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压缩-(第三版)

内容简介

[

本书系“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重量规划教材”;第3版是在前两版的基础上的修订、补充和更新,继续讲述数据压缩的基本理论、实用技术、优选标准和具体应用。
全书共8章:靠前章“绪论”点明数据压缩的两个基本问题:“为什么压缩”和“压缩什么”。第2章“信源的数字化与压缩系统评价”和第3章“理论极限与基本途径”,是数据压缩的理论基础。第4章“统计编码”不但是无失真数据压缩的基本手段,也常成为其它压缩技术的组成部分, 讨论了行之有效的数据和文件压缩算法。第5章“预测编码”和第6章“变换编码”, 是限失真信源编码的主要原理和方法,结合语音、图像和电视等具体信源,介绍了有关算法和标准。第7章“分析-综合编码”和第8章“视频编码标准与进展简介”,引述了音像压缩的新方法和靠前外新标准,供有志深入者参考。
本书的基本内容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全书可用于研究生“数据压缩”或“信源编码”课程的教学参考,同时也适合从事数字通信、广播电视、消费电子、多媒体技术、遥感遥测、安防监控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的科技人员自学。

]

目录

第1章  绪论1.1  什么是数据压缩1.2  数据压缩的必要性1.3  数据压缩技术的分类1.3.1  数据压缩的一般方法1.3.2  可逆压缩1.3.3  不可逆压缩1.3.4  实用的数据压缩技术1.4  数据压缩的标准和应用习题与思考题第2章  信源的数字化与压缩系统评价2.1  取样2.1.1  取样定理2.1.2  内插恢复2.1.3  其他表述2.2  标量量化2.2.1  量化误差2.2.2  均匀量化2.2.3  *佳量化2.2.4  压扩量化2.3  矢量量化2.3.1  基本原理*2.3.2  码书的设计2.4  信号压缩系统的性能评价2.4.1  信号质量:客观度量2.4.2  信号质量:主观度量2.4.3  比特率2.4.4  复杂度2.4.5  通信时延2.4.6  编码与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空间习题与思考题第 3章  理论极限与基本途径3.1  离散无记忆信源3.1.1  自信息量和一阶熵3.1.2  基本途径之一――概率匹配3.2  联合信源3.2.1  联合熵与条件熵3.2.2  基本途径之二――对独立分量进行编码3.3  随机序列3.3.1  极限熵3.3.2  基本途径之三――利用条件概率3.3.3  基本途径之四――利用联合概率3.3.4  基本途径之五――对平稳子信源进行编码3.4  率失真理论3.4.1  率失真函数的基本含义3.4.2  离散信源的率失真函数习题与思考题第 4章  统计编码4.1  基本原理4.1.1  文件的冗余度类型4.1.2  编码器的数学描述4.1.3  变长码的基本分析4.1.4  惟一可译码的存在4.1.5  惟一可译码的构造4.2  霍夫曼编码4.2.1  霍夫曼码的构造4.2.2  信源编码基本定理4.2.3  截断霍夫曼编码4.2.4  自适应霍夫曼编码4.3  Golomb编码与通用变长码4.3.1  一元码4.3.2  Golomb编码4.3.3  指数Golomb码4.3.4  通用变长码4.4  游程编码4.4.1  基本方法分析4.4.2  二值图像的游程编码4.4.3  连续色调图像的二维编码4.5  算术编码4.5.1  多元符号编码原理4.5.2  二进制编码4.5.3  二进制解码4.5.4  Q(s)的确定与编码效率4.5.5  算术码评述4.6  基于字典的编码4.6.1  LZ码基本概念4.6.2  LZW算法4.6.3  通用编码评述习题与思考题第5章  预测编码5.1  DPCM的基本原理5.2  *佳线性预测5.2.1  MMSE线性预测5.2.2  预测阶数的选择5.3  音频信号与听觉感知5.3.1  语音信号的时域冗余度5.3.2  