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剪纸

节选

[

  《剪纸/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  如果剪纸像人一样需要十月怀胎才能诞生的话,经历了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夏商周的孕育,相当于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子宫”里成长到六七个月的阶段。有了先祖们在劳动中不断的艺术创造积累下来的镂空艺术,剪纸还差以金属剪刀为主的工具和纸的发明,就可以破蛹成蝶了。近年来,出土的春秋战国时期的铜剑柄端,就是用绿松石或雕玉等各种工艺和“巴文”剪纸图案装饰而成,这足以证明在当时除了工具和纸以外,在审美和制作上,已经具备了产生剪纸的条件。  冶铁技术的发展,无疑为剪纸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条件,试想拿七孔石刀做剪刻工具,何来剪纸的玲珑剔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青铜冶炼技术已相当发达。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在原有冶金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了冶铁术,并通过“块炼法”来炼钢,运用“白口铁柔化术”等手段提高钢铁的锻造性能,以锻造各种生产工具,包括锋利的刀具。至秦汉时期,铁器在我国大多数地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至于剪纸艺术的主要工具剪刀发明于何时,尚无权威定论。但是我国现存*古老的剪刀实物,是在洛阳西汉古墓中出土的。经鉴定,该剪刀材质为青铜,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  春秋时期,人们思想受到“百家争鸣”的洗礼,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镂空技术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文化艺术氛围。直至今日,还没有发现此时期有纸张记录的史料或者实物,故大多认为,此时还没有正式纸张,主要以甲骨、竹木简、绢帛等来记录文字或者绘画记事。赞扬一个人知识渊博,常用“学富五车”或者“其书五车”来形容,这和当时文字的载体有关——那时候没有纸,只有皇帝、贵族才有资格把文字写在绢帛上,其他大量的东西还是记录在竹简、木简上面。普通百姓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就得拿起大量笨重的竹简、木简刻苦攻读。这里“五车”是虚指,形容量大的意思。在皮革、绢帛、银箔上刻图案是绘画和镂刻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体现,为剪纸艺术的诞生提供了新营养。  战国时期出现的皮革镂花和银箔镂空刻花,都与剪纸同出一辙,它们的出现为民间剪纸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皮革镂花是湖北江陵望山一号楚墓出土文物之一,而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为考古学家在1950年至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挖掘出土的文物之一。观其外形就是由流畅而复杂的涡线纹构成的纹样,虽然是饰物残片,但就镂空加工的艺术水平来看,已经趋于成熟。“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汉代延续了前秦时期的技艺,利用薄片材料剪刻镂花。剪纸作为装饰物的萌芽,人们开始用镂刻出的金、银等薄片对器物进行装饰,也较为受欢迎。不仅如此,早在西汉时期,民间妇女就有了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花鸟状图样贴于鬓角作饰物的习俗。考古学家在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南侧的一座汉墓,意外收获了一组精巧的金箔剪制的虎、象、怪兽、鸟与云气纹样饰片。箔片上用极细的线条勾画出各种动物的细部,栩栩如生:“虎、犬坐回顾,象缓缓移步,怪兽张牙舞爪,鸟振翅欲飞,体形虽精微,却有气势,有生气。”此次出土的箔片,虽然不是剪纸,但与陕西周至县东部乡村流行的一种人物窗花,在表现形式和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说明后世受当时箔片镂刻技术影响很大。剪纸艺术在窗花、花样子创作上,效仿茂陵出土的金箔采用祥瑞鸟兽之题材。还有,在江苏连云港、湖南长沙、广西合浦等地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金箔刻花,也花样较多,造型美观。  西汉时期出现的植物纤维纸,加速了剪纸的诞生。1957年在陕西省西安市郊的灞桥发现了大大小小的“灞桥纸”,一时轰动世界,据鉴定至少是不晚于汉武帝时代的遗物。对于该文物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纸张,颇有分歧,却可证明远在西汉时期,人们就初步掌握了造纸技术,但由于当时纸的工艺不太成熟,成本高昂,所以未能得到普及。  唐代张祜有诗云:“延年不语望三星,莫说夫人上涕零。争奈世间惆怅在,甘泉官夜看图形。”该诗句描述的是班固著的《汉武故事》和东晋干宝的《搜神记》都有记载的有关李少翁为李夫人招魂的故事。  传说在宠妃李夫人死后,汉武帝悲痛万分,终日寝食不安。正在朝中文武百官无计可施之时,有个齐人名叫李少翁,自告奋勇,称能治好汉武帝的心病。李少翁用麻纸剪了个李夫人的影像挂在帐幔之中,晚上又在帐中点起了灯烛,使李夫人的“影子”映在帐布上,随着风吹帐幔,影子也随之起伏,远远望去犹如李夫人真人来到。而李少翁以“活人和死人是不能靠近,不然活着的人寿命会变少”为由,让汉武帝在远处的另一个帐中观看。烛影中一美女子如夫人之貌,却不能近看。为此,汉武帝作诗:“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栅栅众迟。”李少翁这一招,不仅大大减轻了汉武帝的心病,还创造了剪纸和皮影两种民间艺术的原型。有人说,剪纸的起源和巫术招魂有关,或许就是以上面所讲的故事为论据。今天流传于中国广大农村的剪纸“招魂娃娃”风俗也与这个故事有着渊远的“亲戚关系”。  汉代在剪纸史上的主要成就是“剪彩为幡”,即立春这天用丝织品剪刻成镂空的小旗作为春幡来祭祀青苗神,祈祷全年风调雨顺,庄稼大丰收。因为这个活动受到朝廷重视,所以全国上下办得都很隆重,无形中进一步推动了镂刻艺术的发展。据《后汉书·蔡伦传》云:“用缣帛者谓之纸。”由于汉代纸的含义比较广泛,用于书写或绘画的丝织品亦被称作“纸”。在造纸技术尚未普及的时期,“剪彩”已近于流传至今的剪纸。  ……

