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风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

本书特色

[

杨俊宴、张涛、傅秀章所*的《城市中心(风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城市中心空间形态研究》从城市空间形态指标与城市空间形态单元两个角度探讨城市中心区风环境与城市空间形态的相关性。通过空间形态指标建筑密度、容积率、平均高度、围合度、*高高度、错落度以及风环境参数平均风速比的量化、统计分析,得出各项规划指标因子对行人高度处风速水平的影响关系。进一步基于城市中心区内13类典型的空间形态单元,比对不同类型空间形态单元下风环境的差异,分析其特征、问题以及成因。归纳整理城市空间形态对风环境的影响因素,从规划层面、建筑层面和景观层面三个方面总结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优化策略。详尽、专业的微气候模拟,基于模拟数据和对空间形态指标的定量研究,以南京新街口为具体研究对象。国内首次将物理环境分析应用于具体城市设计案例实践,探讨了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中实用的气候分析方法和软件模拟技术。

]

目录

1 绪论 1.1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研究背景 1.2 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演进和方向发展 1.2.1 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演进 1.2.2 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范围 1.3.1 城市风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3.2 城市中心区的边界界定 1.3.3 本书风环境研究的限定条件与维度 1.4 研究方法与章节构成 1.4.1 研究方法 1.4.2 章节构成2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模拟方法及评价策略 2.1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数值模拟方法 2.1.1 大尺度城市风环境数值模拟的基本流程 2.1.2 建模区域的确定 2.1.3 计算区块的划分 2.1.4 模拟参数的设定 2.1.5 计算网格的划分 2.1.6 模拟结果的生成 2.2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评价策略 2.2.1 室外风环境评价的相关政策标准 2.2.2 常用的室外风环境评价方法 2.2.3 本书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评价策略 2.3 小结3 南京新街口中心区风环境的分布特征分析与评价 3.1 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夏季、冬季的风环境数值模拟 3.1.1 研究对象 3.1.2 新街口中心区夏季和冬季的风环境数值模拟 3.2 夏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2.1 夏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的总体空间分布 3.2.2 夏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特殊风场的空间分布 3.2.3 夏季主要街道行人高度处的风速分布特征 3.3 冬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3.1 冬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的总体空间分布 3.3.2 冬季主要街道行人高度处的风速分布特征 3.4 基于街区单元的夏季行人高度处的风环境评价 3.4.1 新街口中心区街区单元的划分及风速测点的设置 3.4.2 基于“平均风速”的风环境评价 3.4.3 基于“测点舒适风速比率”的风环境评价 3.4.4 基于“风速离散度”的风环境评价 3.4.5 基于“静风区面积比”的风环境评价 3.4.6 基于“强风区面积比”的风环境评价 3.5 本章小结4 新街口中心区风环境与空间形态指标的耦合分析 4.1 城市风环境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联指标 4.1.1 城市粗糙度 4.1.2 迎风面积比和迎风面积密度 4.1.3 建筑密度 4.1.4 平均高度 4.1.5 容积率 4.1.6 围合度 4.1.7 错落度 4.1.8 *高高度 4.2 街区单元风环境与其空间形态指标的耦合 4.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4.2.2 风参数及指标因子的统计 4.2.3 多元线性回归耦合分析 4.3 小结5 新街口中心区风环境与空间形态单元的耦合分析 5.1 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单元的分类原则 5.1.1 高、中、低强度的划分 5.1.2 形态的分类说明 5.2 “高强度”空间形态单元的风环境分析 5.2.1 无围合的独立大体量高层建筑单元 5.2.2 低围合的线性高层建筑群单元 5.2.3 低围合的散点式高层建筑群单元 5.2.4 半围合的高层建筑群单元 5.2.5 围合式的高层建筑群单元 5.3 “中强度”空间形态单元的风环境分析 5.3.1 无围合的大体量多层建筑单元 5.3.2 低围合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群单元 5.3.3 半围合的板式高层建筑群单元 5.3.4 围合式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群单元 5.3.5 围合式的多层建筑群单元 5.4 “低强度”空间形态单元的风环境分析 5.4.1 低围合的多层或低层建筑群单元 5.4.2 半围合的行列式多层或低层建筑群单元 5.4.3 围合式的低层建筑群单元 5.5 小结6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优化策略 6.1 规划层面的城市中心区风环境优化策略 6.1.1 保护和恢复城市山水格局,构建网络化的城市绿地体系 6.1.2 营造城市大通风廊道 6.1.3 街道走向与形态控制 6.1.4 街区形态控制 6.2 建筑层面的城市中心区风环境优化策略 6.2.1 建筑的朝向、尺度与形式 6.2.2 建筑物的排列 6.3 景观层面的城市中心区风环境优化策略 6.3.1 绿化与遮阴 6.3.2 对强风和冬季寒风的防风措施7 规划设计中的风环境优化设计实践 7.1 风环境分析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7.1.1 规划研究中风环境条件的获取 7.1.2 规划分析中风环境分析的应用 7.2 大尺度空间风环境的优化设计 7.2.1 京杭运河杭州段案例概况 7.2.2 京杭运河杭州段两岸空间风环境的模拟与分析 7.3 中尺度空间风环境的优化设计 7.3.1 潍坊市白浪河城区中心区域案例概况 7.3.2 “蛇城”基于风环境的空间形态优化 7.4 小尺度空间风环境的优化设计 7.4.1 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局部地段风环境优化设计 7.4.2 潍坊市站北商贸区风环境优化设计参考文献外文文献中文书籍中文期刊中文硕博士论文索引图片索引表格索引1 绪论
