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危机报道:原理与策略

节选

[

《媒体危机报道:原理与策略》内容简介:随着现代社会危机现象频繁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必须面对的日常性报道对象。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方案》,对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2007年1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生效。这从制度层面为各级机构、各大单位开展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了法律基础。近年来,中央政府也一再要求各级部门制定自己的减灾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得到应用,这是一个新课题。

]

相关资料

[

插图:在社会需求的重负下,媒介的脆弱性毕现无余,这就是媒介化的风险。换句话说,在媒介化社会中,媒介自身也在塑造风险。国内学者庹继光认为,媒介化风险的主要特点在于,传媒因其社会信息沟通中介的特殊角色而发起了风险,这一点又突出地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传媒本身无中生有地挑起风险,制造社会恐慌或混乱;二是传媒在传播既有社会风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大或缩小,使已有的风险无法准确反映,传媒失去了预警的功能,转而成为风险的参与制造者。前者是传媒主动担当了新的社会风险的“发动机”,后者则表现为传媒充当了已有社会风险的“助推器”。国内学者马凌认为,媒介化风险主要也来自媒介结构性风险,包括媒介技术风险、媒介信息风险、媒介知识风险、媒介舆论风险、媒介政治风险等方面。媒介技术风险又可以划分为媒介依赖风险和媒介创新风险。而媒介信息风险主要体现为信息控制机制的缺失导致的信息泛滥、噪音增加等意义减损情况。媒介知识风险则体现为媒介对知识解释的不充分、不准确、不平衡的状况所导致的“误导公众”的后果。媒介舆论风险主要在于媒介对于舆论形成、发展的巨大影响力如果失控容易成为群体非理性的动力。媒介政治风险主要体现在通过风险议题的设置而为资本服务①。张涛甫则对舆论风险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思考,认为社会结构转型、全球化、媒介技术与制度等因素加剧了当下人类社会的舆论风险。在风险社会中,媒体作为越来越重要的力量,在风险监测与控制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②。大众媒介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担当着不同的重任,其每一种角色职能的不当发挥都有可能导致一定的风险。首先,从社会大系统来讲,媒介是核心、枢纽和关键。作为信息社会的枢纽,社会运转高度依赖媒介网络,一旦媒介网络本身出现致命缺陷,社会系统将面临瘫痪崩溃的危险。

]

本书特色

[

《媒体危机报道:原理与策略》是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

作者简介

[

王朋进,江苏淮安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毕业,现为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媒体传播系教师。从事新闻传播学研究10余年,发表专业研究论文40多篇、20多万字。研究领域涉及传播效果、舆论学、危机传播管理、组织的媒介形象、网络舆论、电视媒介等,在诸多方面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参与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改版和策划工作以及相关领域研究课题多项。颜彦,辽宁大连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毕业,主任编辑。2000年至2009年,任新华社《半月谈》经济编辑,策划编辑的近十篇稿件获新华社社级好稿。现在中国光大集团新闻及公共关系处工作。高世屹,山东聊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博士毕业,现在国家机关工作。专著《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学研究》,由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

目录

导言**章 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概述**节 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理论基础第二节 国外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综述第三节 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第二章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预案**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预案的重要性第二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预案的内容构成第三节 制定《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应急预案手册》第四节 案例研究——新华社突发公共事件报道预案分析第三章 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节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危机舆论形成规律第二节 重大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的基本原则和准备第三节 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言人第四章 重大突发事件的媒体采访**节 重大突发事件的信息传播管理机制第二节 重大突发事件采访的基本原则和要求第三节 重大突发事件采访报道中的伦理冲突第五章 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策略**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呈现方式第二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可信度追求第三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平衡性要求第四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体竞争第五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新媒体环境第六章 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效果评估**节 传播效果评估概述第二节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的传播效果模型和评估体系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附录1: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准备附录2:美国联邦应急总署对新闻媒体采访抗灾救灾的管理规范附录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信息发布和接受媒体采访工作的通知参考文献

封面

媒体危机报道:原理与策略

书名:媒体危机报道:原理与策略

作者:王朋进

页数:205页

定价:¥14.0

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3-01

ISBN:9787811107470

PDF电子书大小:13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