]

内容简介

[

  《剪纸/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为《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之一,以中国传统艺术——剪纸为对象,主要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分别对剪纸在历史上的发展、剪纸在生活中的应用、剪纸文化、各具特色的地方剪纸与少数民族剪纸、剪纸艺术在国外的传播等进行了讲解,同时以图文形式讲解实用剪纸方法,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旨在帮助读者对剪纸艺术有深入了解。

]

目录

**编 漫谈剪纸艺术的“前世今生”一、概述二、剪纸艺术的萌芽:原始社会、夏商周时期三、破茧而出的剪纸: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四、渐渐成为一门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不断超越:隋、唐、五代时期六、走进千家万户:辽、宋、元时期七、达到艺术的顶峰:明、清中前期八、战乱中渐行衰落:晚清、民国九、保护、发展、提高:新中国第二编 剪纸的艺术魅力一、日常起居中的剪纸二、为节庆添彩三、为寿喜庆典烘托气氛四、对逝者寄托哀思五、民俗活动的一个道具六、戏剧中蕴含的剪纸元素七、新世纪剪纸所进发出的活力第三编 剪纸的语言一、常见语言、符号的含义二、题材与意蕴三、剪纸艺术的韵味四、剪纸艺术是民族的黏合剂第四编 剪纸方法一、剪纸的材料二、必要的工具三、常见的传统剪纸手法及剪纸步骤四、保存与装裱第五编 各具特色的地方剪纸一、满汉文化交融的吉林剪纸二、秀美艳丽的河北剪纸三、饱满丰盛的天津剪纸四、以精巧著称的山东剪纸五、取材广泛的山西剪纸六、粗犷的陕西剪纸七、对真善美孜孜以求的河南剪纸八、细致挺秀的浙江剪纸九、清秀雅致的江苏剪纸十、线条优美的广东剪纸第六编 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剪纸艺术一、“万样子花随心者铰呢”的回族剪纸二、做刺绣蓝本的苗族剪纸三、主题突出的傣族剪纸四、“以心造型,以理造型,以美造型”的水族剪纸五、其他少数民族剪纸概述第七编 剪纸艺术漂洋过海一、传入亚洲各国二、影响欧美的剪纸艺术

封面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剪纸

书名:走向世界的中国文明丛书:剪纸

作者:沈凤霞

页数:172

定价:¥36.0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562167914

PDF电子书大小:11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