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

本书特色

[

《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揭示了魏晋文学改变两汉以来一直作为儒学附庸的屈从地位,进而走向与儒学并峙、互融的历史进程。其首先弄清了魏晋文学与儒学发生关联的条件及表现,然后分上、中、下三编各有侧重的进行阐述。本书上编集中探讨魏晋王室的兴儒举措及对士风的督导作用,中编集中探讨魏晋文士的儒学思想及创作中的儒学意蕴,下编则主要从儒家文艺批评思想中汲取若干命题,考察其在魏晋时代演化及对文坛的影响。全文骨架坚实,叙述眉目清晰,尤其中编对于个体作家的儒家思想及文风特色的解析实为全书写作的基础,其详尽分析了21位魏晋作家的儒学思想构成和文风样貌,在此基础上对魏晋儒学环境、兴儒举措、私学发展、儒家文艺批评理论等对士格、士风、文风的建构作用,进行了宏观又客观的叙述。

]

内容简介

[

NULL

]

作者简介

[

孙宝,1980年生,山东淄博人。2008年博士毕业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2011年至2013年于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按期出站。自2008年至今,在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该院副教授。已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整理点校古籍2部。

 

]

目录

序绪论 **节 选题意义、研究范围、思路与研究综述 第二节 魏晋儒学对文学的影响及其表现上编 魏晋儒运兴替与士风建构 **章 汉末儒风转换与建安文坛 第二章 三国儒学建设及对文学发展的促动 **节 曹魏儒学建设与皇室文学的儒学特质 第二节 孙吴儒学建设与对文事活动的推动 第三节 蜀汉儒学建设与对文事活动的推动 第三章 西晋儒学建设与崇儒文风 **节 魏、吴、蜀易代之际的儒风与文风 第二节 西晋的儒学发展与士人心态 第四章 东晋儒学混融与文风演进 **节 东晋儒学文化型态与士风 第二节 儒学融通与东晋文运的演进中编 魏晋文士儒学思想特质及文格建构 **章 三国文士儒学文艺思想与创作 **节 《中论》与徐斡儒化文风 第二节 王肃儒学文艺观与曹魏文坛 第三节 何晏儒学文艺思想与创作 第四节 儒玄嬗进与阮籍沉郁睿哲赋风的形成 第五节 经韵儒趣与嵇康“清峻”文风的形成 第六节 薛综儒学文艺思想与家族文学创作 第七节 秦宓、郤正儒学文艺思想与创作 第二章 西晋文士儒学文艺思想与文学创作 **节 杜预的儒家文艺观及其文学实践与影响 第二节 陆机的儒风旨趣及其繁缛风格的形成 第三节 傅玄儒学文艺观的内涵及其表现 第四节 傅成家风与魏晋文风流变 第五节 “左思风力”的儒学意蕴及其审美构成 第六节 潘尼、“三张”、挚虞的儒学思想意趣与创作 第三章 东晋文士儒学文艺观及其创作 **节 葛洪儒学文艺思想与创作 第二节 范宁及家族后进成员的儒学文艺思想与创作 第三节 陶渊明的“六经”观及其文风建构下编 儒家文艺批评思想在魏晋文坛的应用和发展 **章 儒家情性说对魏晋情、物交感论的影响——以陆机《文赋》为中心视角 第二章 儒家诗教观与魏晋诗风递变 第三章 《周易》与魏晋诗风演进 第四章 儒家自然观与魏晋田园、山水诗 **节 魏晋田园意识与田园诗创作 第二节 儒家山水自然观与魏晋山水诗的演进 第五章 魏晋赋颂创作及其儒学意蕴 **节 儒运迁转与汉晋骚体赋体式演进 第二节 魏晋颂的诗化与诗教顺美意识的固化 第三节 儒家政教文艺观与魏晋赋格建构 第六章 魏晋应用文体创作与其儒学内涵 **节 魏晋政治性应用文体的儒学意蕴 第二节 魏晋军事性应用文体的儒学文体渊源与创作 第三节 魏晋学术性应用文体的儒学意蕴 第四节 魏晋日常生活性应用文体的儒学意蕴结语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封面

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

书名: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

作者:孙宝著

页数:468

定价:¥75.0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020104796

PDF电子书大小:15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儒学嬗变与魏晋文风建构》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