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

本书特色

[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旨在为推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的发展而献出微薄之力。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介绍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的经验和体会,收集当前有关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较新资料,全面阐述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的特点和建设与应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共16章,包括: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概论、建设总体规划、网络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系统、gis共享平台、数据中心,交通运输管理机构电子政务工作平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监测系统、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综合运行分析系统,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安全保障系统、机房建设、检测与验收、建设与运行管理、典型案例介绍。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观点前瞻、面向实际、深入浅出、图文并茂、重于应用,《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以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为主线,涵盖了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全过程、全方位的内容。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可供各省(区、市)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各级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类信息系统工程设计与建设企业等参考,也可作为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材料。

]

目录

第1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概论1.1 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的内涵1.1.1 整合的内涵1.1.2 服务的内涵1.1.3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的内涵1.2 “十一五”我国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发展的成绩辉煌1.2.1 加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管理系统建设,通行效率明显提高1.2.2 加强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信息服务水平明显提升1.2.3 加强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管理服务系统建设,市场监管能力明显增强1.2.4 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和应急系统建设,保障能力明显提高1.2.5 加强信息化发展条件建设,发展环境明显改善1.3 交通运输部信息化建设硕果累累1.4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1.5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1.5.1 解决各地“信息孤岛”现象势在必行1.5.2 实现业务协同需要整合全行业信息资源1.5.3 交通运输部重拳推行信息资源整合服务工程1.6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和要求1.6.1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路1.6.2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1.7 信息资源整合模式1.7.1 硬件整合模式1.7.2 数据整合模式1.7.3 业务流程整合模式1.8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1.8.1 省级交通运输数据中心初步建成1.8.2 行业管理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1.8.3 省级交通运输数据服务体系初步形成1.8.4 行业数据标准和规范得到完善1.8.5 提高了应用业务的整合程度1.9 “十二五”我国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的发展计划1.9.1 发展需求1.9.2 总体目标1.9.3 具体目标1.9.4 建设重点1.9.5 实施效果1.10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融入新技术的展望1.10.1 探索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云”1.10.2 