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公众间协商不平等研究:基于克服协商条件不平等负面影响的

本书特色

[

为避免政府部门滥用其所拥有的协商优势、让政府与公众之协商有效进行,进而让政府部门的决策与管理活动更加民主、更加科学,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政府与公众间良性关系的建构,本书建构了一个基于“行为者-制度”的框架,提出了四位一体措施体系以作参考。本书强调必须在肯定这些不平等合理性的基础上避免其负面影响,主要措施有政府内在协商强化、公众组织化、场外主体协商介入、协商制度创新与完善。本书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聚焦于协商民主付诸实践时不可回避的协商主体条件不平等问题,并以政府与公众间协商这一协商民主在公共管理领域的运用为分析语境。

]

作者简介

[

杨守涛,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副教授,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协商治理、党的领导力建设。已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行政管理》《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青年社科人才资助项目1项、首都高端智库项目1项、校(院)学科建设项目2项。开设课程主要有“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中层领导干部执行力”等。

]

目录

目 录
导  言 1
**节 研究问题的确定 2
一、协商民主研究的关键议题 2
二、作为协商民主重要理论问题的协商不平等研究进展 22
三、既有研究的评价 28
四、本书的问题及其阐释 31
第二节 研究的设计 34
一、研究的方法 34
二、研究的思路 35
三、研究的框架结构 36
第三节 必要的补充说明 39
一、对协商民主及政府与公众协商的肯定 39
二、关于决策与管理主体的多元性 41
三、关于政府与公众间协商不平等问题的普遍性 41
四、关于本书可能遭遇的其他质疑 42
**章 政府与公众间的协商不平等问题描述 45
**节 协商民主及政府与公众协商 46
一、协商民主 46
二、政府与公众协商 55
第二节 政府与公众间的协商不平等及其主要表现 63
一、协商不平等的协商条件意义与协商质量测量意义区分 63
二、政府与公众间协商不平等的基本构成 66
三、政府与公众间协商不平等的具体表现 67
第三节 政府与公众间协商不平等的主要潜在负面影响 79
一、对政府与公众协商的负面影响 79
二、对决策质量及其他相关方面的负面影响 81
三、政府与公众协商陷入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危机 84
第四节 不平等及其负面影响案例分析 90
一、价格听证目录要不要听证 90
二、听证“群众演员”与“听证表演” 91
三、有益意见会考虑和吸纳,但听证会不可能重开 92
第二章 克服政府与公众间协商不平等问题的逻辑基础 94
**节 克服政府与公众间协商不平等问题的必要性 94
第二节 尽量避免潜在负面影响是克服不平等问题的本质内涵 99
一、协商资源、协商能力及决策地位不平等的现实性 99
二、协商无政府观的谬误 101
第三节 诸种潜在负面影响的关键致因 104
一、政府内在协商不够 106
二、公众组织化水平较低 107
三、场外主体协商介入缺失或不够深入 108
四、相关协商制度未建立或不完善 108
第三章 措施一:强势主体维度的政府内在协商强化 111
**节 内在协商及政府内在协商 111
一、罗伯特·E.古丁的“内在协商” 112
二、政府内在协商 113
第二节 政府内在协商的强化及其意义 116
一、政府内在协商的强化 117
二、政府内在协商强化的意义 119
第三节 政府内在协商强化的实现 122
一、政府内在协商强化的事实依据 122
二、政府内在协商强化的价值观基础 123
三、政府内在协商强化的能力支撑 124
四、政府内在协商强化的时空条件 125
第四节 政府内在协商强化的局限性 126
第五节 政府内在协商强化案例分析 130
一、案例介绍 130
二、案例分析 131
第四章 措施二:弱势主体维度的公众组织化 134
**节 公众组织化及其意义 134
一、公众参与的两种基本形态 135
二、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与公众组织化 137
三、公众组织化的意义 140
第二节 公众组织化的实现 144
一、公众自身的条件 144
二、制度方面的条件 147
第三节 公众组织化的局限性 151
第四节 公众组织化案例分析 156
一、案例介绍 156
二、案例分析 158
第五章 措施三:场外主体维度的协商介入 160
**节 场外主体及其构成 160
一、何谓场外主体 161
二、场外主体的构成 162
第二节 场外主体协商介入的意义 169
第三节 场外主体协商介入的实现 172
一、协商倡导 173
二、协商建制 173
三、协商事件呈现 174
四、协商问题发掘 175
五、协商深化促成 177
第四节 场外主体协商介入的局限性 178
第五节 场外主体协商介入案例分析 183
一、案例介绍 183
二、案例分析 184
第六章 措施四:主体行为规范维度的协商制度创新与完善 186
**节 协商制度及其构成 186
一、协商制度基本含义 187
二、协商制度的构成 189
第二节 协商制度创新与完善的意义 195
第三节 协商制度创新与完善的实现 197
一、协商议程设置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198
二、协商准备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199
三、协商运行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201
四、协商支持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203
第四节 创新与完善协商制度的局限性 205
第五节 协商制度创新与完善案例分析 206
一、案例介绍与分析 206
二、B街道共商共治效果 208
第六节 四个措施需要有机整合 210
结  语 213
**节 基本结论 213
第二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16
一、可能的创新 216
二、可能的不足 219
第三节 研究展望 221
参考文献 223

封面

政府与公众间协商不平等研究:基于克服协商条件不平等负面影响的

书名:政府与公众间协商不平等研究:基于克服协商条件不平等负面影响的

作者:杨守涛

页数:248

定价:¥65.0

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6-01

ISBN:9787569246797

PDF电子书大小:12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