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形态构成审美基础

节选

[

1 形态构成概说
  1.1 形态构成释义
从语法上看,形态构成是由“形态”和“构成”两个词所组成的联合词组,很明显它包含“形态”和“构成”两个方面。
“形态”就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和组成关系,包含形状和情态两个方面。从人的主观心理体验来看,一定的形状总会表现出某种表情和意义,从而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某种呼应。因此,如何使形态具有影响人们心理和情绪的能力是构建形态的重要方面。
对形态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即物形的识别性和人对物态的心理感受。对事物形态的认识既有客观存在的一面,又有主观认识的一面;既有逻辑规律,又是约定俗成。对自然形态是如此,对人为的设计形态更是如此,通过对事物形态的整合,体现物形的逻辑关系和形态的符号意义。
人们对形态的好恶、取舍和设计,取决于人们对形态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这便是形态设计中的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问题。而这两种功能都是与设计对象的形态直接关联的。对于形态、符号及其意义的这种认识,是对形态本质的认识。这种认识将有利于加深对设计中形态语言及其语法关系的理解。
“构成”是指将各种形态或材料进行分解,作为基本要素重新赋予秩序组织。“构成”的概念与“构筑”相近,强调从“要素进行组合”。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朴散则为器”,其中“朴”是指未经加工的木材,“无刀斧之断者为朴”,而“散”即为分解之意。整句的意思是说将原始材料分解为一些基本物质要素,才能组合起来,制成各种器具。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事物形态的形成规律,把要素进行组合是造型活动的基本手段。把观察和设计中看到的现象符号化、抽象化成基本要素,进行组织编排的过程,就是对形态构成元素构建设计的过程。
构成的概念认为,一个设计形态,只要把基本要素形态按关系组织起来,即可形成。形态设计工作无非就是综合地把这些要素加以变化组合,从而形成千姿百态的设计形态。
所以,“形态构成”整体的意思就是:运用抽象的基本要素单元,经过组织编排,构建出新的内外形态,既满足实用功能的需求,又能表达出某种表情和意义,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
  ……

]

内容简介

[

本教材以如何提高建筑学学生的空间造型审美能力为切入点,深入剖析美感的产生及其影响因素,归纳总结出“建筑形态美”的诸多特性,揭示现代主义审美标准的产生及其内涵,并以生动的实例进行细致的辨析和阐释。同时,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现代主义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构图规则,设置了由易到难的七个作业,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的同时,还能使其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现代主义审美的内涵。力求让学生树立起相对全面的审美观念,提高美学修养,掌握塑造空间的基本能力。

]

目录

1 形态构成概说 1.1 形态构成释义 1.2 设计与形态构成的关系 1.3 建筑形态构成释义2 形态审美的发展演变 2.1 审美发展演变的历史 2.2 美的定义及其内涵 2.3 审美与视知觉 2.4 审美与社会学3 现代主义审美的内涵及其对建筑的影响 3.1 现代主义审美思潮的兴起、发展及确立 3.2 现代主义审美的内涵释义 3.3 现代主义审美标准辨析4 建筑形态构成训练作业的设置 4.1 建筑形态构成手法训练的目标和原则 4.2 建筑形态构成手法解析 4.3 建筑形态构成训练作业的选择与设置5 平面构成 5.1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形 5.2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 5.3 平面构成的设计技法 5.4 平面构成训练模块 5.5 平面构成优秀作业解析6 折纸肌理 6.1 折纸肌理概述 6.2 折纸肌理训练模块 6.3 折纸肌理优秀作业解析7 立体构成 7.1 立体构成的概念 7.2 立体构成训练模块 7.3 立体构成优秀作业解析8 空间组织 8.1 空间限定 8.2 空间组织 8.3 空间组织优秀作业解析9 展览空间 9.1 展览空间的设计要领 9.2 展览空间训练模块 9.3 展览空间优秀作业解析10 建筑形态构成应用实例 10.1 建筑中的“面”构成 10.2 建筑中的肌理效果 10.3 建筑中的“体”构成 10.4 并列空间 10.5 序列空间 10.6 主从空间 10.7 形态构成手法与建筑审美评价参考文献

封面

建筑形态构成审美基础

书名:建筑形态构成审美基础

作者:王琪主编

页数:104

定价:¥42.0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6-01

ISBN:9787560951805

PDF电子书大小:4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