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编纂文论

内容简介

[

《江苏年鉴》获”中国年鉴奖”暨”综合特等奖”,喜报传来,令人振奋,鼓舞人心。

作为主编,在与同事们分享喜悦的同时,想得更多的是使命与 责任。使命不是现时的而是纵向的,责任不是单一的而是横向的。

《江苏年鉴》,年轮二十,主编三届。前两届主编(郁冠、薛家骥、薛金鳌、陈仁礼),均为江苏经济、文化界名流,他们披荆斩棘、呕心沥血,为《江苏年鉴》的创办、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奠定了雄厚基础。《江苏年鉴》今天的业绩与成果,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更凝聚着老主编们的心血,”军功章上也有他们的一半”。

“编辑出版年鉴”是”四化建设的需要”,使命神圣;《江苏年鉴》是宣传、介绍江苏的窗口,责任重大。2000年,我刚过不惑之年,接任《江苏年鉴》主编,诚惶诚恐。无论是年龄、阅历,还是学 识、水平,皆”底气不足”。但组织的安排、群众的信任,不能推托, 惟有服从。

]

目录

不断增强纵向使命感与横向责任感(代前言)
**部分论文
总论
谈谈年鉴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试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年鉴事业
打造品牌年鉴要紧紧抓住“三点”
——兼论年鉴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年鉴编纂工作应坚持”三要三不要”第三届全国年鉴
编纂出出版质量评比江苏地方年鉴获奖情况点评
当前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论年鉴的科学发展
创新
年鉴的发展贵在创新
与时俱进编年鉴围绕创新谋发展
谈谈年鉴的创新与个性化发展
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地方综合年鉴文稿写作述要
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中的”特色文化战略”
——兼论年鉴编纂如何适应文化大省建设的需要
透视江苏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年鉴现象” 框架
年鉴应根据”十五”计划纲要调整框架结构
关于年鉴框架结构设计的几个问题
年鉴框架结构设计要处理好规范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论省级综合年鉴框架设计的基本原则
——从《江苏年鉴》的框架结构谈起
“十一五”规划纲要与年鉴框架结构
——对新版《江苏年鉴》构架的思考
谈谈年鉴特载(特辑)的策划与设计
编纂
努力构筑文化底蕴与时代精神交相辉映的平台
兼论年鉴编纂的使命与责任
用”三创”精神激活修志编鉴
经营管理年鉴要”六放”
当好年鉴主编要”六争先”
从编校实践看年鉴人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论年鉴人的全面发展
谈谈年鉴的读者、卖点与定位
志鉴
论续志与编鉴工作的协调发展
谈谈续志与编鉴衔接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修志编鉴:既要有章可循更要有法可依
修志编鉴齐抓共进
——研读《地方志工作条例》
二轮修志要充分借鉴、利用好年鉴
年鉴史
对江苏早期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略述年鉴编纂出版在江苏的复苏与发展
第二部分讲(话)稿
规范体例提高质量
2001年《江苏年鉴》工作情况汇报
群策群力共同打造《江苏年鉴》
《江苏年鉴》(2005 〉组稿大纲修改的原则、依据与要求
优化结构提高质量
——《江苏年鉴》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舞台与桥梁——贺中国年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
框架设计的规范与创新——对年鉴评奖方案的解读与认识
从省第四次地方志优秀成果评奖看南京区县年鉴
年鉴基础知识与专业部门年鉴的编纂
年鉴条目编写
年鉴主编与框架设计
年鉴与二轮志书的编纂
年鉴与年鉴编纂
第三部分点评
不鸣则巳 一鸣惊人——贺《靖江年鉴》创刊
博采众长 后来居上
——《栖霞年鉴》(2003年卷)赏析
《雨花年鉴》(2005)读后感
地方专业年鉴中的佼佼者
——祝贺《南京卫生年鉴》创刊二十周年
嬗变与回归——从《江阴年鉴》(2008 )说起
《无锡年鉴》(2004 、2005)点评
《镇江年鉴》(2003 、2004 、2005)点评
《泰州年鉴》(2006)审稿意见
《兴化年鉴》(2003)审稿意见
《兴化年鉴》(2005)审稿意见
《泰兴年鉴》(2004)审稿意见
《六合年鉴》(2005)审稿意见
《丹阳年鉴》(2005)审稿意见
《秦淮年鉴》(2005)审稿意见
《鼓楼年鉴》(2006)审稿意见
《江宁年鉴》(2007)审稿意见
后记

封面

年鉴编纂文论

书名:年鉴编纂文论

作者:方亚光著

页数:322

定价:¥36.0

出版社:线装书局

出版日期:2009-03-01

ISBN:9787801069283

PDF电子书大小:13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