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十弟子

节选

[

颜渊,也叫颜回,逝于鲁哀公十四年,孔子七十一岁时。他

  比孔子小三十岁,得年四十一岁。在孔门弟子中,他并不是年纪 *小的,也不是*大的,但是他在德行方面是*好的。讲到好学, 他又是唯一的。记得十几年前我在荷兰教书时,当地的华人请我 演讲。他们当中百分之八十的人经营餐饮业,因此提出一个疑问: “颜渊那么穷,学习他不会让我们也变穷吗?”要知道,学习颜渊, 穷不是重点,快乐才是。

  人活在世界上都希望获得快乐,但是快乐有很多层次。有些 人以为吃饱喝足就快乐,有些人以为能够孝顺父母、关爱同学和 朋友就快乐,也有些人以为替别人服务就快乐。从古至今,不管 什么地方,对于快乐都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如何设定快乐,使每 一个人都可能获得快乐呢?我们且以颜渊为例。

  不迁怒,不贰过

  开始的时候,孔子对颜渊这个学生的印象并不是特别好。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 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整天与回谈话,他都没有任何质疑,好像是个愚 笨的人。离开教室以后,留意他私下的言语行为,却也能够发挥

  不少心得。回并不愚笨啊!”这也就是说,孔子曾经与颜渊讲谈

  一整天,他完全没有反对的意见,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进一步 讨论。如果一个学生老是没有问题,老师就不知道该怎么教。但 是下课的时候孔子看他的表现,发现他可以融会贯通,并且付 诸实践。

  颜渊为什么对孔子的话没有意见?因为颜渊特别聪明而不是 特别笨。特别聪明的人知道,孔子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有把握才说 出来的。孔子“四十而不惑”,人生没有任何问题可以难倒他。 所以,作为一个学生,颜渊对老师说的话也不会有异议。孔子甚 至说,颜渊对他没有任何帮助,因为他说的话颜渊都很高兴地接 受。但是颜渊从来没有停止过学习,因此,孔子只看到他进步, 没有看到他停滞不前。年轻人*重要的就是每天都有进步,每天 都有成长。正所谓“后生可畏”,年轻人每天都在进步,你怎么知 道他的表现不会超过我们这些先辈呢?孔子对于学生的期许,在 颜渊身上充分验证了。

  颜渊非常好学,他的聪明程度如何?从孔子与其口才特别好 的弟子子贡的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来。孔子有一次问子贡,你与颜 渊,谁比较杰出?这个问题谁都知道是一个陷阱。子贡也是很聪 明的,他说,我怎么能跟颜渊比呢?颜渊“闻一知十”,我“闻 一知二”。这就说明颜渊非常聪明,他能够听到一句话就想到所 有的道理,没有遗漏。可见,这样的学生是不可多得之才。另外, 孔子晚年的一段经历也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孔子晚年回到鲁国,

  他的儿子过世了,接着颜渊也过世了。鲁哀公问孔子,你有几个

  好学的学生?孔子说,好学的只有一个,就是颜渊。“三千弟子, 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只有一个好学的颜渊。

  颜渊的好学在于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也就是说,不把 自己的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一种过失一旦了解之后就不再重犯。 我们先说**方面。譬如,他跟张三发脾气,绝不会转到李四的 身上,这就是不迁怒。平常我们跟人发脾气的时候,要是遇上另 外一个人,大概那个人就倒楣了,会被当成“出气筒”。这就是 “迁怒 ”。说来惭愧,我教书三十年了,才做到“不迁怒 ”。另 一方面,一种过失一旦了解之后就不再重犯了。这一点更难做到。 通常我们犯了过错之后,往往会后悔,但是后悔有什么用呢?以 后再犯,然后再继续后悔。人的过失与性格息息相关,性格没有 改变,就会继续犯同样的过失。如此一来,人生就在不断的过失 中浪费了。颜渊可以做到“不迁怒,不贰过”,而做到这一点就 必须从不断的学习中修养形成,这也说明他的好学与其生命结合 起来,改善了他的一生。

  化被动为主动

  一个人要过得快乐,一定要由被动变成主动。 从小开始,我们的生活就是被动的,父母叫我们去读书,老

  师叫我们去做好事,老板叫我们工作,都是“别人叫我们”。万一

  长辈或者父母不在身边,大概就不一定做了。不是只有年轻人如

  此,这是人类共同的问题。 美国曾有人做过问卷调查:如果能够隐形的话,你要做什么?