把物联网技术引入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第2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2.1 体系建设目标、原则与服务对象2.1.1 体系建设目标2.1.2 体系建设指导思想2.1.3 体系建设原则2.1.4 体系的服务对象2.2 体系的总体结构2.2.1 结构层次2.2.2 三大保障体系2.3 体系的建设任务2.3.1 整合网络资源2.3.2 整合数据资源2.3.3 建设应用支撑系统2.3.4 完善业务应用系统2.3.5 开发整合业务应用系统2.3.6 前端展现层建设2.4 体系的建设与运行保障机制2.4.1 建设保障机制2.4.2 运行保障机制第3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网络系统3.1 网络系统概述3.1.1 网络系统总体规划3.1.2 网络系统服务分区规划3.1.3 网络系统功能分区3.1.4 网络分层规划3.2 交通网络系统设计3.2.1 设计的基本思路3.2.2 总体要求3.2.3 设计原则3.2.4 设计要点3.2.5 ip地址及路由规划3.2.6 网络负载均衡3.2.7 网络管理3.3 交通运输部系统网络建设简况3.3.1 总体情况3.3.2 政务内网3.3.3 政务外网3.3.4 全国高速公路信息通信网3.4 省级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网络建设案例3.4.1 网络系统概述3.4.2 内网建设3.4.3 外网(专网)建设3.4.4 网络路由策略3.4.5 ip地址规划3.4.6 ip地址方案3.4.7 虚拟局域网(vlan)规划3.4.8 服务质量(qos)策略方案3.4.9 主要网络设备配置第4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基础支撑硬件系统4.1 基础支撑硬件系统概述4.1.1 概述4.1.2 硬件系统的总体规划4.2 主机系统4.2.1 概述4.2.2 主机系统的种类4.2.3 主机系统设计4.2.4 服务器集群4.2.5 负载均衡4.3 存储与备份系统4.3.1 概述4.3.2 结构与功能4.3.3 存储系统的选择4.3.4 备份策略及备份系统的选择4.4 呼叫中心系统4.4.1 概述4.4.2 结构与功能4.4.3 cti呼叫中心服务器4.4.4 呼叫中心系统特点4.5 短信平台4.5.1 概述4.5.2 短信平台分类4.5.3 短信平台结构4.5.4 短信平台功能4.5.5 短信平台优点4.5.6 短信平台缺点4.6 终端系统4.7 视频会议系统4.8 省级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硬件系统建设案例4.8.1 主机与存储系统建设4.8.2 视频会议系统4.8.3 监控视频资源整合系统第5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基础支撑软件系统5.1 it基础技术架构5.1.1 概述5.1.2 soa5.1.3 技术开发架构5.1.4 软件架构设计5.2 esb中间件软件5.2.1 概述5.2.2 esb中间件软件功能5.2.3 esb架构5.2.4 esb的应用特征5.3 工作流平台5.3.1 概述5.3.2 工作流平台功能5.3.3 工作流平台结构5.3.4 工作流参考模型5.3.5 工作流平台的特点5.4 portal门户5.4.1 概述5.4.2 portal门户结构及功能5.4.3 portal门户的特点5.5 应用支撑系统5.5.1 数据库管理系统5.5.2 应用服务器中间件5.5.3 数据交换与整合软件5.5.4 数据分析软件第6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gis共享平台6.1 概述6.1.1 什么是交通gis共享平台6.1.2 建设交通gis共享平台的必要性6.1.3 建设内容6.1.4 交通gis共享平台的基本应用6.1.5 用户分析6.1.6 相关术语6.1.7 相关标准规范6.2 总体设计6.2.1 系统目标6.2.2 支撑体系6.2.3 总体架构6.3 关键技术6.3.1 服务式gis6.3.2 ogc互操作规范6.3.3 空间数据库引擎6.3.4 公路水路一体化6.3.5 rest服务6.3.6 地图缓存6.4 数据资源组织6.4.1 基础地理数据6.4.2 交通专题数据6.4.3 元数据6.4.4 基本技术指标6.5 制作公路水路“一张图”6.5.1 数据清洗6.5.2 格式转换及坐标转换6.5.3 数据加工6.5.4 专题图层加工6.5.5 缓存制作6.5.6 标准规范6.5.7 公路水路地图整合6.6 交通地理信息服务6.6.1 gis通用组件服务6.6.2 数据共享服务6.6.3 交通业务专题服务6.6.4 专题图服务6.7 应用系统6.7.1 空间数据管理与更新子系统6.7.2 交通gis共享平台信息服务子系统第7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数据中心7.1 数据中心概述7.1.1 数据中心内涵7.1.2 建设目标7.1.3 建设任务7.1.4 建设的原则7.1.5 建设遵循的标准规范7.2 数据中心结构7.2.1 总体结构7.2.2 逻辑结构7.2.3 技术框架7.3 数据中心规范体系7.4 数据资源规划7.4.1 数据资源规划的定义7.4.2 数据资源规划的目的与意义7.4.3 数据资源规划内容7.4.4 数据资源规划原则7.4.5 数据资源规划思路7.5 数据资源库7.5.1 数据资源库建设要求7.5.2 整合数据库7.5.3 数据仓库7.5.4 元数据库7.6 数据采集交换体系7.6.1 数据采集交换概述7.6.2 数据采集交换原则7.6.3 数据采集交换方案分析7.6.4 数据采集交换模式分析7.6.5 数据采集交换流程7.6.6 数据采集交换平台7.7 数据服务应用体系7.7.1 服务应用体系建设原则7.7.2 服务应用体系结构7.7.3 数据服务内容7.8 数据管控体系7.8.1 数据管控体系总体结构7.8.2 元数据管理7.8.3 数据标准管理7.8.4 数据质量管理7.8.5 配套保障体系7.9 数据中心建设7.9.1 数据中心建设总体思路7.9.2 数据中心建设过程第8章 交通运输管理机构电子政务工作平台8.1 概述8.1.1 建设目标8.1.2 总体设计思路8.1.3 遵循的法规及标准8.1.4 平台结构8.1.5 应用系统间接口8.1.6 政务办公平台功能8.1.7 