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读大家:朱自清讲国学

节选

[

古文学的欣赏

新文学运动开始的时候,胡适之先生宣布“古文”是“死文学”,给

它撞丧钟,发讣闻。所谓“古文”,包括正宗的古文学。他是教人不必再

做古文,却显然没有教人不必阅读和欣赏古文学。可是那时提倡新文化运

动的人如吴稚晖、钱玄同两位先生,却教人将线装书丢在茅厕里。后来有

过一回“骸骨的迷恋”的讨论也是反对做旧诗,不是反对读旧诗。但是两

回反对读经运动却是反对“读”的。反对读经,其实是反对礼教,反对封

建思想;因为主张读经的人是主张传道给青年人,而他们心目中的道大概

不离乎礼教,不离乎封建思想。强迫中小学生读经没有成为事实,却改了

选读古书,为的了解“固有文化”。为了解固有文化而选读古书,似乎是

国民分内的事,所以大家没有说话。可是后来有了“本位文化”论,引起

许多人的反感;本位文化论跟早年的保存国粹论同而不同,这不是残馀的

而是新兴的反动势力。这激起许多人,特别是青年人,反对读古书。

可是另一方面,在本位文化论之前有过一段关于“文学遗产”的讨论

。讨论的主旨是如何接受文学遗产,倒不是扬弃它;自然,讨论到“如何

”接受,也不免有所分别扬弃的。讨论似乎没有多少具体的结果,但是“

批判的接受”这个广泛的原则,大家好像都承认。接着还有一回范围较小

、性质相近的讨论。那是关于《庄子》和《文选》的。说《庄子》和《文

选》的词汇可以帮助语体文的写作,的确有些不切实际。接受文学遗产若

从“做”的一面看,似乎只有写作的态度可以直接供我们参考,至于篇章

字句,文言、语体各有标准,我们尽可以比较研究,却不能直接学习。因

此许多大中学生厌弃教本里的文言,认为无益于写作;他们反对读古书,

这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但是流行的作文法、修辞学、文学概论这些书,

举例说明,往往古今中外兼容并包;青年人对这些书里的“古文今解”倒

是津津有味的读着,并不厌弃似的。从这里可以看出青年人虽然不愿信古

,不愿学古,可是给予适当的帮助,他们却愿意也能够欣赏古文学,这也

就是接受文学遗产了。

说到古今中外,我们自然想到翻译的外国文学。从新文学运动以来,

语体翻译的外国作品数目不少,其中近代作品占多数;这几年更集中于现

代作品,尤其是苏联的。但是希腊、罗马的古典,也有人译,有人读,直

到*近都如此。莎士比亚至少也有两种译本。可见一般读者(自然是青年人

多),对外国的古典也在爱好着。可见只要能够让他们接近,他们似乎是愿

意接受文学遗产的,不论中外。而事实上外国的古典倒容易接近些。有些

青年人以为古书古文学里的生活跟现代隔得太远,远得渺渺茫茫的,所以

他们不能也不愿接受那些。但是外国古典该隔得更远了,怎么事实上倒反

容易接受些呢?我想从头来说起,古人所谓“人情不相远”是有道理的。

尽管社会组织不一样,尽管意识形态不一样,人情总还有不相远的地方。

喜怒哀乐爱恶欲总还是喜怒哀乐爱恶欲,虽然对象不尽同,表现也不尽同

。对象和表现的不同,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风俗习惯的不同,由于地理

环境和社会组织的不同。使我们跟古代跟外国隔得远的,就是这种种风俗

习惯;而使我们跟古文学、跟外国文学隔得远的尤其是可以算做风俗习惯

的一环的语言文字。语体翻译的外国文学打通了这一关,所以倒比古文学

容易接受些。

人情或人性不相远,而历史是连续的,这才说得上接受古文学。但是

这是现代,我们有我们的立场。得弄清楚自己的立场,再弄清楚古文学的

立场,所谓“知己知彼”,然后才能分别出哪些是该扬弃的,哪些是该保

留的。弄清楚立场就是清算,也就是批判;“批判的接受”就是一面接受

着,一面批判着。自己有立场,却并不妨碍了解或认识古文学,因为一面

可以设身处地为古人着想,一面还是可以回到自己立场上批判的。这“设

身处地”是欣赏的重要的关键,也就是所谓“感情移入”。个人生活在群

体中,多少能够体会别人,多少能够为别人着想。关心朋友,关心大众,

恕道和同情,都由于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甚至“替古人担忧”也由于此

。演戏,看戏,一是设身处地的演出,一是设身处地的看入。做人不要做

坏人,做戏有时候却得做坏人。看戏恨坏人,有的人竟会丢石子甚至动手

去打那戏台上的坏人。打起来确是过了分,然而不能不算是欣赏那坏人做

得好,好得教这种看戏的忘了“我”。这种忘了“我”的人显然没有在批

判着。有批判力的就不至如此,他们欣赏着,一面常常回到自己,自己的

立场。欣赏跟行动分得开,欣赏有时可以影响行动,有时可以不影响,自

己有分寸,做得主,就不至于糊涂了。读了武侠小说就结伴上峨眉山,的

确是糊涂。所以培养欣赏力同时得培养批判力:不然,“有毒的”东西就

太多了。然而青年人不愿意接受有些古书和古文学,倒不一定是怕那“毒

”,他们的**难关还是语言文字。

打通了语言文字这一关,欣赏古文学的就不会少,虽然不会赶上欣赏

现代文学的多。语体翻译的外国古典可以为证。语体的旧小说如《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现在的读者大概比二三十