  接受访问的民众也很诚实,其中百分之八十的人都说要抢银行。 这说明什么?平常不敢抢劫,是因为有外在的压力,譬如银行的 安保系统。可见,多数人平常守规矩都是被动的:有人看着,就 守规矩。这样的人生很可惜。人生如此宝贵,但却要在多数时间 违逆自己的心意,那不是很可惜吗?

  《论语》中有一段话特别重要,是关于颜渊请教孔子什么 是“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两千多年以来,大多数人在介绍“克己复礼”时都把它分成 两个部分来解释——“克己”和“复礼”。把“克己”解释为约束 自己的欲望。譬如孝顺父母,便是约束自己,每日向父母问安。 很明显,这种解释是错误的。所以我们不要盲目崇拜古人,要直 接回到孔子与学生的互动中来理解。

  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也是鲁国人,他父亲叫颜路,比孔子 小六岁,也是孔子的学生。孔子的弟子中,颜渊是*没有欲望的 学生,如果把“克己”翻译为克制自己的欲望,这对颜渊不公平。

  孔子曾对颜渊的德行大加赞赏。一竹筐饭,一瓜瓢水,颜渊就靠

  这些住在破旧的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这种生活的忧愁,他却不 改变自己原有的快乐。可见,颜渊是*没有欲望的。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另外,在《庄子 ? 人间世》中写到颜渊想去卫国帮忙,孔子 说他修行不够。颜渊说,我已经很努力了,你还认为我有什么不 够吗?孔子对颜渊说,你要守斋。颜渊说,我已经三个月没吃肉、 喝酒了,您让我怎么守?孔子就对他说,我让你守的“斋”是 心斋。从这一段故事可以知道,颜渊是没有欲望的。所以,“克” 绝对不能解释为“克制、约束”。

  “克”在古代还有另一个意思,“能够”。在《大学》中有记载,

  《康诰》曰“克明德”,《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克 明德”,“克”即“能够”的意思。

  如果把“克”理解为“能够”,“克己复礼”即为:能够自己 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

  “仁”可以翻译成“人生的正路”。人生的正路在哪里?正如 孔子所回答的:能够自己做主,去实践礼的规范,这就是人生的 正路。任何时候这么做,天下人都会说,你是走在人生的正路上。 走在人生的正路上是要靠自己的,难道要靠别人吗?这就是*后

  一句话“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意思,和前面联系起来完全

  配合。

  颜渊是孔子*得意的弟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他 的答案肯定是一辈子教学和做人处事*重要的心得。“克己复礼”, 告诉我们,人要获得真正的快乐,就是要从这里着手,化被动为 主动。

  举个例子,如果说“我应该上课”,这里的“应该”代表被动; 如果说“我愿意上课”“,愿意”就是主动。“应该”变成“愿意”之后, 生命力自然就出来了,人不会觉得累,反而觉得很开心。如果你 能把这一点做到,那么整个儒家思想的精髓就把握住了。儒家思 想的关键,在于内心的真诚。而人是所有动物里面唯一可能不真 诚的。人可以伪装,可以扮演各种角色。但如果你真诚,就会发 现你跟别人之间的关系都有一种适当与否的考虑。譬如你坐在车 上,一位老太太上来,要不要让座呢?如果不真诚,自然不用让 座,凭什么要让座呢?说不定有人更健康,更年轻,更适合让座。 这就是计较,也就是不真诚。如果真诚,看到老太太上来,你会 觉得她的年纪和自己家的老人一样,立刻让座,这就人真诚之后 引发的内在力量,自己主动起来让座,不在乎任何别的情况,自 愿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快乐当然也由内而发。人生的快乐就在 这里——快乐由内而发。此时的你是不是穷困已经不重要,因为 穷困只是生活上一种特定的情况。譬如,你穷困的时候就要问:“是 不是要继续活下去?”继续活着,快乐就自然而然有了保障。