语音信号的频域冗余度5.3.3  单音的听觉感知5.3.4  多音的掩蔽效应5.4  语音信号的预测编码5.4.1  技术与标准的沿革5.4.2  LPC语音合成模型5.4.3  线性预测合成―分析编码5.5  静止图像的预测编码5.5.1  帧内预测器的设计5.5.2  JPEG的无损压缩模式5.5.3  JPEG-LS压缩标准5.5.4  H.264和AVS的帧内预测模式5.6  视频信号与视觉感知5.6.1  电视信号概述5.6.2  数字电视的编码参数5.6.3  CIF格式与SIF格式5.6.4  电视图像信号的时间冗余度5.6.5  人的视觉感知特性5.7  活动图像的预测编码5.7.1  帧间预测编码的发展5.7.2  二维运动估计的基本概念及方法5.7.3  块匹配运动估计5.7.4  H.264的宏块划分习题与思考题第6章  变换编码6.1  基本原理6.2  离散正交变换6.2.1  基本概念6.2.2  KL变换6.2.3  图像编码中的正交变换6.2.4  DCT6.2.5  基于DCT的整数变换6.3  图像的正交变换编码6.3.1  变换矩阵的选择6.3.2  变换域系数的选择6.3.3  系数的量化6.3.4  JPEG的操作模式和数据组织6.3.5  JPEG的系统描述    6.4  MDCT*6.5  深化认识习题与思考题第 7章  分析―综合编码7.1  子带分析7.1.1  子带编码的主要特点7.1.2  整数半带滤波器组7.1.3  二维子带分解7.1.4  正交镜像滤波器组7.2  宽带声音的子带编码7.2.1  宽带音频编码的特点7.2.2  宽带音频编码的标准考虑7.2.3  MPEG音频编码标准的发展7.2.4  音响信号压缩的分析模型7.2.5  动态码位分配及其MPEG实现*7.3  小波分析简介7.3.1  基本观念7.3.2  小波基的选择7.3.3  **代小波构造的统一框架7.3.4  第二代小波构造的统一框架7.3.5  提升格式的特点7.4  静止图像的小波变换编码7.4.1  图像DWT系数的零树结构7.4.2  图像DWT系数编码的SPIHT算法7.4.3  JPEG 2000的发展历程7.4.4  JPEG 2000特征集7.4.5  JPEG 2000图像编码算法*7.5  从波形基编码到模型基编码7.5.1  基于信源模型的图像编码技术分类7.5.2  分形图像编码简介7.5.3  模型基图像编码的基本思想7.5.4  MPEG-4中的人脸模型化定义7.5.5  模型基辅助的视频混合编码示例习题与思考题第 8章  视频压缩编码的国际标准简介8.1  H.261建议8.1.1  基本原理8.1.2  压缩模式与算法8.2  MPEG-1视频压缩标准8.2.1  编码单元与图像类型8.2.2  编码模式8.3  MPEG-2视频压缩标准8.3.1  档次与等级8.3.2  技术特点8.4  H.263建议8.4.1  对H.261的扩充8.4.2  H.263+与H.263++8.5  MPEG-4视频压缩标准概述8.5.1  研究目标与需求定位8.5.2  现有视频编码标准的共性技术8.5.3  经典标准算法的不足8.5.4  MPEG-4的基本描述*8.6  MPEG-4基于内容的编码8.6.1  MPEG-4的视频验证模型8.6.2  视频对象的分割8.6.3  视频对象的形状和纹理编码8.7  H.264/AVC视频压缩标准8.7.1  标准化过程8.7.2  关键技术简介8.8  AVS视频压缩标准简介8.8.1  编写原则与概况8.8.2  AVS视频标准的特色技术习题与思考题习题答案参考文献缩写词索引

封面

数据压缩-(第三版)

书名:数据压缩-(第三版)

作者:吴乐南

页数:238

定价:¥38.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8-01

ISBN:9787121177569

PDF电子书大小:8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数据压缩-(第三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