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正传-在恐惧中前进

节选

[

卷一 成长篇——巴菲特的流金岁月
  如果成不了百万富翁,我就从奥马哈*高的楼上跳下去。
  巴菲特家族与巴菲特
  巴菲特的先辈自移民到美国后,就开始了其延绵不绝的商业历程,这种先天的血缘关系使他终身热爱赚钱,并从一名小小的报童一跃而成为大名鼎鼎的全球财富之王。
  巴菲特家族是17世纪移民到美国大陆的。约翰·巴菲特,这个法国新教徒后裔、法国休格洛地区的一位纺织工是巴菲特家族*早来到美国的人,他是巴菲特的曾祖父。约翰·巴菲特在1969年与汉娜·泰特斯结为夫妻。
  西德尼·霍曼·巴菲特则是巴菲特家族来到内布拉斯加州的**人,1869年,他的S·H·巴菲特杂货店在奥马哈开张了,由此,也展开了巴菲特家族延续至今的商业史。*初,西德尼的生意做的很艰苦,运货的四轮车由骡子来拉,骡子就拴在杂货店后面的马厩里。
  奥马哈始建于1854年。如今是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的工商业城市,它紧临密苏里河,人口有几百万之众。是美国铁路、公路交通枢纽,是美国小麦、家畜的大集散地。这里的食品加工业非常有名,还有肉类加工、黄油、农机制造、铁路装备、电气、石油加工、铅锌冶炼等工业。其南郊有空军基地,是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所在地。这个美国西部城镇富有活力和创业精神,能人辈出,锐意进取。
  当奥马哈还在其发展的初期时,巴菲特家族就开始置身于这座城市的商业生活之中。他们的位置与后来成为美国富人办公室的森林景区只有1.5公里的距离。
  伴随着奥马哈的一步步发展,西德尼·巴菲特的生活也随之富裕起来。
  到了19世纪70年代,奥马哈不仅有了铸铁的建筑物,还有了剧院。到世纪之交的时候,奥马哈耸立起摩天大楼,筑起了地铁,人口数也膨胀到了14万。西德尼·巴菲特建立了个更大的商店,并把两个儿子也引入了生意场中,其中小儿子欧内斯特——即巴菲特的祖父——继承了家族经商的基因,他将杂货店的生意发扬光大。
  但是到了欧内期特的儿子霍华德——也就是巴菲特的父亲的时候,他却对成为第三代杂货店店主丝毫不感兴趣。霍华德在内布拉斯加大学里念书时,是《内布拉斯加月报》的编辑,他渴望在新闻界任职。在他读大学四年级的时候,他遇到了巴菲特的母亲利拉·斯塔尔。
  利拉·斯塔尔出生在内布拉斯加一个荒凉而又偏僻的小镇——西点,这个镇子只有可怜的2200人。利拉的父亲约翰·安蒙·斯塔尔拥有一家周报——《卡明县民主报》。尽管如此,利拉的家境也不算太好,她的母亲大多数的时间都卧床不起,精神萎靡不振。利拉和她的哥哥以及两个姐妹不得不自己保护自己,而利拉还要协助父亲经营《卡明县民主报》。从五年级开始,利拉就开始坐在高高的凳子上面用手来操作印刷,后来又用上了活字印刷机。有时,当列车在西点停站时,她就冲上车让乘客填写新闻栏目。每到星期四,这个瘦小的女学生就站在巨大的印刷机旁边,紧紧抓住新闻印刷品的纸张,然后在恰当的时候将它们逐一拉出来。
  16岁时,利拉从高中毕业,为了筹集读大学的学费,她开始四处寻找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出现在霍华德·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是想在《内布拉斯加日报》找一份工作,而霍华德正好负责面试。
  利拉当年的经历使她语言辛辣,也使她有一种苦涩的幽默。她很美丽,有着仅5英尺高的娇小身材、柔顺的性格以及富有光泽的卷曲的褐发。霍华德很快对这位年轻、睿智、美丽的姑娘产生了爱慕之心。
  关于这段故事,还有一个有趣的情节可以作为巴菲特父母爱情的见证,这段经典的情节后来被巴菲特本人多次写进自己的故事。
  面试时,霍华德按部就班地问道:“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利拉还没读大学,她思考了片刻,这样答道:“我的专业是结婚。”
  霍华德楞了一下,迅即幽默地回答道:“这可是一门不切实际的课程啊。”
  *终,霍华德雇佣了利拉,并且很快就提出和她约会。两人都被对方深深吸引着。当霍华德临近毕业时,他向她求婚了。约翰·斯塔尔本希望女儿能念完大学,但对于这对陷入热恋中的年轻人来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们在一起。而约翰·斯塔尔也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老人,他同意了这门婚礼,并给了这对年轻人*真挚的祝福。
  1925年圣诞节的**天,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霍华德和利拉西点举行了简单而又朴素的婚礼。据利拉在给孙子们的回忆录中提到,霍华德后来曾对她说:“和你结婚是我做过的*好的交易。”因为当地没有度蜜月的风俗,所以婚礼一结束,两人就直接坐上了去奥马哈的汽车。
  夫妇两人搬进位于奥马合巴克大街的一座有壁炉的二层白色平板房中。对于利拉来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开端。被一个患病的母亲带大的她,没有任何家庭主妇的经验。由于霍华德要用车,于是利拉在做临时秘书或打印工作时就得搭乘公共汽车,然后她还得走回家做一大堆家务活儿。*初几年,她有时每周比霍华德挣得钱还要多些。
