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滞聚与流散: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研究

本书特色

[

学科之眼与学科视野作为一个日常用语,人们通常是在对“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的“大小”加以比较的基础上使用“视野”这个词的。比如,对于“全局视野”、“视野”、“开阔的视野”的强调或呼吁,总是同对于“局部视野”、“民族视野”、“狭窄的视野”的反思与批评联系在一起的。

]

前言

[

一、学科之眼与学科视野作为一个日常用语,人们通常是在对“眼睛看到的空间范围”①的“大小”加以比较的基础上使用“视野”这个词的。比如,对于“全局视野”、“视野”、“开阔的视野”的强调或呼吁,总是同对于“局部视野”、“民族视野”、“狭窄的视野”的反思与批评联系在一起的。在这里,涵包更“大”的视野通常被视为要优于涵包相对较“小”的视野,视野的大小往往被视同于目光的长短,甚至被视同于心胸的宽窄,带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这样一种日常用法并不适用于学术研究,尤其是很难适用于对学科特性的分析。其原因在于,不同的学科都有其自己的“眼睛”,即所谓“学科之眼”。这些学科之眼本身是自足的,是不依附于其他的学科之眼的,它们相互之间具有不可比性。用这些不同的学科之眼所“看到的空间范围”——亦即所形成的“学科视野”——也就具有了不可比性,无所谓哪个学科的视野宽,哪个学科的视野窄。

  比如,在笔者看来,政治学使用的是“权力”之眼,经济学使用的是“利润”之眼,这便是两种不同的学科之眼。权力之眼看到的是与权力的形成及运作有关的一切现象,如此而构成政治学的学科视野,或日政治学的空间范围。利润之眼看到的则是与利润的产生及分配有关的一切现象,如此便形成经济学的学科视野,或日经济学的空间范围。在这两种学科视野——学科的空间范围——中,一个单位、一个地区、一个国家或者整个国际社会都可成为审视对象。在这个意义上,政治学视野与经济学视野便没有宽窄之分。

 一步来看,当政治学与经济学把目光投向同一个单位、同一个地区、同一个国家或者整个国际社会时,各自搜寻的目标是不同的。政治学搜寻的是上述单位、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中的“权力”现象,或者说所关注的是这些“空间范围”的政治学层面;经济学搜寻的则是这些单位、地区、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中的“利润”现象,或者说所关注的是这些“空间范围”的经济学层面。这样,在不同的学科之眼的审视上相同的空间范围(群体、地区、国家、国际社会等)实际上便具有了不同的内涵。确切地说,在各自的学科之眼的审视下,不同学科所看到的其实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学科自身的空间范围,或者说形成的是本学科自己的视野。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作者在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成果,对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背景、实践以及理论解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目录

社会学视野中的教育(代序)
**章 导论
一、确定议题的过程
二、几个概念的界定
三、已有研究述评
四、理论视角及分析框架
五、研究方法
第二章 相关背景
一、地方权力结构的变化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分权化改革
三、地方政府利益及其竞争
第三章 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实践
一、无锡市经济、社会简况.
二、“管办分离”改革前的无锡市教育治理模式
三、无锡市教育治理模式“管办分离”改革
四、上海浦东教育“管办评联动”机制改革
五、两相对比
第四章 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理论解释
一、政府职能定位的几个基础性认识
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改革的分析
三、激励与地方政府教育治理
四、地方政府自主性的扩大
五、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的移植
六、影响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因素
七、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机制
第五章 结语
一、回头看研究
二、评说研究对象
三、理性对待外来的模式
四、为官僚制正名
五、走向“社会参与型”教育治理模式变革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封面

权力的滞聚与流散: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研究

书名:权力的滞聚与流散:地方政府教育治理模式变革的研究

作者:庄西真 著

页数:300

定价:¥32.0

出版社: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2-01

ISBN:9787811018349

PDF电子书大小:15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