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第十七卷)

节选

[

  《新国学(第十七卷)》:  三、家在江南黄叶村  元丰七年,解脱谪籍的苏轼,除岔道去江西筠州访弟,然后游览庐山外,一路漂向江南。虽然他此行的目的地是被指定的汝州,但因为决定在江南安“家”,故顺着长江东行,转入运河。他的朋友们为了他买田的事着实帮了不少忙,*后在常州的宜兴(今属江苏)找到了机会。所以,苏轼先沿运河南下,到那里处理买田之事,准备不久归隐终老于此。十月份,又从宜兴出发,北上扬州。他在扬州写了一封上呈皇帝的表奏,请求不去汝州,改为常州居住。但扬州的官府好像认为这不合规章,竟不肯替他上呈。苏轼只好继续北上,从运河转淮河西折,于年底到达泗州(治所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他在泗州重写表奏,诉说了举家病重,资用罄竭,难去汝州的困境,请求折回常州居住。这次是专门派人到京城去上呈,而一家人就暂留泗州过了年。  大概苏轼对于常州居住的请求获得宋神宗同意的可能性是估计得比较高的,所以事先在常州买好了田产,但毕竟还未得到皇帝批复,所以常州这个“家”能不能成立,还没有完全的把握。他在泗州写的诗里,仍有近似“无家”的说法。时值除夕,暮雪纷纷,他在旅舍收到了同在旅途的朋友黄寔(字师是)送来的酥、酒,作诗云:  暮雪纷纷投碎米,春流咽咽走黄沙.旧游似梦徒能说,逐客如僧  岂有家。冷砚欲书先自冻,孤灯何事独生花。使君夜半分酥酒,惊起  妻孥一笑哗。泗州是淮河折入汴河的渡口,冬天水缩,汴河如不能载舟,往来之人便只好等候。诗中“春流咽咽走黄沙”,大概反映了等候水涨的心情,把暮雪形容为“碎米”,似乎也意味着这雪不含多少水量。同样在等候的还有黄寔,他是苏轼同年进士黄好谦的儿子,又与苏辙为儿女亲家(苏辙幼子苏远娶黄寰女),故关系甚好。据说他看到苏轼在对岸策杖而立,若有所待的样子,体谅老友在羁旅之中寂寞过年的境况,便派人送去自扬州带来的酒和酥。苏轼果然是寂寞过年,家人早睡了,自己有些感受,只能说不能写,因为砚水都被冻住了,真是一点过年的气氛都没有。幸亏黄寔雪中送炭,带来些许热闹。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苏轼对自己身份的表述是“逐客”。这样的“逐客”根本就没有什么“家”可言,与僧人一样。我们中国人有全家老小团聚过年的习俗,所以除夕之夜,应该是“家”的意识*强烈的时刻,而苏轼在这年的除夕却发出了“岂有家”的感叹!可见,在常州居住的请求获得正式批复之前,常州的田产还不能使一个“家”成立。不过,这一次苏轼的运气不错,宋神宗几乎是在生命的*后阶段,答应了他的这个请求。  其实,从神宗的立场看,将苏轼的安置地从黄州调到汝州,本来就含有从“贬谪”转为“赋闲”的意思,既然是“赋闲”,在哪里都一样,所以苏轼居住常州的请求一经上呈,马上就获得批准。但这个批复传达得不那么及时,令羁旅中的苏轼还是走了许多冤枉路。在泗州过了年后,他于元丰八年(1085)正月四日即沿汴河西行,十余日后到达北宋的南京应天府(治所在今河南商丘市南),这才知道他的请求已获批准。至此,他的身份成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汝州团练副使、不得签书公事、常州居住。自离开黄州以来,费了大半年的周折,苏轼终于彻底成了一个“闲人”。但对于“闲人”而言,安“家”是比较自由的,苏轼梦寐已求的江南之“家”,终于成立于常州。  年屈五十而终于有“家”,自然是一件高兴的事,从南京回常州的苏轼,五月份途经扬州,有诗云:  ……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学术研究论文集,收录论文十余篇,论题集中于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领域,具体包括文学研究(如古代作家生平、思想研究),文献学研究(如目录学考证),古代哲学研究,历史学研究(如历史事件考辨)等,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目录

苏轼研究东坡居士的“家”日本诗话中的苏轼资料辑录(一)汉字的游戏与诗学——欧苏禁体诗及其衍变苏轼颖州时期诗文述评《苏籀年谱》订补高唐神女原型考释——再议“高谋说”《毛诗》训诂中的义理构建——由“雎鸠”“鸟挚而有别”的阐释困境谈起驴与诗:文人的浪漫想象——从类书着眼考察诗人骑驴的审美内涵韩愈诗中的鸟意象与困境书写浅论宋代“画我诗”北宋早期诗案初探论戴复古江行诗中的江湖书写

封面

新国学(第十七卷)

书名:新国学(第十七卷)

作者:周裕鍇 主编

页数:216

定价:¥58.0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4-01

ISBN:9787569016406

PDF电子书大小:4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