用户对象8.1.8 建设要求8.2 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外网(专网)办公平台8.2.1 概述8.2.2 需求分析8.2.3 功能需求8.2.4 非功能需求8.2.5 接口需求8.3 交通运输管理机构外网门户网站8.3.1 概述8.3.2 功能需求8.3.3 实现方案8.3.4 网站后台功能8.3.5 界面展示8.3.6 非功能需求8.4 办公自动化系统8.4.1 概述8.4.2 技术架构8.4.3 功能需求8.4.4 非功能需求8.4.5 界面展示第9章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运行监测系统9.1 系统概述9.1.1 系统任务9.1.2 系统需求9.1.3 系统服务对象9.2 系统的架构、流程、接口及建设任务9.2.1 系统的架构9.2.2 系统流程9.2.3 系统接口9.2.4 系统建设任务9.3 公路日常运行监测与预警9.3.1 监测与预警内容9.3.2 公路网运行状态监测9.3.3 设施运行情况监测9.3.4 公路交通突发事件监测9.3.5 路政与养护情况监测9.3.6 路网运行综合分析与查询9.3.7 报警阈值设置9.4 水路日常运行监测与预警9.4.1 监测与预警内容9.4.2 港口码头运行情况监测9.4.3 航道运行情况监测9.4.4 船舶动态实时监测9.4.5 航标实时监测9.4.6 水路运行综合分析与查询9.4.7 报警阈值设置9.5 基建项目监测9.5.1 监测内容9.5.2 系统功能9.5.3 建设目的9.6 视频监测管理9.6.1 监测内容9.6.2 视频列表管理9.6.3 视频监控管理9.6.4 视频录像管理9.6.5 视频照片管理9.6.6 移动视频管理9.6.7 界面设计示例9.7 日常值守管理9.7.1 值班管理9.7.2 信息接报9.7.3 gis标注9.7.4 信息发布9.7.5 界面设计示例9.8 信息上传下达9.8.1 热线电话9.8.2 传真9.8.3 短信平台9.8.4 视频会议9.9 初步应急处置管理9.9.1 交通事件类别9.9.2 应急处置9.9.3 数字化预案体系9.9.4 应急事件管理第10章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10.1 系统概述10.1.1 系统任务10.1.2 系统需求10.2 系统的服务对象10.2.1 有出行需求的社会公众10.2.2 出行信息服务商或公益团体10.2.3 运输及其相关企业10.3 系统的结构、流程、接口与建设任务10.3.1 系统结构10.3.2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数据流程10.3.3 系统接口10.3.4 公众出行信息服务10.3.5 系统建设任务10.4 内容管理子系统10.5 出行网站子系统10.5.1 新闻公告10.5.2 交通出行10.5.3 电子地图服务10.5.4 交通快讯10.5.5 交通信息查询服务10.5.6 特色旅游10.5.7 出行常识10.5.8 综合服务10.6 呼叫中心子系统10.6.1 功能10.6.2 呼叫中心建设运营方案10.7 呼叫中心系统结构10.7.1 系统架构10.7.2 网络架构10.7.3 呼叫中心业务功能10.8 短信平台10.8.1 短信平台结构10.8.2 政务系统短信平台10.8.3 公众短信服务子系统10.8.4 短信平台接入方案10.9 交通广播10.9.1 概况10.9.2 交通广播建设方案10.9.3 交通与广电合作方案第11章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行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11.1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方法概述11.1.1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概念11.1.2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方法11.1.3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模型11.2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需求分析11.2.1 支持政府决策11.2.2 服务交通企业11.3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总体结构11.3.1 系统概述11.3.2 系统基本结构11.3.3 总体技术架构11.4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主题数据组织11.4.1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主题数据库11.4.2 数据填报11.5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系统设计11.5.1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内容11.5.2 行业综合运行分析主题设计11.6 行业运行分析系统的建设11.6.1 建设步骤11.6.2 承载的设备与运行环境11.6.3 选用的工具11.6.4 与数据中心、其他系统的关系第12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安全保障系统12.1 安全系统概述12.1.1 安全系统需求12.1.2 安全系统设计思路12.2 信息安全防护等级12.2.1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12.2.2 按照三级标准来建设12.3 物理环境安全12.3.1 机房环境安全12.3.2 机房设备安全12.4 链路和网络安全12.4.1 网络安全需求12.4.2 网络安全规划12.5 计算机系统安全12.5.1 计算机系统安全需求12.5.2 计算机系统安全规划12.6 应用安全12.6.1 数据传输安全12.6.2 安全审计12.6.3 业务日志12.6.4 应用安全保密12.7 安全管理12.8 容灾备份12.8.1 概述12.8.2 