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文讲坛讲演录-第二辑

节选

[

  《敬文讲坛讲演录(第2辑)》:  春节的团聚创造了和谐安定的环境、氛围。俗语道“家和万事兴”,就是说协调好了家庭成员的关系,实现了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便使得家庭乃至家族能形成整体合力,团结一致地实现共同目标,达到“和合”的境界,进而“万事兴”。如“除夕”,要全家同吃年夜饭。这时,无论海外赤子,还是天涯游人,千里万里都要尽力赶归桑梓与家人团聚,吃顿团圆饭、过个团圆年,体味其中的温馨。再如“元宵”,寓意全家团圆、幸福美满。阖家同吃元宵营造了节日氛围,使得元宵节充溢着欢乐、祥和、团圆的气氛,使人们达到一种平和、怡悦的精神境界,也寄托了人们追求共同幸福的愿望。  除了家庭的“内和”之外,还要谋求家庭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拜年即是典型。春节拜年,走亲访友,礼仪谦和,和善往来,和睦相处,也体现出“和”的内涵。拜年之风,汉代已有,唐宋之后十分盛行,不必亲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贺。大约从清朝始,拜年又添“团拜”的形式,后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如今,短信拜年已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的拜年方式之一。短信内容丰富多彩,诙谐幽默,寓意深刻,让人们捧腹之余,既愉悦了心情,也体味到了人情冷暖。拜年协调了朋友、邻里的关系,增进了彼此的和谐融洽,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节日交往方式。3.希冀国家之和唐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云:“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生动地描绘了唐代灯月交辉,游人如织,热闹非凡的场景。宋代元宵灯市更为火爆。明清时期,从正月十五至十八,北京王府井大街灯市口和前门外厂甸一带,都要开设灯市。江南苏杭等地也张灯设市,悬卖各式花灯,且以灯谜帖于花灯上,供游人猜射,谓之“春灯谜”。以此可以窥见一派和平稳定、歌舞升平的景象。人们在玩乐的同时表达着对安宁、平稳、充实、和悦的和谐生活的向往,也寄托了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康的渴望。  当今的春节已把传统的“和”文化演绎到了更高的层次。春节联欢晚会是*受中国老百姓欢迎的年节大餐。2007年春晚便以“和”字统领,并贯穿始终。几副以“和”为主题的对联穿插其中,相映成趣,句句有“和”,细细品来,意境独特幽远,体现了现代人们对传统“和”文化的认同及传承。  (二)彰显爱国精神的端午节  端午节的由来,众说不一,其中以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说法*为普遍和流行。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群小陷害,被楚王流放到江南。他满怀忧愤,身体渐衰,面色憔悴,常常披散头发,在江边徘徊吟诗。虽远离楚宫,他仍“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宣称“鸟飞返故乡,狐死必首丘”。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还纵兵焚烧了楚国先王的陵墓。屈原悲痛万分,复兴楚国的希望化为泡影,于是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以身殉国。楚国人民哀痛屈原,纷纷划船到江上去救他,还从家里端来米和饭撒到江里,让鱼虾吃米吃饭,不要咬伤屈原。从此,每到阴历五月五日这一天,人们都要赛龙舟,往江里投粽子,于是便形成了端午风俗。因为屈原用他的殉国行为证明了他对楚国、对楚王的耿耿丹心,所以古老的端午节俗自先秦以来,就与人们的信仰、生活相结合,富含着宝贵的爱国精神。  端午有赛龙舟的习俗。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泪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可见,传统社会的龙舟竞渡体现的是屈原这样一个凝聚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著名历史人物,其爱国精神在民众中所形成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精神。  端午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吃粽子。相传端午裹制粽子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东京梦华录》载“今世人五月五日作粽,汨罗之遗风也。”民间还流传有一首《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半世煎熬。”这正是屈原志洁行廉、爱国爱民、屡受谗害而顽强抗争之精神的写照。  千百年来,每逢端午,人们纪念屈原的同时,其爱国精神便得以彰显。这一精神带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闻一多先生认为,是人民把本来崇拜“龙”的端午节献给了这位执著的爱祖国、爱人民、爱正义的诗人。郭沫若甚至感言,屈原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石。  ……

]

内容简介

[

  《敬文讲坛讲演录(第2辑)》是2011—2013年安徽师大图书馆“敬文讲坛”主讲专家、学者的讲演录,共三十六讲。主讲者既有来自安徽师大校外的专家、青年文学家、科普作家,也有来自校内各学院的专家学者。该讲演录凝聚了讲座专家的学习、教学、管理等经验和心得,内容涉及文学、哲学、历史、经济、教育、法律、社会、数学、自然各方面,或从不同视角阐释传统文化,或就当下社会热点进行解读,或对学生品格塑造、学习生活指点迷津,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实用性和可读性。

]

目录

第1讲 本科生如何固本:大学本科与生涯发展/阮成武第2讲 敬畏与智慧:《道德经》的启示/郭淑新第3讲 孔子的教师观及其现代价值——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孙德玉第4讲 汉字与中国文化/詹绪左第5讲 从风潮到传统:辛亥革命与革命话语的时代性转折/王先明第6讲 回忆战斗岁月,述怀革命春秋——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李敏第7讲 我的创作人生/郭敬明第8讲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几个问题-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王先俊第9讲 太极学说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吴怀祺第10讲 中国传统节日缘何遭受冷落/庄华峰第11讲 追寻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惯性/马陵合第12讲 折断的翅膀——关于大学生犯罪问题的思考/万尚庆第13讲 辛亥革命与社会转型/欧阳跃峰第14讲 略说《论语》的基本特征——以“牢予昼寝”章为例/臧宏第15讲 徽商?徽商精神?徽州文化/王世华第16讲 史学与人生/瞿林东第17讲 文学视野中的女性存在/俞晓红第18讲 稳中求进:全球视野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选择/伍旭中第19讲 汉语史研究的空间观念/华学诚第20讲 读图时代的文学精神传承/杨柏岭第21讲 数学在人类文化中的作用/孙国正第22讲 莫言?中国?世界——文学与文化的理解及错位/徐德明第23讲 图书馆:我们的文化家园/刘和文第24讲 论经典的耐读性/詹福瑞第25讲 从史前气候大移民到新灾变时期: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刃开究/刘兴诗第26讲 欧洲文明的概念及来源/侯建新第27讲 历史文化与旅游开发/吴浩第28讲 论以中华文化为底蕴的新文明/董子竹第29讲 图书馆职业特征与图书馆员职业幸福感规划/徐建华第30讲 抗逆童星——社会工作的介入/彭华民第31讲 新世纪简帛整理与研究的新趋势/卜宪群第32讲 后现代语境下的当代艺术掠影/陈琳第33讲 文化史视野中的盗墓现象/王子今第34讲 思想分析:让生活更美好/王习胜第35讲 大数据时代下的图书资料服务/慎金花第36讲 胡阿祥讲国学/胡阿祥

封面

敬文讲坛讲演录-第二辑

书名:敬文讲坛讲演录-第二辑

作者:本书编委会

页数:288

定价:¥72.0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67625488

PDF电子书大小:8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