  1929,股灾;1930,巴菲特诞生
  我就是在 1929年11月30或者那两天左右被开始孕育。所以,我对大崩盘总有种特殊的感觉。
  1930年8月30日,霍华德·巴菲特在一场暴雨中迎来了他那五斤半的早产儿,他当时肯定不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会成为一个影响全球金融市场的人物。
  严格算起来,巴菲特的母亲怀胎时正巧在1929年10月大股灾发生后,这或许是一种巧合,或许冥冥中有着某一种暗示。至少,巴菲特本人对这次股灾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我相当喜欢1929年,因为那是我的一切开始的时候,那时爸爸是个股票承销人。在那个秋天,崩盘发生后,他不敢给任何人打电话——所有那些破了产的人。他只好每天下午都呆在家里。那时还没有电视……”
  1929年的股市大崩溃,引发了全世界长达10余年的经济衰退,是史上影响*为巨大的一次股灾。
  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股市大崩溃的**天,也给人们烫上了关于股市崩盘的*深刻的烙印。那天,换手的股票达到1289460股,而且其中的许多股票售价之低足以导致其持有人的希望和美梦破灭。
  回过头来看,灾难的发生甚至是毫无征兆的。开盘时,并没有出现什么值得注意的迹象,而且有一段时间股指还非常坚挺,交易量非常大。
  突然,股价开始下跌。到了11:00,股市陷入了疯狂,人们竞相抛盘。到了11:30,股市已经完全听凭盲目无情的恐慌摆布,狂跌不止。自杀风从那时起开始蔓延,一个小时内,就有11个知名的投机者自杀身亡。
  随后的一段日子,纽约证券交易所迎来了自成立112年来*为艰难的一个时期。大崩盘发生,而且持续的时间超过以往经历的任何一次。而那些活着的投机者,接下来的日子也是生不如死,小弗雷德·施维德在《客户的游艇在哪里》讲述的1929年股市崩盘前后的一个故事,成为那一时期投机者的经典写照:
  一个投资者在1929年初的财产有750万美元,*初他还保持着理智,用其中的150万购买了自由国债,然后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告诉她,那将是他们以后所需的一切花销,如果万一有一天他再向她要回这些债券,一定不可以给他,因为那时候他已经丧失理智了。
  而在1929年底,那一天就来了。他就向妻子开口了,说需要追加保证金来保护他投到股市上的另外600万美元。他妻子刚开始拒绝了,但*终还是被他说服了。
  故事的结局可想而知,他们以倾家荡产而告终。
  实际上,这种遭遇不仅仅降临到普通的缺乏理智的投资者身上,即使是一些睿智的经济学家也没有逃脱噩运。20世纪*为著名的经济学家——凯恩斯,也在此次危机中几近破产。
  像其他人一样,凯恩斯也没有预料到1929年大崩盘,而且还低估了这次危机对美国和世界经济的影响。凯恩斯积累的财富在1929年崩盘时受到重创,几乎变得两手空空。
  后来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到1936年的时候,凯恩斯靠投资股市把财富又增长到了50万英镑以上(相当于现在4500万美金)。但是在1938年的熊市中,他的资金又缩水了62%。一直到他1946年去世,1929年的崩盘都是他心理上抹不掉的阴影。
  尽管股市暴跌*初影响到的只是富人,但这些人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群体,其成员掌握着大部分消费收入,构成了*大部分的个人储蓄和投资来源。因此,股市崩盘导致美国经济失去了由证券投资盈利形成的对支出的支撑。
  股市崩盘以后,控股公司体系和投资信托的崩溃,大幅削弱了借贷能力和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意愿,这迅速转化为订单的减少和失业的增加。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间,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的价格从平均每股364.9美元跌落到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的股票的平均价格从141.9美元跌到28美元,20种铁路的股票平均价格则从180美元跌到了28.1美元。
  受股市影响,金融动荡也因股市泡沫的破灭而出现。几千家银行倒闭、数以万计的企业关门,1929~1933年,短短的4年间出现了四次银行恐慌。尽管在泡沫崩溃的过程中,直接受到损失的人有限,但银行无法避免大量坏账的出现,而银行系统的问题对所有人造成间接冲击。
  大崩盘之后,随即发生了大萧条。大萧条以不同以往的严重程度持续了10个年头。从1929年9月繁荣的顶峰到1932年夏天大萧条的谷底,道琼斯工业指数从381点跌至36点,缩水90%,到1933年底,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几乎还达不到1929年的1/3。实际产量直到1937年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接着又迅速滑坡。直到1941年,以美元计算的产值仍然低于1929年的水平。1930~1940年期间,只有1937年全年平均失业人数少于800万。1933年,大约有1300万人失业,几乎在4个劳动力中就有1个失业。
