二、对空幻人生的一种补位三、悲悯的人文情怀第三章匮乏与受挫——《红楼梦》家族婚恋的心性心理分析**节匮乏心理与受挫心理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一、匮乏心理二、受挫心理三、匮乏心理与受挫心理对人类心理的影响第二节从宝黛互动模式看两种心理的表现一、贾宝玉的受挫心理二、林黛玉的匮乏心理第三节宝黛爱情的背后:受虐与施虐的典型一、匮乏心理与受挫心理对“宝黛”爱情的支配和影响二、林黛玉和贾宝玉的心性模式对命运的支配第四节匮乏心理与受挫心理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一、匮乏心理与受挫心理的普遍存在二、匮乏心理与受挫心理对现代人的影响三、走出匮乏心理和受挫心理的思路第四章主题的深层性意识及其悲剧意义——《三言》《二拍》情欲谈**节人与仙狐相恋的潜意识秘密第二节潜意识活动的“白昼梦”一、幻觉式作品的内部结构二、幻觉式作品的潜意识内蕴第三节幻觉式的心理满足一、集体被压抑的性意识二、压抑之后的心理偿还第四节弱小使人恋母,自卑使人崇拜一、中华民族弱小、自卑的心理情结二、中华民族的恋母原型和崇拜原型第五节象征世界的三重含义一、压抑禁忌的神圣化二、主体的自我惩罚机制三、生命原欲的反动与成功第六节悲剧的永恒总结附录一:生命存在结构运作图附录二:生命整合心理学操作技术结构及路线纲要参考文献

封面

生命整合心理学

书名:生命整合心理学

作者:吴正荣

页数:476

定价:¥75.0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553109299

PDF电子书大小:11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