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研究

节选

[

《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研究》:  在古梅山,专门分离出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人群很少,生活本身成为艺术的源泉,日常生活存在于空间、时间二维向度,广大的民众在其中耳濡目染,受到朴素的时空美学熏陶,从而认为空间与时间的统一具有深邃的美学内涵。  古梅山地区地理环境恶劣,梅山人生活艰辛,在生活中自然将功利色彩与美好事物相联系,形成了“善即美”的朴素观念。梅山人身处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中,长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认为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各种生物互相关联,融为一体,整体性的对象具有天然的美感。  以上审美观念映射到景观上,造就了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时空合一、整体合一、精神与物质合一的审美特点,这也是乡土意境的重要审美特点。  3.3.1时空合一  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之美固然体现为一种游人眼中的“静观”的形式美,比如:灵活变化的造型、与环境天然融合的色彩、朴素而厚重的材质等,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内在的时空合一的流动美。这种美以时间为底色,表现空间,也表现时间的节奏,居者在岁月的时空里游走,能细细品读其丰富多彩的表情和内涵。梅山人的这种审美特质与其祖先原始梅山人重内在的品格一脉相承,同时也根源于中华民族的传统的审美特征。正如李泽厚先生在《建筑艺术》一文中所写的:“在造型部类,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一开始就不是以单一的独立个别建筑物为目标,而是以平面铺开、相互连接和配合的群体建筑为特征,重视的是各个建筑之间的平面整体的有机安排。  ……

]

内容简介

[

  《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研究》内容:从认识方法体系展示了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独特的自然人文语境,从价值的多重性、形态的多样性、风格的变迁性、遗产的厚重性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这一地区历史文化景观的特点,并从文化与文化景观的关联、物质与非物质的关联、保护与传承的关联、艺术与技术的关联中梳理了梅山文化脉络,找到了景观的深层特质,为适应性再现理论以及方法研究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相关概念阐释
1.3 选题
1.4 研究方法及框架
第2章 基于生成发展、现状分析的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导向研究
2.1 生成发展语境
2.2 景观现状分析
2.3 生成、发展、现状分析的适应性再现导向意义
2.4 小结
第3章 梅山文化核心对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的影响分析
3.1 梅山文化核心
3.2 梅山地区原始宗教观对其历史文化景观的影响
3.3 梅山地区审美观对其历史文化景观的影响
3.4 梅山地区营造观对其历史文化景观的影响
3.5 梅山地区环境观对其历史文化景观的影响
3.6 梅山地区朴实民风对其历史文化景观的影响
3.7 小结
第4章 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总体策略
4.1 目标与原则
4.2 总体策略一:内在关系的协调
4.3 总体策略二:基本要素的整合
4.4 总体策略三:相关政策、制度的完善
4.5 小结
第5章 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技术方法
5.1 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途径探索
5.2 原型优化再现
5.3 原型优化法在原生地再现中的运用——以城步桃林村项目为例
5.4 原型优化法在非原住民地再现中的运用——以中国梅山文化生态园项目为例
5.5 小结
第6章 梅山地区非物质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的技术方法
6.1 非物质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的意义
6.2 梅山地区非物质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6.3 梅山地区非物质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的技术方法
6.4 小结
第7章 历史文化景观再现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
7.1 历史文化景观评价概述
7.2 历史文化景观再现适应性评价体系构建
7.3 评价体系应用分析
7.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封面

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研究

书名: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研究

作者:邹阳

页数:188

定价:¥28.0

出版社:湖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66710321

PDF电子书大小:13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