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节选

[

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以中国传统为基地和背景,坚持在人本、历史、积极人世的基础上去反思过去、展望未来和把握现在,以此来融化康德和马克思,包容了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以及存在主义和后现代。
作者以为,此论本是平易道理,毫不高深,因之也就直白道来,而不必说得那么弯弯曲曲,玄奥难懂。在叙述上,则采取了“大众哲学”的通俗路径,深刻明畅,颇值一读。

]

相关资料

[

一“人活着”:出发点
Ⅰ “天下何思何虑”:哲学可能性
哲学本是精工细活,妙理玄言,如今却作探寻札记、粗糙提纲;分析哲学家必大摇其头,形而上学者或悻然色变。但哲学既非职业,而乃思想,则常人皆可思想。此“想”不一定高玄妙远、精密细致,而可以是家常生活,甚至白日梦呓。哲学维护的只是“想”的权利。
人一定要“想”吗?人活着就有“想”。睡觉做梦,也还在“想”:在梦中吃饭做事,奋搏逃奔,离合悲欢。这不就是“想”吗?“至人无梦”,这“至人”当是一念不生,一尘不想,免除和杀死一切想、梦的人?杀死之后,又仍活着,便如行尸走肉,不如真的自杀。
但并非每个人都会自杀。恰好相反,实际是每个人都在活着。活着就要吃饭穿衣,就有事务缠身,便被扔掷在这个世界中,衣食住行,与人共在,从而打交道,结恩怨,得因果,忧乐相侵,苦甜相扰。尽管你可以彻底排遣,精神解放,“境忘心自灭,心灭境无侵”。但这解放、排遣、“忘灭”本身,其所以必要和可能,不又仍然是人们努力“想”的结果吗?
在世界而求超世界,在此有限的“活”中而求无限、永恒或不朽;或者,“打破砂锅璺(问)到底”,去追寻“人活着”的(人生)道理、意义或命运;这种哲学或宗教课题,在“后现代”,或只可看做是庸人自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硬要思量这些本无解答的问题,干什么?真实的存在不就在个体自我的当下片刻吗?其他一切都只是空间化的公共语词,不足以表述那自意识而又不可言说的“XX”。与现代追求“反抗”“独创”“个性”相反,这里完全不需要这些。一切均已私有化、瞬间化。无本质,无深度,无创造,无意义。中世纪思考和崇拜上帝;启蒙以来,思考和崇拜理性或自我。如今,一切均不崇拜、均不恩考,只须潇潇洒洒亦浑浑噩噩地打发着每个片刻,岂不甚好?游戏人生足矣,又何必他求?用完就甩,活够就死,别无可说,历史终结。生活已成碎片,人已走到尽头,于是只一个“玩”字了得。这个世纪末正偶合“后现代”,不好玩吗?
既然如此,也就可以有各种“玩”法。即使日暮无时,何妨强颜欢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相同”。明知无解,何妨重问?总有人要问人生意义这个本无可答的问题,毕竟人也有权利来问这问题,而哲学的可能性就在于人有权利叩问人生,探寻命运,来作出属于自己的决定。于是,以“人活着”这一原始现象作出发点,便可以生发出三个问题:
(1)历史终结,人

]

本书特色

[

李氏哲学始终以人类命运为自己的关注点。它既不是超然世外的思辨,也不是对某些专业题目的细致探求,而是在特定时代和宏观环境中与各种新旧观念、势力、问题相交错激荡的产物。

]

作者简介

[

李泽厚,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系一九五四年毕业。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教授,德国图宾根大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密西根大学、科罗拉多学院、斯瓦斯摩学院客席教授、客席讲座教授,台北中央研究院客席讲座研究等职。一九八八年当选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一九九八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著有《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美的历程》《华夏美学》《美学四讲》《走我自己的路》《世纪新梦》《论语今读》《己卯五说》《历史本体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香港,2006)等书,一九九一年后旅居美国。

]

目录

哲学探寻录(1994)一 “人活着”:出发点Ⅰ “天下何思何虑”:哲学可能性Ⅱ “为天地立心”:由工具本体到心理本体Ⅲ “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语言问题二 “如何活”:人类主体性Ⅰ “未知生,焉知死”:人类如何可能Ⅱ “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使用和制造工具Ⅲ “夫是以谓大同”:历史终结日,教育开始时三 为什么活:个人主体性Ⅰ “人生自古谁无死”:伦理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Ⅱ “天行健”:有情宇宙观Ⅲ “道可道,非常道”:无情辩证法四 活得怎样:生活境界和人生归宿Ⅰ “学是学此乐”:人生四境Ⅱ “春且住”:艺术与时间Ⅲ “何人不起故园情”:人类万岁、情感万岁说天人新义(1999)一 由来与历史Ⅰ 古代Ⅱ 现代二 自然的人化Ⅰ 先从“外在自然的人化”说起Ⅱ “内在自然的人化”Ⅲ“内在自然人化”的核心:伦理学三 人自然化历史本体论(2001)**章 实用理性与吃饭哲学**节 “度”的本体性Ⅰ “度”来自生产技术Ⅱ 结构、形式与超越第二节 回到根本Ⅰ 语言为本或生活为本Ⅱ 所谓“经济决定论”第三节 历史建理性Ⅰ “客观社会性”Ⅱ “以美启真” 第二章 巫史传统与两种道德**节 经验变先验Ⅰ 宗教性道德Ⅱ “礼”源于“俗”第二节 社会性道德Ⅰ 形式正义和普遍性Ⅱ 自由主义的问题第三节 西体中用Ⅰ 善恶与对错分家Ⅱ “天地国亲师”第三章 心理本体与乐感文化**节 心理成本体Ⅰ “便无风雪也摧残”Ⅱ “以美储善”第二节 “道由情生”Ⅰ “七情正、天人乐”Ⅱ 獸性与圣爱第三节 文化心理结构 Ⅰ 人类的、文化的、个体的Ⅱ 自由享受论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2004)上篇 实用理性的逻辑一 度的操作本性Ⅰ 操作建构与理性内化Ⅱ 中国传统的缺失Ⅲ John Dewey的工具主义二 度的辩证智慧Ⅰ 由操作层到存在层Ⅱ 中国范畴维护生存的特色Ⅲ“先验心理学”三 度与个体创造Ⅰ 由度到美与形式感受Ⅱ 人和宇宙共在与自由直观Ⅲ 美学作为**哲学与物自体问题(上)下篇 关于情本体一 心、性为本还是情为本?Ⅰ 道德律令与理性凝聚Ⅱ 宋明理学追求超验的失败Ⅲ道德的人是“*终目的”?二 什么样的情?Ⅰ Abrham的杀子与中国的孝一仁Ⅱ “未知死,焉知生”与“未知生,焉知死”Ⅲ 宗教经验种种三 情本体在今日Ⅰ 还有情吗?Ⅱ 有、空、空而有Ⅲ 美学作为**哲学与物自体问题(下)有关伦理学的答问一 情本体、两种道德与立命(2006)Ⅰ 人性能力Ⅱ 权利与善谁优先Ⅲ“道始于情”Ⅳ立命:上帝拯救还是自己拯救?二 谈“恻隐之心”(2007)实践美学短记一(2004)Ⅰ 美感双螺旋与人的自然化Ⅱ 艺术终结与审美文化二(2006)Ⅰ 审美与艺术Ⅱ 审美与人性Ⅲ 审美形而上学哲学自传(2003)

封面

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书名:人类学历史本体论

作者:李泽厚

页数:361

定价:¥33.8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806883471

PDF电子书大小:9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