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儿科医案

节选

[

nbsp;   言
    中医医案自古有之,它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的一个特色
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对中医学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中医临床有重要的
参考和借鉴作用。    一
    中医医案,古称“诊籍”,是医生用来记录本人或他人诊疗疾病的原始资料,它
包含了病人的发病过程、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分析、治疗用药
以及心得体会等所有内容。自宋代许叔微著《伤寒九十论》开“中医医案”之肇始。
以后,医案专著渐渐问世,至明清达到了高峰。据不完全统计,仅清代的医案专著
就有200余部。其中*著名的如明代江王整父子编撰的《名医类案》,收集了明代以
前的200余家2 300余则医案,集明代以前医案之大成;清代魏之绣编撰的《续名医
类案》不仅补充了清代的医案,而且对明以前的医案进行了重订和补充。民国以
后,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医案专著更是层出不穷。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党的
中医政策的关怀下,各地都开展了抢救、总结、继承老中医经验的工作,相继整理出
版了一批名老中医的“医案、医话和医论”。值得一提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鲁兆麟
教授近年主编的大型医案专著《二续名医类案》,收集了部分《续名医类案》未收录
的医案和该书成书之后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已故的名医医案,共选录近300名医家
的医案约15 000则,是近年出版的一部巨型医案学专著,对研究清代至民国名医
的学术思想和l临床经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这些大型医案学专著均很少
对名医的医案逐个进行点评和分析。
    中医医案可谓汗牛充栋,浩如烟海,要想在这如烟如海的医案中很快查到自己
所需要的病案资料,并非是一件易事。不少人为了寻找一点资料,往往不得不花费
较多的宝贵时问到图书馆或书店去“大海捞针”。为了更好地帮助中医药临床工作
者和医案研究者对中医历代名医医案,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我
们在对历代名医医案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自汉代至新中国成立初期200余位名
 医治疗效果明显、证理法方药资料较全、有代表性的中医妇科医案和中医儿科医
案。按医家生卒年代的顺序,对每案进行证候分类,并在每案之后加编者按语,对
该案进行分析、讨论和点评,以期对读者有所帮助和启发。对少数古代医案不足的
病证以及当代名医疗效显著的病案,也进行了选编收录。病证名是以*新版高等
中医药院校中医学专业全国统编教材《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的病证名而确
定,但对于某些内涵与现代中医学病证名称不完全相符的病证,则仍然保留了传统
的命名。这样,既有利于与现行教材相对应,又保持了其原貌。因此,本书也可以
作为中医药院校《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教学的辅助用书。
    为了保持原著的原貌,医案中的药物计量单位未作统一,药名的使用也遵原
文,保持某些异名,所录医案均在医家之后注明出处,以便读者查阅原著。限于编
者的水平和收集资料的局限,不少优秀医案难免漏选,书中也会有一些不妥甚至错
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2007年12月