数据备份与容灾的关系12.8.3 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12.9 安全保障系统案例12.9.1 网络边界安全设备部署12.9.2 网络漏洞安全设备部署12.9.3 终端防病毒安全设备部署12.9.4 数据库审计安全系统部署第13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机房建设13.1 机房建设概述13.1.1 机房的组成13.1.2 机房的基本要求13.2 机房建设遵循的标准与规范13.2.1 遵循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13.2.2 机房建设遵循的相关标准与规范13.3 机房环境规划13.3.1 机房环境概述13.3.2 机房规划13.3.3 平面设计13.3.4 设备布局13.3.5 技术处理13.4 机房电气系统13.4.1 机房供电系统概述13.4.2 机房供电系统设计13.4.3 ups电源技术13.4.4 机房照明13.4.5 机房防雷接地及安全供电13.5 机房空调系统13.5.1 机房空调的特点13.5.2 机房建筑平面与机房空调13.5.3 机房气流组织13.5.4 机房通风13.6 机房消防系统13.6.1 机房消防系统概述13.6.2 机房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3.7 机房弱电系统13.7.1 综合布线13.7.2 门禁和闭路监视13.7.3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13.7.4 控管中心13.7.5 系统集成13.7.6 kvm系统13.8 机房迁移13.8.1 机房迁移概述13.8.2 机房迁移流程13.8.3 机房迁移前期准备13.8.4 机房迁移方案13.8.5 机房应急迁移备份方案第14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检测与验收14.1 硬件的验收14.1.1 设备到货验收与托运14.1.2 工程实施现场设备交付14.1.3 硬件验收流程14.1.4 硬件验收提交的文档和报告14.2 应用系统软件的测试14.2.1 系统测试的安排布局14.2.2 测试阶段14.2.3 测试分工14.2.4 测试指标与评测标准14.2.5 测试提交的文档和报告14.3 第三方测试14.3.1 第三方测试目标14.3.2 第三方测试的意义14.3.3 与第三方测试机构的配合14.3.4 与第三方测试配合的内容14.3.5 与第三方测试配合的方式14.4 工程评审验收14.4.1 评审验收概述14.4.2 评审验收方法与范围14.4.3 评审验收流程14.4.4 评审验收工作内容第15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建设与运行管理15.1 概述15.2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15.2.1 组织领导保障15.2.2 政策法规保障15.2.3 技术支撑保障15.2.4 标准体系保障15.3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建设的管理15.3.1 工程建设前期管理的要点15.3.3 硬件设施的质量控制15.3.4 应用软件的质量控制15.3.5 工程建设的投资控制15.3.6 工程建设的进度控制15.4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的运行管理15.4.1 组织与制度管理15.4.2 设备管理15.4.3 软件管理15.4.4 技术文档管理15.4.5 场地设施管理15.4.6 网络平台的监管与维护第16章 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典型案例16.1 浙江省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首批示范点,先行成果佳16.1.1 浙江省交通信息整合目标16.1.2 浙江省交通信息整合阶段建设内容16.1.3 浙江省交通信息整合建设思路16.1.4 浙江省交通信息整合主要建设内容16.1.5 浙江省交通信息整合的主要特点16.1.6 经验体会16.2 山西省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数据为中心,综合效益好16.2.1 山西省交通信息整合概述16.2.2 山西省交通信息整合目标16.2.3 山西省交通信息整合主要建设内容16.2.4 山西省交通信息整合建设成果16.2.5 山西省交通信息整合的主要特点16.2.6 经验体会16.3 湖北省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突出抓应用,建管水平高16.3.1 湖北省交通信息整合概述16.3.2 湖北省交通信息整合建设目标16.3.3 湖北省交通信息整合主要建设内容16.3.4 湖北省交通信息整合建设成果16.3.5 湖北省交通信息整合的主要特点16.3.6 经验体会16.4 广西区交通信息整合服务体系——整合力度大,后发勇争先16.4.1 广西区交通信息整合概述16.4.2 广西区交通信息整合目标16.4.3 广西区交通信息整合主要建设内容16.4.4 广西区交通信息整合建设成果16.4.5 广西区交通信息整合的主要特点16.4.6 经验体会参考文献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封面

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

书名: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

作者:王劼耘

页数:607

定价:¥89.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7-01

ISBN:9787030377524

PDF电子书大小:140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公路水路交通信息资源整合与服务体系建设》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