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及其物种保护研究
本书特色
[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IUCN极危级保护物种。当前形势下,中华鲟的物种保护迫在眉睫。为了总结30多年来,我们在中华鲟物种保护研究中取得的成果,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研究组编写了《中华鲟及其物种保护研究》一书,该书主要分为四个大部分,共二十三章,内容主要涵盖了个体生物学、种群生态学、遗传学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就地和迁地保护措施等研究。
]
内容简介
[
中华鲟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II保护物种、IUCN极危级保护物种。当前形势下,中华鲟的物种保护迫在眉睫。为了总结30多年来,我们在中华鲟物种保护研究中取得的成果,长江水产研究所濒危鱼类保护研究组编写了《中华鲟及其物种保护研究》一书,该书主要分为四个大部分,共二十三章,内容主要涵盖了个体生物学、种群生态学、遗传学以及相应的政策法规、就地和迁地保护措施等研究。特别是在掌握中华鲟生殖洄游、产前栖息地分布及栖息地适合度的基础上,该团队分析和讨论了人类活动尤其是水利工程建设对中华鲟的洄游和栖息地选择产生的影响,并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提供了中华鲟就地保护的技术框架,提出了中华鲟的就地保护的努力方向以及一些亟待开展的研究工作。在迁地保护研究工作中,突破了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技术,实现了人工条件下保种。为从事水生动物保护、渔业资源管理和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高校师生提供了参考资料。
]
目录
目录第1部分 个体生物学1 形态特征与内部组织结构 31.1 外部形态特征 31.2 内部组织结构 61.2.1 骨骼系统 61.2.2 消化系统 81.2.3 呼吸系统 91.2.4 循环系统 91.2.5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 101.2.6 泌尿生殖系统 102 血液生理生化特征 132.1 血细胞特征及血液理化参考值 142.1.1 红细胞 142.1.2 中性粒细胞 142.1.3 淋巴细胞 152.1.4 嗜酸性粒细胞 152.1.5 单核细胞 162.1.6 凝血细胞 162.2 血液学和血清生化参考值 172.3 血液生化指标在生产、研究中的应用 242.3.1 血清生化指标用于降盐度梯度过程中华鲟生理适应的研究 242.3.2 用于中华鲟抗氧化力特征的研究 272.3.3 用抗氧化力指标监测水质质量的研究 292.3.4 用于性腺发育和健康评价的研究 292.3.5 用于产后亲本康复效果评价 323 配子形态与生物学特征 363.1 精子形态结构 363.2 精子基础生物学特征 383.3 卵子形态及生物学特征 434 早期发育 454.1 中华鲟胚胎发育 454.2 养殖中华鲟性腺发生与分化 514.2.1 性腺的发生 514.2.2 性腺的两性分化 524.2.3 温度对中华鲟早期性腺发育组织学和生理学的影响 554.3 中华鲟感觉器官的早期发育及其行为机能研究 604.3.1 眼睛的发育 604.3.2 化学感受器官的发育 684.3.3 侧线的发育 774.3.4 陷器的发育 814.4 中华鲟早期生活史阶段耗氧率研究 854.4.1 水温对中华鲟胚胎耗氧率的影响 854.4.2 不同发育阶段中华鲟胚胎耗氧率的变化 854.4.3 水温对中华鲟仔鱼耗氧率的影响 864.4.4 中华鲟仔鱼和稚鱼耗氧率的昼夜变化 864.4.5 不同规格的中华鲟仔鱼和稚鱼耗氧率的变化 874.4.6 中华鲟仔鱼和稚鱼窒息点的测定 875 早期生活史特征 895.1 早期行为 895.2 游泳行为 89第2部分 种群生态学6 自然种群概况 956.1 分布及生活史 956.2 产卵场 956.3 捕捞量 966.4 繁殖群体资源量 966.5 幼鱼资源量 967 自然种群特征及其资源变动 1007.1 自然种群特征 1007.1.1 种群结构 1007.1.2 繁殖群体结构变化 1037.2 繁殖群体资源变动 1058 长江中华鲟种群洄游特征 1078.1 中华鲟仔、稚、幼鱼的洄游 1078.2 中华鲟在海区的栖息和洄游 1098.3 中华鲟在长江中的生殖洄游 1109 自然繁殖 1149.1 自然繁殖时间与批次 1149.1.1 时间 1149.1.2 批次 1149.2 繁殖规模 1159.2.1 理论产卵规模 1159.2.2 实际产卵规模 1169.2.3 产卵效果 11710 产卵场及其微生境需求 11910.1 分布 11910.2 环境条件需求概述 11910.3 水文学环境 12010.3.1 水文状况对自然繁殖的影响 12110.3.2 三峡水库运行对自然繁殖的影响 12210.3.3 影响自然繁殖的关键水文因素 12310.4 地形地貌 12410.4.1 葛洲坝下产卵场地形地貌 12410.4.2 虎牙滩产卵场河床地形 12710.4.3 产卵场地形对自然繁殖的影响 13010.4.4 河势调整工程对自然繁殖的影响 13010.5 水力学环境 13110.5.1 1996~2003年产卵日流速场 