  更严重的是,股市崩盘彻底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霍华德·巴菲特,作为一个证券经纪人,在这次股灾中所受到的冲击自然是难以避免的:他工作的那家银行倒闭了,他也随之失业了,而比这些更惨的是,他一生的储蓄几乎都存在这家银行里,而两个孩子(包括1930年8月30日出生的沃伦·巴菲特)正嗷嗷待哺,这导致霍华德·巴菲特一家的生活日益窘迫。
  1932年,小麦价格暴跌,奥马哈的农民只有靠救济度日。在这种情况下,巴菲特一家的生计更为艰难了。巴菲特的母亲尽管还能费尽千辛万苦在餐桌上凑出一顿饭菜来,但却无法让全家吃饱。
  为了生存,也为了两个孩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父亲霍华德决定重起炉灶,他与好朋友乔治·斯克莱尼卡在法纳姆大街的联邦州立银行大楼成立了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两人决定一起经营证券投资、市政公司以及债券投资的业务。但这个决定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在当时的股市在经受了崩盘的洗礼后,已经失去了公众对它的信任,而众多投资人也大多心有余悸,再加上全美小麦价格暴跌导致的经济危机,大部分人更本没有闲钱去投资股票,能生存下去就殊为不易了。因此,巴菲特·斯克莱尼卡公司的业务一直开展不起来,不但没赚到钱,还将还不容易借来的资金倒贴进去不少。尽管如此,巴菲特的母亲还是非常支持丈夫的事业,为了能让丈夫能吃饱肚子去做事,她常常减少自己的饮食;而为了省钱,她甚至在那一段艰苦的岁月里没去过一次教堂,因为这样做能省下来29美分。
  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果说1929年的股灾是华尔街的投机商们乐极生悲闯下的人祸,那么高度依赖农业经济的小城奥马哈受到恶劣气候的侵扰便属于天灾了。尘暴从俄克拉荷马滚滚涌来,奥马哈人紧闭房门躲避蝗虫的侵袭。在巴菲特4岁生日的那一天,一阵“灼热的风”把纸碟和餐巾纸吹落在地,整个前廊都被埋在了红色的尘土之下。巴菲特和姐姐多丽丝顶着屋外令人窒息的热气,苦苦等待卖冰人从马拉的货车上跳下来,递给他们一些冰片含在嘴里。到了严寒的冬季,情况甚至比炎热的夏季还要糟糕。巴菲特和姐姐总是裹得严严实实的,商人们打电话付款时都不敢让摩托车熄火,以免引擎发动不起来。
  不过,幸运的是,到巴菲特开始上学的时候,父亲的生意有了一些起色,全家的生活也有所好转。巴菲特6岁时,全家人搬进了郊区的一家砖房里,这所房子虽然老旧,但至少比原先宽敞了许多,在简单装修以后,巴菲特一家开始了新的生活。那一段曾经经历过的艰苦岁月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淡忘。
  不过,童年经历的这些苦难对巴菲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他对财富充满了一种执着的渴望。他在5岁之前便有了这种强烈的渴望,自此之后,就再也没有丝毫动摇。
  行文到这里,有必要对巴菲特与父母的关系做一简单的介绍。
  巴菲特的父亲霍华德·巴菲特是他心目中的“大人物”,为了反罗斯福,还曾绝望地投入一场必输的众议员选战。这位优秀的股票经纪人有着一对迷人的酒窝,他的微笑总是充满阳光。有人这样评价他:“霍华德就是人们心中*完美父亲的化身。”巴菲特与父亲在一起很亲密也很开心,他甚至还会和父亲开一些比较过头的玩笑。有一次在教堂里,巴菲特对唱歌总是走调的父亲说:“爸爸,要么就你唱,要么就我唱,我们可千万别一起唱。”
  巴菲特母新的利拉·斯塔尔是一位贤妻,她对丈夫悉心呵护,对待丈夫就像对待君王,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妻子。但她称不上合格的“良母”,尽管她的出身不错,但平时只要一开口,对孩子尽是负面攻击语言。要是孩子们犯了过错,就更会招致她的咒骂乃至暴打。即便在巴菲特有了儿子以后,他妈妈的这一性格也没有丝毫改变,一次,巴菲特的儿子打电话给自己的祖母,却遭到长达两个小时的数落,在祖母的言语中,他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废物。放下电话,巴菲特的儿子眼中充满泪水,巴菲特只是淡淡地说:“你终于知道我以前每天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了。”
  在日后对巴菲特的采访中,人们发现,他常大谈自己的父亲,或“父母亲”,但绝不单独提到“妈妈”。巴菲特自小蒙受母亲的语言羞辱,这是他长大后既需他人安慰,也冷靜无情的动力。
  上面就是巴菲特的出生前后的故事,时代与家庭让巴菲特过份早熟,这或许剥夺了他童年的些许快乐,但也让他经历那些养尊处优的孩子所经历不到人生,学到了50岁的人都学不到的人生智慧。
  ……