年前要减少了,但是还拥有相当广大的读众。这些人欣赏打虎的武松,焚

稿的林黛玉,却一般的未必崇拜武松,尤其未必崇拜林黛玉。他们欣赏武

松的勇气和林黛玉的痴情,却嫌武松无知识,林黛玉不健康。欣赏跟崇拜

也是分得开的。欣赏是情感的操练,可以增加情感的广度、深度,也可以

增加高度。欣赏的对象或古或今,或中或外,影响行动或浅或深,但是那

影响总是间接的,直接的影响是在情感上。有些行动固然可以直接影响情

感,但是欣赏的机会似乎更容易得到些。要培养情感,欣赏的机会越多越

好;就文学而论,古今中外越多能欣赏越好。这其间古文和外国文学都有

一道难关,语言文字。外国文学可用语体翻译,古文学的难关该也不难打

通的。

我们得承认古文确是“死文字”,死语言,跟现在的语体或白话不是

一种语言。这样看,打通这一关也可以用语体翻译。这办法早就有人用过

,现代也还有人用着。记得清末有一部《古文析义》,每篇古文后边有一

篇白话的解释,其实就是逐句的翻译。那些翻译够清楚的,虽然罗唆些。

但是那只是一部不登大雅之堂的启蒙书,不曾引起人们注意。“五四”运

动以后,整理国故引起了古书今译。顾颉刚先生的《盘庚篇今译》(见《古

史辨》),*先引起我们的注意。他是要打破古书奥妙的气氛,所以将《尚

书》里诘屈聱牙的这《盘庚》三篇用语体译出来,让大家看出那“鬼治主

义”的把戏。他的翻译很谨严,也够确切;*难得的,又是三篇简洁明畅

的白话散文,独立起来看,也有意思。近来郭沫若先生在《由周代农事诗

论到周代社会》一文(见《青铜时代》)里翻译了《诗经》的十篇诗,风雅

颂都有。他是用来论周代社会的,译文可也都是明畅的素朴的白话散文诗

。此外还有将《诗经》、《楚辞》和《论语》作为文学来今译的,都是有

意义的尝试。这种翻译的难处在乎译者的修养;他要能够了解古文学,批

判古文学,还要能够照他所了解与批判的译成艺术性的或有风格的白话。

翻译之外,还有讲解,当然也是用白话。讲解是分析原文的意义并加

以批判,跟翻译不同的是以原文为主。笔者在《国文月刊》里写的《古诗

十九首集释》,叶绍钧先生和笔者合作的《精读指导举隅》(其中也有语体

文的讲解),浦江清先生在《国文月刊》里写的《词的讲解》,都是这种尝

试。有些读者嫌讲得太琐碎,有些却愿意细心读下去。还有就是白话注释

,更是以读原文为主。这虽然有人试过,如《论语》白话注之类,可只是

敷衍旧注,毫无新义,那注文又罗里罗唆的。现在得从头做起,*难的是

注文用的白话,现行的语体文里没有这一体,得创作,要简明朴实。选出

该注释的词句也不易,有新义更不易。此外还有一条路,可以叫做拟作。

谢灵运有《拟魏太子邺中集》,综合的拟写建安诗人,用他们的口气作诗

。江淹有《杂拟诗》三十首,也是综合而扼要的分别拟写历代无名的五言

诗人,也用他们自己的口气。这是用诗来拟诗。英国麦克士?比罗姆著《

圣诞花环》,却以圣诞节为题用散文来综合的扼要的拟写当代各个作家。

他写照了各个作家

]

本书特色

[

本书为“大家读大家”系列丛书之一。由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授国学知识。 朱自清先生不主张用“国学”这个概念,认为它“笼统”;但《经典常谈》谈的主要是“十三经”,难免与国学挂上钩,说它是一部极好的国学入门书当不为过。作为国文教员,朱自清先生发表过许多相关的文章,有指导阅读的,有鉴赏诗文的,都见解独到,颇能给人启迪。这方面文章的一部分,编成了本书的第三辑“国文漫谈”。《诗言志辨》是一部研究《诗经》的专著,是有关国学的一个专门课题,从中可以见出先生学问的精到与深湛。

]

内容简介

[

“大家读大家”是一套面向我们大家的书。丛书旨在编辑出版大家喜欢的好书,丰富我们的读书生活,并由此增益我们的知识、陶铸我们的品格、启迪我们的智慧……
“大家读大家”是一套展示文化精品的书。丛书所编选的书都是大家名作。这里的大家,有的是为人景仰的硕学大师,有的是奇峰突起的后学新秀,有的是自成一家之言的草根大众。
“大家读大家”是一套开放性的书。丛书的选题既有磅礴如交响乐的大题目,也有灵动如轻音乐的小话题;既有紫绛色的国学,也有蔚蓝色的西学;既包括社会、人文科学,也包括文学、艺术杰作;既有权威的话语,也有草根的声音。
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

]

目录

**辑 经典常谈

说文解字**
周易第二
尚书第三
诗经第四
三礼第五
春秋三传第六
四书第七
战国策第八
史记汉书第九
诸子第十
辞赋第十一
诗第十二
文第十三
第二辑 诗言志辨

诗言志
一 献诗陈志
二 赋诗言志
三 教诗明志
四 作诗言志
比兴
一 毛诗郑笺释兴
二 兴义溯源
三 赋比兴通释
四 比兴论诗
诗教
一 六艺之教
二 著述引诗
三 温柔敦厚
正变
一 风雅正变
二 诗体正变
第三辑 国文漫谈
古文学的欣赏
论雅俗共赏
论逼真与如画
论“以文为诗”
再论“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陶诗的深度
什么是宋诗的精华
王安石《明妃曲》
《唐诗三百首》指导大概
柳宗元《封建论》指导大概

封面

大家读大家:朱自清讲国学

书名:大家读大家:朱自清讲国学

作者:朱自清

页数:307

定价:¥38.0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802510432

PDF电子书大小:7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