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

节选

[

任何一种文学样式的形成、发展,抑或改变,总是发生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就如宋代的小说“话本”,其兴盛发展有赖于宋代特有的城市社会文化背景一样。没有宋代对晚唐、五代割据混乱局面的统一,没有北宋时代安定的社会环境和都市的繁荣以及市民阶层的扩大,没有洋洋大观的城市娱乐文化体系——专业化的“说话人”、专业编写话本的书会、专业娱乐说书的场地——“瓦肆”、“勾栏”等等,也许宋代的小说仍然沿习着唐传奇的文言小说的套路。现代白话小说将在没有文化遗产继承的情况下,白手起家,艰难地去趟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现代小说的形成与发展也有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在近现代一系列文化因素的作用下,才完成了在思想内容、表现方法与美学标准上从古典的旧小说走向现代的新小说的过程。 首先,中国现代文化意识的形成,为中国现代小说提供了萌芽的温床。鸦片战争之前,中国闭关自守,经济自给自足。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封建经济失去统治地位,开始引进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改革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政府机构,以应付严重的“内忧外患”。想以“坚船利炮”的夷技,重振中华古老帝国的往昔雄风。但是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一批有志之士从“器物上的不足”,进而认识到“制度上的不足”。 “落后就要挨打”的切肤之痛促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们积极推进制度文化的改革,寄希望于用君主立宪制代替君主专政。然而这种温和的改良也遭惨败。戊戌六君子的鲜血换来的深刻教训,终于导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主革命派以暴力手段,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中国的文化思想与文化形态终结了她的古代而向现代迈进。就在政治体制从封建到改良再到革命的过程中,中国文化的现代意识也在形成、崛起。洋务运动后,中国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兴办工业、商业,城市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市民增多。过去完全囿于土地的封建经济文化逐渐渗进资本主义商业经济文化和殖民文化的成分。社会经济形态的变化带来新产业的出现和人们生活观念、文化意识、价值取向的改变。引入电报、机器印刷、铁路、航运等先进技术,兴办新式学堂,改革教育体制和教育内容。与之相伴而行的,一是新闻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信息交流日渐快捷频繁,文化间的距离日渐缩短,文化的交流更迅速、更容易。这为中国文化注入新的现代化成分提供了路径。

]

内容简介

[

本书以多元观照的思路,对中国小说的文化发展轨迹和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化的复杂关系作了系统性的梳理分析,在多维视角透视中提示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文化意义,反映中国现代小说创作在一定文化模式中的表达形态。

]

目录

引 言
**章 文化场中的文学
**节 文化——一个意义丰富的概念
第二节 文化场中的文学——不只是文化的文本影像
第三节 中国小说的文化特征
第四节 中国现代小说生成的文化土壤

封面

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

书名:文化与中国现代小说

作者:贾剑秋

页数:360

定价:¥20.0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日期:2003-09-01

ISBN:9787806595091

PDF电子书大小:9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