13110.5.2 2004~2008年产卵期间流速场 13110.5.3 流速场对自然繁殖的影响 13411 产卵场模型 13511.1 历史产卵场地形 13511.2 产卵场地形的定量特征 13611.3 产卵场功能分区模型假说 138第3部分 保护遗传学12 鲟鱼类分类及系统发育关系 14313 染色体及遗传特征 14513.1 染色体数目 14513.2 染色体倍性 14614 中华鲟因组研究 14914.1 线粒体基因组 14914.2 全基因组 15015 分子标记在中华鲟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15215.1 分子标记在中华鲟种群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15215.2 外来鲟对中华鲟基因渗入的监测 15415.3 分子标记应用于中华鲟性别鉴定 15515.4 分子标记应用于中华鲟遗传研究中的困难及展望 15616 生殖调控及生殖细胞早期发育相关基因 15716.1 生殖调控相关基因 15716.2 生殖细胞早期发育相关基因 159第4部分 物种保护与管理17 中华鲟种群延续的致危因素 16517.1 长江大型水利工程 16517.1.1 大型水利工程对中华鲟种群影响的典型案例分析 16517.2 长江航运相关工程 17517.2.1 长江航运及航道整治工程实施现状 17517.2.2 长江航运及航道整治工程对中华鲟自然种群影响的典型案例分析 17917.3 长江及近海污染 18117.3.1 长江及近海污染状况 18117.3.2 长江及近海污染状况对中华鲟自然种群影响的典型案例分析 18317.4 长江及近海捕捞作业与非法捕捞 19217.4.1 长江及近海捕捞作业与非法捕捞状况 19217.4.2 长江及近海捕捞作业与非法捕捞状况对中华鲟自然种群的影响 19417.5 人类活动胁迫下中华鲟自然种群延续的危机 19418 保护政策概述 19619 就地保护 19919.1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19919.1.1 长江湖北宜昌中华鲟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19919.1.2 上海长江口中华鲟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20319.1.3 湖北长江天鹅洲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20519.1.4 湖北长江新螺段白暨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20819.2 产卵场保护 21119.2.1 产卵场的现状 21119.2.2 产卵场的受威胁因素 21119.2.3 保护措施建议 21219.3 增殖放流及其效果 21419.3.1 历年的增殖放流情况 21419.3.2 增殖放流效果 21620 迁地保护 21820.1 中华鲟的应急救护 21820.1.1 应急救护设备及药品 21920.1.2 应急救护设备及药品的使用方法 22120.1.3 中华鲟救护的一般步骤 22120.2 中华鲟的水族馆保育 22220.2.1 运输维护 22220.2.2 亲和训练 22420.2.3 摄食训练 22520.2.4 食性和食量 22720.2.5 中华鲟产后亲鱼的康复和护理 22721 繁育与人工保种 22921.1 人工保种 22921.1.1 养殖方式 22921.1.2 养殖调控 22921.1.3 中华鲟体检 23321.2 全人工繁殖 23721.2.1 后备亲鱼雌雄同步发育监控 23721.2.2 人工催产 23821.2.3 中华鲟全人工繁殖效果 23921.2.4 全人工繁殖中华鲟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23921.3 疾病防治 24021.3.1 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与治疗 24021.3.2 嗜水气单胞菌的感染与治疗 24321.3.3 外伤治疗 24521.3.4 应急救助 24521.3.5 摄食异物 24522 遗传资源保护 24722.1 配子保存 24722.1.1 精子保存 24722.1.2 卵子保存 24922.2 家系遗传管理 25022.3 雌核发育 25022.3.1 鲟形目鱼类雌核发育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25022.3.2 雌核发育在鲟形目鱼类遗传育种与保护方面的意义及应用 25122.4 生殖细胞移植 25223 物种保护前景 253参考文献 256附录 274附录一 中华鲟拯救行动计划(2015—2030年)275附录二 中华鲟种质标准 286附录三 中华鲟人工增殖放流技术规范 295后记 301
封面
书名:中华鲟及其物种保护研究
作者:危起伟
页数:328
定价:¥298.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6-01
ISBN:9787030607072
PDF电子书大小:3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中华鲟及其物种保护研究》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