1.1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研究背景
1.2 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演进和方向发展
1.2.1 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技术演进
1.2.2 城市风环境研究的方向发展
1.3 研究范围
1.3.1 城市风环境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1.3.2 城市中心区的边界界定
1.3.3 本书风环境研究的限定条件与维度
1.4 研究方法与章节构成
1.4.1 研究方法
1.4.2 章节构成
2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模拟方法及评价策略
2.1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数值模拟方法
2.1.1 大尺度城市风环境数值模拟的基本流程
2.1.2 建模区域的确定
2.1.3 计算区块的划分
2.1.4 模拟参数的设定
2.1.5 计算网格的划分
2.1.6 模拟结果的生成
2.2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评价策略 2.2.1 室外风环境评价的相关政策标准
2.2.2 常用的室外风环境评价方法
2.2.3 本书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评价策略
2.3 小结
3 南京新街口中心区风环境的分布特征分析与评价
3.1 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夏季、冬季的风环境数值模拟
3.1.1 研究对象
3.1.2 新街口中心区夏季和冬季的风环境数值模拟
3.2 夏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2.1 夏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的总体空间分布
3.2.2 夏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特殊风场的空间分布
3.2.3 夏季主要街道行人高度处的风速分布特征
3.3 冬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3.3.1 冬季行人高度处风环境的总体空间分布
3.3.2 冬季主要街道行人高度处的风速分布特征
3.4 基于街区单元的夏季行人高度处的风环境评价
3.4.1 新街口中心区街区单元的划分及风速测点的设置
3.4.2 基于“平均风速”的风环境评价
3.4.3 基于“测点舒适风速比率”的风环境评价
3.4.4 基于“风速离散度”的风环境评价
3.4.5 基于“静风区面积比”的风环境评价
3.4.6 基于“强风区面积比”的风环境评价
3.5 本章小结
4 新街口中心区风环境与空间形态指标的耦合分析
4.1 城市风环境与城市空间形态的关联指标
4.1.1 城市粗糙度
4.1.2 迎风面积比和迎风面积密度
4.1.3 建筑密度
4.1.4 平均高度
4.1.5 容积率
4.1.6 围合度
4.1.7 错落度
4.1.8 *高高度
4.2 街区单元风环境与其空间形态指标的耦合
4.2.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
4.2.2 风参数及指标因子的统计
4.2.3 多元线性回归耦合分析
4.3 小结
5 新街口中心区风环境与空间形态单元的耦合分析
5.1 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单元的分类原则
5.1.1 高、中、低强度的划分
5.1.2 形态的分类说明
5.2 “高强度”空间形态单元的风环境分析
5.2.1 无围合的独立大体量高层建筑单元
5.2.2 低围合的线性高层建筑群单元
5.2.3 低围合的散点式高层建筑群单元
5.2.4 半围合的高层建筑群单元
5.2.5 围合式的高层建筑群单元
5.3 “中强度”空间形态单元的风环境分析
5.3.1 无围合的大体量多层建筑单元
5.3.2 低围合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群单元
5.3.3 半围合的板式高层建筑群单元
5.3.4 围合式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群单元
5.3.5 围合式的多层建筑群单元
5.4 “低强度”空间形态单元的风环境分析
5.4.1 低围合的多层或低层建筑群单元
5.4.2 半围合的行列式多层或低层建筑群单元
5.4.3 围合式的低层建筑群单元
5.5 小结
6 城市中心区风环境的优化策略
6.1 规划层面的城市中心区风环境优化策略
6.1.1 保护和恢复城市山水格局,构建网络化的城市绿地体系
6.1.2 营造城市大通风廊道
6.1.3 街道走向与形态控制
6.1.4 街区形态控制
6.2 建筑层面的城市中心区风环境优化策略
6.2.1 建筑的朝向、尺度与形式
6.2.2 建筑物的排列
6.3 景观层面的城市中心区风环境优化策略
6.3.1 绿化与遮阴
6.3.2 对强风和冬季寒风的防风措施
7 规划设计中的风环境优化设计实践
7.1 风环境分析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7.1.1 规划研究中风环境条件的获取
7.1.2 规划分析中风环境分析的应用
7.2 大尺度空间风环境的优化设计
7.2.1 京杭运河杭州段案例概况
7.2.2 京杭运河杭州段两岸空间风环境的模拟与分析
7.3 中尺度空间风环境的优化设计
7.3.1 潍坊市白浪河城区中心区域案例概况
7.3.2 “蛇城”基于风环境的空间形态优化
7.4 小尺度空间风环境的优化设计
7.4.1 南京市浦口中心地区局部地段风环境优化设计
7.4.2 潍坊市站北商贸区风环境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外文文献
中文书籍
中文期刊
中文硕博士论文
索引
图片索引
表格索引
信息

封面

城市中心-风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

书名:城市中心-风环境与空间形态耦合机理及优化设计

作者:杨俊宴

页数:未知

定价:¥58.0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0-01

ISBN:9787564167691

PDF电子书大小:8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