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文学论

节选

[

  曹操父子给力曹魏文学之论析  文学史上所称的建安文学的时限要比历史上的建安年号所表示的时间更长一些,上可追溯到汉景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大起义之时.下则推及魏明帝景初末年(240年),前后五十余年。这个时期,战乱频繁,豪强割据,天下混乱。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成为北方的实际统治者。曹氏9.1-~喜好文学,奖励风雅,凭借着优胜的政治地位和非凡的文学素养,对当时的文坛产生强烈的凝聚力。那些因社会动乱而被迫流亡于各地的文人学士.如王粲、刘桢、陈琳、应场、徐干、阮踽、孔融、繁钦、丁仪、邯郸淳等先后游息于曹氏的根据地邺城,环绕于曹氏周围,连舆游宴,吟咏诗文,抒写悯时伤乱、救世济民的悠悠心曲和烈烈壮怀,掀起了我国文学史上文人创作的**个高潮,形成一个彬彬之盛的邺下文人集团,呈现五言腾踊的繁荣局面。因此,文学史家几乎一致认为“三曹不仅是当时的政治中枢,而且是文坛的领袖”,或云“曹操就是这个文人集团当之无愧的领袖”。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够准确。曹操父子对建安文学的作用是有区别的,不应一概而论。现从组织能力、文学创作、文学理论三方面加以分析。  钟嵘《诗品》云:“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风,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这些数以百计的文士毕集于邺下,确是曹操“设天网以该之,顿八絃以掩之”的结果。但是这些文士并不是曹操培养、扶植起来的,人邺前已蜚声于文坛了。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说得清楚:“昔仲宣独步于汉南,孔璋鹰扬于河朔,伟长擅名于青土,公干振藻于海隅.德琏发迹于大魏,足下高视于上京……”曹操对这些活跃于乱世的文人加以招揽,并不是要创造一个文学上的繁荣局面,更多的是立足于建立邺下政治中心,利用他们文笔上的一技之长,让他们为自己的政权服务。曹植《辩道论》说当时的方术之士甘始、左慈、郗俭,“所以集之魏国者,诚恐欺人之徒.接奸诡以欺世,行妖慝以惑人,故聚而禁之”。与此同理,邺下文士虽非如谋臣策士之有损于曹操,但笼络他们,既有助于招贤纳士,又可避免其任意褒贬,鼓动舆论。所以,邺下文士虽获得曹操的庇护.但并未真正得到曹操的重用。在曹操的眼中,邺下诸子只是文学侍臣,有事则命其随从征伐,无事则汇聚邺城,先后被派到曹丕、曹植府中充当文学、庶子一类的闲散官职。唯有王粲,由于“博物识多,问无不对”,才任为侍中,朝夕在曹操身边,“人侍惟幄,如拥华盖”,做些机密性质的文字工作。但是,天长日久,其作用亦仅如此而已.这就令王粲感到失望,“惧无一夫用”(《从军行》其二),对自己的前途表现出极大的忧虑,在《七释》又流露出他在“无为无欲”、“混同荣辱”与“进德修业,与世同理”两种人生道路之前的举棋不定、彷徨困惑的情绪,这是王粲归顺曹操以后未得到重用之际深层心态的反映。曹植在《赠王粲》、《赠丁仪王粲》诗中描述了他寂寞不得志的处境。《魏志.杜袭传》中有关王粲的一段记载也说明了这一点:“魏国初建,(袭)为侍中。与王粲、和洽并用。粲强识闻,故太祖游观出入,多得骖乘,主其见敬.不得洽、袭。囊尝独见,至于夜半;粲性燥,竟起坐曰:“不知公等对杜袭道何等也?’洽笑对曰:‘天下事岂有尽邪?卿昼侍可矣.悒悒于此,欲兼之乎?”可见曹操对王粲虽很亲近,但不过是赏识他的“强识博文”,可以备顾问咨询而已,对于军国要事,曹操仍倚重于和洽、杜袭等更有实际政治才干的人。这对于有“冀王道之一平”的政治理想的王粲来说,岂不是很可悲吗?曹操在某一段时间内虽然能够抑制忌诈猜疑的冷酷性格的爆发,并以伪装的雅量对待文士,然而一旦文士的言行稍与其意见不合时,他便撕下面纱。毫不客气地加以贬抑甚至诛灭。当时的著名文士如孔融、杨修等都是由于这样的原因被曹操处死的。这对那些雅好慷慨、动多感触、爱好广交同类的文士来说,当然是一种极大的压抑与打击。这也许就是徐干挂冠回乡写《中论》、应场“斐然有述作之志”的原因。所以,作为邺下政治中心的缔造者,曹操当之无愧;而称其为“当然的文坛领袖”,则受之有愧。  ……

]

内容简介

[

  建安曹魏时代的文学自觉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自觉,其重要标志是改变了两汉空泛言志的诗风而形成以穷情写物为诗歌美学风范的五言诗体制,它标志着中国文学从两汉时代的政治附庸走向了自由的、缘情的、审美的文学,并由此造就了曹魏文学的繁荣与发展。《亳文化研究丛书:曹魏文学论》主要就曹魏文学繁荣之成因、曹魏文学与各体文学之关系、曹魏文学与山水诗之关系、曹魏文学家论以及就曹魏文学精神展开了具体的论述,并试图在研究思路和选题视角方面有所革新和开拓。突出特点是能从文学创作、批评的实际出发,结合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士人心态等方面论述曹魏文学发展的规律性。

]

目录

**篇 曹魏文学繁荣发展的促进力同题并作:邺下文学繁荣的促进力建安文学对汉赋的继承与发展老庄精神与魏晋文学邺下文学集团的贵族化特征曹操父子给力曹魏文学之论析亳州对曹魏文学的贡献第二篇 建安作家作品论析曹操对建安文学的贡献曹操的散文艺术曹操认可“奸雄”评价的分析曹操以金璧赎文姬归汉的分析旧式明君的典型——曹丕的文学实绩甄皇后与邺下文坛王粲《七哀》诗写作时间辨正刘桢论阮踽论应玚论曹叡对魏文学的贡献远实用而近娱乐——建安谐隐文论我国*早的诗剧:建安诗歌《孔雀东南飞》第三篇 山水方滋在建安山水方滋当在建安建安文人对晋宋山水诗的发端虚静:晋宋山水文学勃兴的内驱力魏晋南北朝文人的游赏活动与山水文学创作第四篇 建安风骨论析汉魏风骨一建安风力建安诗风与北方物候魏晋风度与服饰境界魏晋科技研究的实证精神对文人审美视野的开拓第五篇 附论从《诗经》看先秦旅游从神圣领地到情爱禁区-——桑文化发展试探孙吴文化之景观谢灵运山水诗结构的多变性亳文化略论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曹魏文学论

书名:曹魏文学论

作者:魏宏灿,杨素萍著

页数:292

定价:¥38.0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6-01

ISBN:9787565014246

PDF电子书大小:7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