  所以,孔子看到颜渊的表现,就忍不住称赞他,以至于说了

  两次“贤哉回也”。吃一竹筐饭,喝一点儿白开水,住在破旧的 房子里面,我们光凭想象都觉得很烦恼,接下来的人生怎么办呢?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日子怎么过呢?孔子说“颜回真是杰 出”,是不是颜渊的观念有问题?被孔子教笨了,不去计较生活 了?不是的,因为他内心有快乐的来源,所以他能够做到。其实 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只是观念上的一种觉悟而已。

  ……

]

内容简介

[

  1.大家小书。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经典之作,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2.阅读《论语》的良伴。孔门十哲性格各异,颜渊好学、子路果敢、子夏谨慎、曾参勤勉……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光谱,让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享受孔子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指导。

  3.32K精装,小巧舒适,封面烫印取自汉代石雕中孔门十弟子的拓片,既呼应主题又别具一格。

  孔子门下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以名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的十大弟子犹为杰出。他们的名字频频出现在《论语》之中。是他们的提问,让孔子的“一贯之道”从各个角度都折射出璀璨的光芒。

  如果读《论语》而不了解孔门十弟子的面貌,如果忽略了孔子所言的对象,那就无从了解他言语中蕴含的真意。

  孔门十哲性格不同、资质各异:颜渊聪颖好学、子路豪气率真、子夏谨慎深思、曾参勤勉进取、子游胸怀天下、宰我巧言善辩、子贡通达灵透……他们提供的学习光谱,让我们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这便是学习《论语》绝妙有效的方法。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老师倡导“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他从孔门十弟子的独特视角切入,使读者可以更为完整地认识《论语》和孔子。

]

作者简介

[

  傅佩荣,1950年生人,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历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比利时鲁汶大学、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早年师从方东美先生,后于耶鲁大学深造,受教于余英时先生,继而执教欧洲。他在宗教哲学、中国哲学(孔孟老庄思想),以及译解传统经典《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周易》《大学》《中庸》方面造诣颇深。

  傅教授兼具中西文化之深厚学养,集四十年潜心研学之心得,以哲学建构和逻辑分析的眼光,搭建起东西方思想的桥梁,堪称中西文化之摆渡者。他治学态度严谨,理论创见迭出,在当今学术界享有盛名。

]

目录

1 **章 颜渊·好学
2 不迁怒,不贰过
4 化被动为主动
8 志在无伐善,无施劳
11 所乐非穷通,所乐在于道
13 英年早逝,无碍后世知己
17 【小结】
19 第二章 子路·果敢
21 率真好勇,直言不讳
26 言行冲动,思虑不足
35 志在令百姓有勇知方
38 敢作敢当,闻过则喜
40 【小结】
41 第三章 子夏·谨慎
42 为人谨慎,好学深思
46 启发老师,礼如绘事后素
50 传承经学一脉
54 言行保守,格局略小
56 【小结】
57 第四章 曾参·勤勉
60 鲁钝勤勉,终至悟道
63 纯孝之心,日益敦厚
67 慎独,省思,大勇
71 【小结】
73 第五章 冉有·多才
74 多才多艺,原则模糊
80 庶之、富之、教之
85 【小结】
87 第六章 冉雍·修德
91 出身低微,无碍修德
94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9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0 【小结】
103 第七章 子贡·通达
105 喜好评论,擅长措辞
108 通达灵透,推己及人
116 守丧六年,扬师名于天下
119 【小结】
121 第八章 子游·阔朗
122 熟读经典,慧眼独具
125 兴诗书礼乐,胸怀天下
131 懂得分寸,适可而止
132 【小结】
133 第九章 宰我·巧言
134 聪明善辩,言行相违
137 问三年之丧,引人性之论
142 不断精进,智足以知圣人
144 【小结】
145 第十章 子张·远志
146 问从政做官
151 问待人之道
152 问崇德辨惑
155 问通达
157 个性孤傲,志存高远
161 【小结】
162 附录:问答

封面

孔门十弟子

书名:孔门十弟子

作者:傅佩荣

页数:176

定价:¥49.8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01-01

ISBN:9787559627056

PDF电子书大小:11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