,

第七节小  产
一、孙文垣医案
血虚有热妊娠下血案(《续名医类案》)
    治侄孙妇三孕而三小产,六脉滑数,乃气虚血热也。因血频下,甚恐怖,终刚囗
卧,稍起血即大下,与生地、白芍、白术、地榆、桑寄生、续断、甘草、升麻、椿根白皮、
黄柏、条芩,服之血三日不来,惟白带绵绵下,因起身稍劳血复行,谓血滑已久,若不
涩必不能止。又血海甚热,亦肝风所致,防风子芩丸正与病对,宜制与之,又制白芍
六两,侧柏叶、条芩各三两,防风、椿根白皮各二两,蜜丸服之,逆血止,胎安。足月
产子,此后绝无胎滑之患,后遇此症,第用此法,皆验。
    按:此案妊娠下血是因血虚有热、滑胎小产所致,治以养血清热保胎。若兼肝
风内扰,则又当兼以祛风。防风子芩丸清热凉血祛风,与本案合拍,故能取效。临
床对血热夹风所致的滑胎,此方应有验。
二、李用粹医案
    气血两虚夹寒案(《旧德堂医案》)
    李元吉妻,半产后,血崩如注,头晕眼暗,饮食少进,晕不苏,一日数次,延予治
之。予日:血脱益气,阳生阴长,《灵枢》之旨也。况阳为阴之使,阴为阳之守。今
久患崩中,宜乎几微之时而欲绝,奚能固其内守之阴?所以经流不竭,皆阳气不能
卫外故也。若徒事养阴止涩,是人已入井而又投之以石耳。用补中益气汤加五味、
艾叶服之,势不稍衰。于思古语云:大虚必夹寒。再以人参一两,熟附一钱煎成呷
下。乃熟睡片时,醒来晕减神清,后以养荣汤去肉桂,加附子调理而安。
    按:气为血帅,半产崩漏,失血过多,气随血脱,气血两虚,虚极生寒,故以补中
益气汤重用人参益气固脱,附子补火升阳,五味滋阴涩精,艾叶温经止血,则阳气内
收,经血止矣。
 三、汪廷元医案
    中气下陷案(《广陵医案摘录》)
    程少繇兄令眷小产后,外寒内热,头痛食少,恶露淋漓,不断溏泄,日夜多次,汗
出不寐,腰脊酸疼,左脉濡小,而右更软弱。予谓:心脾内虚,奇经失职,延绵时日,
必成蓐劳;察症凭脉,则血病,由于气病,皆中气下陷不能升举其阳也;惟用甘温以
补气,气旺则清升浊降,阳生阴长,而诸病皆可愈矣;此李东垣补中益气之识,所以
超出群贤也;今即用此汤,加枣仁以宁心,赤石脂以固下,鹿角霜以通奇;三味亦皆
甘温补气妙品,可以相得益彰矣。数服而效,半月复初。
    按:小产后,清阳下陷,摄纳无力,致恶漏不断。惟用甘温补气,升举其阳,则
清升浊降,阳生阴长,而诸病皆可愈矣。故用补中益气加味处之,效果明显。
四、张锡纯医案
    肾气不固,胃气不和案(《医学衷中参西录》)
    天津张姓妇年二十六岁,流产之后胃脘满闷,不能进食。病因:孕已四月,自
觉胃口满闷,倩人以手为之下推,因用力下推至脐,遂至流产。
    证候:流产之后,忽觉气血上涌充塞胃口,三日之间分毫不能进食。动则作
喘,头目眩晕,心中怔忡,脉象微弱,两尺无根。诊断:此证因流产后下焦暴虚,肾
气不能固摄冲气,遂因之上冲。夫冲脉原上隶阳明胃府,其气上冲胃气即不能下降
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是以胃中胀满,不能进食。治此等证者,若用开破之药开之,
胀满去而其人或至于虚脱。宜投以峻补之剂,吏用重镇之药辅之以引之下行,则上
之郁开而下焦之虚亦即受此补剂之培养矣。处方:   
    大潞参四钱,生赭石(轧细)一两,生怀山药一两,熟怀地黄一两,玄参钱,净
萸肉八钱,炒紫苏子三钱,生麦芽三钱。共煎汤一大盅,分两次温服下。
    效果:将药煎服一剂,胃中豁然顿开,能进饮食,又连服两剂,喘与怔忡皆愈。
    按:按方中用生麦芽,非取其化食消胀也。诚以人之肝气宜升,胃气宜降,凡
用重剂降胃,必须少用升肝之药佐之,以防其肝气不舒。麦芽生用原善舒肝,况其
性能补益胃中酸汁,兼为化食消胀之妙品乎。
五、周镇医案
    气血瘀滞案(《周小农医案》)
    秦某之妻,马山。丁巳秋因跌仆半产,延至十一月,已百日矣。小腹痛,溲淋
便艰,纳食亦呆。此因瘀滞凝塞子宫,气机亦滞。全当归、金铃子、玄胡、小茴、乌
药、乳香、牛膝、蒲黄、五灵脂、两头尖、山甲片、刘寄奴。另用血竭、琥珀、没药,研
服。二剂,小腹板滞已松,痛犹未退,溺淋仍滞,脉甚细涩。瘀滞阻塞,水道不通。
复拟全当归、抚芎、玄胡、蒲黄、五灵脂、枫果、木通、乳香、橘络、红花、桃仁、花蕊
石、琥珀、没药、甲片。另润肠丸。二便渐通,小腹痛偏于左,溺尚不爽。复用归
尾、蓬术、赤芍、橘核、玄胡、炙乳没、蒲黄、鼠矢、乌药、川楝、鸡血藤、海金沙、石
韦。渐愈。
    按:本例因跌仆小产,瘀血留滞胞宫,气机流通不畅所致,故以活血化瘀为主,
血行而达气机,自然痊愈。
    第八节滑  胎
一、林佩琴医案
    脾肾不固,中任受损案(《类证治裁》)
    眭氏。孕五月屡堕,翁商之,予谓孕逢五月,足太阴脉养胎,想脾血素亏耳。若
获孕,先二三月预服固摄之剂。用胎元饮:参、苓、术、草、地、芍、归、陈、杜仲、续
断、砂仁、菟丝、芡实、姜、枣,水煎,每月服五七剂。胎遂固,生一子,仅绵一线,后竟
不孕。
    按:屡孕屡堕者,古人譬之以枝枯则果落,藤萎则花落是也,此乃肾气不足,后
天失养,又重伤冲任所致。当此之时应以滋补脾肾为要务,则肾旺能载胎养胎,脾
旺血足能养胎,故生子。

]

封面

中医妇科.儿科医案

书名:中医妇科.儿科医案

作者:马超英

页数:309

定价:¥35.0

出版社: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4-01

ISBN:9787811210477

PDF电子书大小:14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百度云下载:http://www.chendianrong.com/pdf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