]

本书特色

[

全球金融危机下,如何能独善其身?巴菲特的人生智慧和投资秘诀将为您提供极具思考价值的答案。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如果你读懂了巴菲特,你就读懂了成功。
沃伦·巴菲特是*为出色的投资者,同时也是大多数投资者的榜样。
——全球*佳选股者、历史上*传奇的基金经理人 彼得•林奇
如果人们想提高投资技巧,就必须认真研究投资大师是如何投资的。本书简明扼要地阐述了巴菲特的投资哲学和投资技巧。
——彼得·林奇

]

内容简介

[

在巴菲特的半个世纪投资生涯之中,经历了全球性的经济萧条,东西方的冷战,美国数次的对外战争,以及美国国内多次的动乱,石油危机、股票市场的崩盘、9·11恐怖袭击……
  每一次事件,都曾激起金融市场的大动荡,无数的投资者因此而倾家荡产,可巴菲特却总能绝地反攻,乘风破浪,满载财富,高唱凯歌。这可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虽不绝后但绝对空前。如此巨大的成功,使得巴菲特在全球投资界中,拥有如同教皇一般尊崇的地位,其投资思想也为无数的投资者所信奉。
  而在目前的中国,“股神”巴菲特的名望早已经越出了投资界的领域,巨额的财富和高尚的品德,令巴菲特几乎家喻户晓。
  相应的,关于巴菲特的的图书也受到了追捧,市面上这样的书不在少数,但客观而论,这类书虽然各有各的精彩,但是,要么更多关注巴菲特的生活、家人、朋友、婚姻以及关于他的趣闻轶事,流于庸俗,要么只管讲巴菲特的投资理论和方法,过于专业,曲高和寡。
  现实的成功,总能在历史中寻找到答案,这是历史的价值所在。如果我们要探究巴菲特成功的奥秘,毫无疑问,要回过头去,追寻他一路走去的足迹,研究他一生的历程。要做到这一点,阅读他的传记,当然是*简单的而且有效的方法。但是,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巴菲特之所以为巴菲特,毫无疑问,*重要的还是在于他投资上的巨大成功。
  所以说,要透彻的了解巴菲特,要学习巴菲特在危机中的生存智慧,就不仅要了解他的成长史,了解他的生活,了解他的个性,更要了解他的投资思想和投资方法。这两者缺一不可。而本书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精心撰写的。
  本书以传记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巴菲特怎样成长为华尔街股神、全球财富之王的传奇历程,全面解析巴菲特的成功,力图向读者展现一个全面的、立体的、鲜活的巴菲特形象。更为可贵的是,本书并没有落入一般传记作品的窠臼,不仅在叙述巴菲特的成长史时融合了点睛之评,还对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和方法做了专章介绍。所以说,在全球金融危机下,此书不仅可以成为青年朋友的励志典藏,也可以为正在股市浪潮中迷惑不定的众多投资者提供很大的帮助。

