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教育
节选
[
《文化与教育》乃汇集作者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诸问题的专论和演讲词而成,作者以其对中国文化精深闳大之体悟,揭示中西传统与路线之差异,指明中国文化现代转向之途径,并以教育实施之弊端及其改革为特别关心所在,寻求民族健康发育之正途。
]
相关资料
[
上卷中国文化与中国青年国人对于东西文化之讨论,已历有年矣。或主文化无分中外,唯别古今。秦以来之中国,实相当于西洋之中古时期,是不啻谓中国进化落后,再走一步始成现代化之西洋。其文化之先后,即文化之高下也。此盖本诸西洋进化派人类学家之主张。或谓中国当急速全盘西方化,此则视文化如商货,谓可携挟稗贩,自彼而至此。其意近于西国文化播散论者之见解。是果有当于东西文化之真象乎?抑切合于中国之实情乎?凡此姑皆不论。要之进化论与播散论之两派,已为西方谈文化者已往之陈言,迭经驳正,不足复据。盖此两说,有一共同谬误,即蔑视文化之个性是也。若就世界现存文化别类分型,则断当以中国。印度。欧西为三大宗,时贤主其说者以梁漱溪氏之《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为最著。梁书颇滋非难,然谓中印欧三方文化各有个性,则其论殆无以易也。夫文化不过人生式样之别名,举凡风俗习惯信仰制度,人生所有事皆属之。则世界各民族文化繁颐,居可想像。而必举中印欧为世界文化之三型者,盖论文化首当重二义:一者文化当为大群众所有,二则文化必具绵历性。当吾世而求其扩广群,历永世,可资衡论者,则无逾中印欧三方。而之三方者,又各自有其独特之个性,然而亦复有其共通之精神。其所独者不能外其通,亦必明其通而其所谓独者随以显。文化之通则,必在其大群众有以混其内部小我个己之自封限。自营谋。一切自私自利心,而能相互掬其真情以为群,夫而后其群乃可大,乃可以绵历而臻于久。否然者,分崩离析,如冰之伴,如花炮之爆放,刹那暂现,且不瞬息而解消以至于灭尽。其所以混小我封限营谋一己私利之心者,则仍必探本人之内心本性之所固有,就其当境呈露面为教。否则如沐猴而冠,其势亦不常。此人类内心本性所固有,而以混其小我封限营谋一己私利之心者,在孔门儒家则谓之仁。非仁无以群,非群无以久,非久无以化,非化无以成文。是为人类文化之大源,亦即人类文化之通性。而人心之仁之当境发露,则又时时随其年寿对境而有异。大较言之,青年少年则常见于孝,壮年中年则常见于爱,老年晚年则常见于慈。曰孝,曰爱,曰慈,皆仁也。青年无不知孝父母,壮年无不知爱配偶,老年无不知慈伦类。就其当境发露于不自觉之际,而亲切指点以为教,使其恍然于所以破封限,豁营谋,解脱其自私利之心,以直达夫明通公傅者,循是而推之,而仁不可胜用矣。中印欧三方文化大流,莫不汲源于此,而各有其所偏。大抵中国主孝,欧西主爱,印度主慈。故中国
]
内容简介
[
本书乃汇集作者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诸问题的专论和演讲词而成,作者以其对中国文化精深闳大
之体悟,揭示中西传统与路线之差异,指明中国文化现代转向之途径,并以教育实施之弊端及其改革为特别关心所在,寻求民族健康发育之正途。
]
作者简介
[
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
目录
序上卷 中国文化与中国青年 中国文化与中国军人 东西文化之再探讨 东西文化学社缘起 东西人生观之对照 战后新世界 新时代与新学术 齐鲁学报创刊号发刊词下卷 改革大学制度议 改革中等教育议 从整个国家教育之革新来谈中等教育 革命教育与国史教育 建国三路线 中国民主精神 政治家与政治风度 新原才 病与艾 过渡与开创 现状与趋势 变更省区制度私议跋
封面
书名:文化与教育
作者:钱穆
页数:149
定价:¥18.0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9-10-01
ISBN:9787108032089
PDF电子书大小:15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文化与教育》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