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内容简介
[
本书从分子生物学与传染病学、流行病学等多个角度, 系统地阐述了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疾的发生、流行、发病的分子机制、诊断预防以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和必要的基础知识。
]
作者简介
[
赵德明,博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检测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及重大传染病的分子病理学研究工作。主持国家科研课题16项,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中国兽医病理学分会理事长、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等职务。承担农业部g48项目、兽医卫生监督项目、农业部重点专项;科技部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8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农业部新兽药注册证书1项;完成教育部科技成果4项;发表论著14部,其中主编教材5部,主译著作9部。在靠前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100余篇被SCI收录。
]
目录
总序前言**章概述**节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定义第二节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流行史一、羊痒病二、Gajdusek与库鲁病及“慢病毒”三、Prusiner和朊病毒的发现四、朊病毒的体外制造五、朊病毒发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六、朊病毒发现的启示第三节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危害一、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参考文献第二章病原学**节分类和命名一、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二、人体发生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第二节基因结构和化学组成一、朊蛋白基因的结构和表达二、朊蛋白的结构与生物合成三、朊蛋白的一级结构四、朊病毒高级结构五、朊蛋白结构域(121~231)的三维结构第三节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朊蛋白的理化特性第四节毒株分类一、种间屏障和新毒株的产生二、使用实验动物用于朊病毒毒株的研究三、朊蛋白多态性和朊病毒毒株四、不同朊病毒毒株间的相同特征第五节朊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一、参与维持神经系统中的功能二、通过抗氧化途径保护神经系统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三、PrPc在免疫系统中的功能四、参与淋巴细胞信号转导五、参与核酸代谢六、调节内钙的功能七、与昼夜节律和学习、记忆相关的功能第六节朊蛋白在细胞内的转运和生物学功能一、PrPc的细胞定位二、朊病毒的复制机制三、朊病毒的转运机制第七节朊蛋白基因的突变……第三章流行病学第四章传染性海绵状脑病发病机制第五章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第六章诊断第七章流行病学调查与监测第八章预防与控制附录
封面
书名: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
作者:赵德明主编
页数:459
定价:¥110.0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109210141
PDF电子书大小:11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动物传染性海绵状脑病》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