]

作者简介

[

赵建,商学院MBA,资深财经记者,曾经深入采访过多位IT业界创业人士,访问过30几个国家领导人物。曾出自畅销书《马云传》
人生的座右铭:永不放弃!
巴菲特的书,这一本值得一读!巴菲特的家人和挚友为您零距离解析巴菲特一生奉行的财富与人生哲学!

]

目录

卷一 成长篇——巴菲特的流金岁月 如果成不了百万富翁,我就从奥马哈*高的楼上跳下去。 巴菲特家族与巴菲特 1929,股灾;1930,巴菲特诞生 数字与股票:少年巴菲特*感兴趣的两件事 巴菲特也曾是不良少年 名师高徒,巴菲特的“精神之父”格雷厄姆 收获爱情 菲利普·费雪与巴菲特卷二 创业篇——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史 我无法忍受一生之中有什么东西是我想要却无法拥有的。 创业,由100美元开始 外部合伙人的加入 牛刀“小”试:玩转美国运通 激流中的选择:暂别股市 收购伯克希尔·哈撒韦 收购喜诗糖果公司:一笔具有重大意义的投资 股神归来卷三 投资篇——股神是怎样炼成的 在人的一生中,只要做对几件事就成了。如果投资者能够做到真正熟悉几个行业后进行大量投资,一定会获得巨额利润。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 牵手凯瑟琳·格雷厄姆,《华盛顿邮报》的一段传奇 成为报业大亨:一场残酷的个人胜利 婚姻生活遭遇危机 B夫人——巴菲特心目中的理想商人 1987,股市大崩盘中的巴菲特 史上*著名的投资案例:巴菲特与可口可乐 投资吉列 所罗门的救世主 与迪士尼的两次“亲密接触” 投资中石油 2008,全球金融危机下的巴菲特 谁会成为股神接班人?卷四 生活篇——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 投资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就在于能以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而不必仅仅穿的像个成功人士。 用财富分享爱和关怀 个人爱好:有桥牌打,不介意坐牢 节俭是一种本色 巴菲特与比尔·盖茨 巴菲特的子女们卷五 价值篇——学习巴菲特:不可复制,但应该思考 跟巴菲特做生意,大家都能赚钱。 长期投资战略:选股重要,持股更重要 尽量避免风险,保住本金 价格好不如公司好 选股如选妻:不熟不买,不懂不选 反其道而行: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股市生存的两大法宝:控制情绪,保持理性 像巴菲特一样阅读 学习巴菲特的几个误区 掌握退出的时机卷六 成功篇——巴菲特凭什么 我一直坚信我会成为有钱人,对于这一点,我从未动摇过。 一定要相信自己 养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 成功离不开胆大心细 反思失败 个性魅力是成功的关键 利用人性的弱点附录 附录一 巴菲特大事记 附录二 巴菲特投资理念的精髓:5+12+8+2 附录三 巴菲特关于投资的23个答案 附录四 巴菲特给投资者的九个启示 附录五 巴菲特推荐给投资者的阅读书目 附录六 巴菲特致股东的一封信(2009年) 附录七 巴菲特经典语录

封面

巴菲特正传-在恐惧中前进

书名:巴菲特正传-在恐惧中前进

作者:赵建 著

页数:243

定价:¥35.0

出版社:中国画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07-01

ISBN:9787802205062

PDF电子书大小:6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