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本书特色
[
本书在前几版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更新,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各方面的知识,全面翔实地讲解网络底层细节,并增加了*新的网络应用与技术。全书共分为五大部分,讲解了网络基础知识与因特网应用,数据传输技术,分组交换及网络技术,网际互连协议,以及其他网络概念与技术;并提供了可深入阅读的相关资料。本书内容涵盖广泛,例题丰富,注重实践,并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丰富的网络资源,兼顾到教师和学生的双重需求。
]
内容简介
[
内容涵盖面宽, 组织结构逻辑性强, 概念解释清晰透彻, 阐述简练易懂
]
作者简介
[
Douglas E. Comer博士是TCP/IP协议和因特网的国际公认专家。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形成因特网以来,他就一直致力于因特网的研究工作,他也是负责指导因特网开发的因特网结构委员会(IAB)的成员,还是CSNET技术委员会的主席和CSNET执行委员会的成员。 Comer博士是普度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教授,他主要教授计算机网络、因特网和操作系统的课程,并进行相关的研究。除了撰写一系列畅销的技术书籍之外,他还是Software-Practice and Experience杂志的北美地区编辑。
]
目录
**部分 网络与因特网应用导论第1章 导论和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1.2 联网为何显得复杂1.3 网络的五个关键方面1.3.1 网络应用和网络编程1.3.2 数据通信1.3.3 分组交换和联网技术1.3.4 用tcp/ip实现网络互联1.3.5 其他的网络概念和技术1.4 因特网的公网和专网1.4.1 公网1.4.2 专网1.5 网络、 互操作性和标准1.6 协议组和分层模型1.7 数据如何通过各层1.8 头部和各层1.9 iso与osi七层参考模型1.10 本书内容简介1.11 本章小结习题第2章 因特网的发展趋势2.1 引言2.2 资源共享2.3 因特网的成长2.4 从资源共享到通信2.5 从文本到多媒体2.6 目前发展趋势2.7 从个人计算机到云计算2.8 本章小结习题第3章 因特网应用与网络编程3.1 引言3.2 两个基本的因特网通信模式3.2.1 因特网中的流传送3.2.2 因特网中的报文传送3.3 面向连接的通信3.4 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式3.5 客户和服务器的特征3.6 服务器程序和服务器类计算机3.7 请求、 响应和数据流方向3.8 多客户与多服务器3.9 服务器识别与分用3.10 并发服务器3.11 服务器间的循环依赖3.12 p2p交互3.13 网络编程与套接字api3.14 套接字、 描述符和网络i/o3.15 参数与套接字api3.16 客户和服务器中的套接字调用3.17 客户和服务器共用的套接字过程3.17.1 socket函数3.17.2 send函数3.17.3 recv函数3.17.4 用socket的读/写操作3.17.5 close函数3.18 仅供客户使用的connect函数3.19 仅供服务器使用的套接字函数3.19.1 bind函数3.19.2 listen函数3.19.3 accept函数3.20 采用报文模式的套接字函数3.20.1 sendto和 sendmsg函数3.20.2 recvfrom和recvmsg函数3.21 其他套接字函数3.22 套接字、 线程和继承性3.23 本章小结习题第4章 传统的因特网应用4.1 引言4.2 应用层协议4.3 表示与传输4.4 web协议4.5 html的文档表示4.6 统一资源定位符和超链接4.7 用http传输web文档4.8 浏览器中的缓存4.9 浏览器结构4.10 文件传送协议4.11 ftp通信模式4.12 电子邮件4.13 简单邮件传送协议4.14 isp、 邮件服务器和邮件访问4.15 邮件访问协议(pop, imap)4.16 电子邮件表示标准(rfc2822, mime)4.17 域名系统4.18 服务器开头的域名4.19 dns层次结构和服务器模型4.20 域名解析4.21 dns服务器中的缓存处理4.22 dns记录项的类型4.23 别名和cname资源记录4.24 缩写与dns4.25 国际化域名4.26 可扩展表示(xml)4.27 本章小结习题第二部分 数据通信第5章 数据通信概述5.1 引言5.2 数据通信的本质5.3 数据通信的动机与范围5.4 通信系统的构成5.5 通信系统的各子课题5.6 本章小结习题第6章 信息源和信号6.1 引言6.2 信息源6.3 模拟与数字信号6.4 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6.5 正弦波与信号特征6.6 复合信号6.7 复合信号和正弦函数的重要性6.8 时域与频域表示法6.9 模拟信号的带宽6.10 数字信号与信号电平6.11 波特率与比特率6.12 数字模拟信号转换6.13 数字信号的带宽6.14 信号的同步与协调6.15 线路编码6.16 曼彻斯特编码6.17 模拟数字信号转换6.18 奈奎斯特定理与采样率6.19 奈奎斯特定理与电话系统传输6.20 非线性编码6.21 编码与数据压缩6.22 本章小结习题第7章 传输介质7.1 引言7.2 导向传输与非导向传输7.3 按能量形式分类7.4 背景辐射和电气噪声7.5 双绞线7.6 屏蔽: 同轴电缆和屏蔽双绞线7.7 双绞线分类7.8 使用光能的介质及光纤7.9 光纤类型及光传输7.10 光纤与铜导线的比较7.11 红外通信技术7.12 点对点激光通信7.13 电磁波(无线电)通信7.14 信号传播7.15 卫星类型7.16 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7.17 geo对地球的覆盖7.18 低地球轨道卫星与集群7.19 介质类型间的权衡7.20 对传输介质的度量7.21 噪声对通信的影响7.22 信道容量的意义7.23 本章小结习题第8章 可靠性与信道编码8.1 引言8.2 传输差错的三个主要来源8.3 传输差错对数据的影响8.4 处理信道差错的两种策略8.5 分组码和卷积码8.6 分组码举例: 单奇偶校验8.7 分组码数学与(n, k)表示8.8 汉明距离: 编码强度的测量8.9 码簿中码字之间的汉明距离8.10 差错检测与代价之间的权衡8.11 纵横奇偶校验的纠错8.12 用于因特网的16位校验和8.13 循环冗余校验码(crc)8.14 crc的硬件高效实现8.15 自动重传请求(arq)机制8.16 本章小结习题第9章 传输模式9.1 引言9.2 传输模式分类9.3 并行传输9.4 串行传输9.5 传输顺序: 比特与字节9.6 串行传输的定时9.7 异步传输9.8 rs232异步字符传输9.9 同步传输9.10 字节、 块和帧9.11 等时传输9.12 单工、 半双工与全双工传输9.13 dce和dte设备9.14 本章小结习题第10章 调制与调制解调器10.1 引言10.2 载波、 频率和传播10.3 模拟调制方案10.4 振幅调制10.5 频率调制10.6 相位调制10.7 调幅与香农定理10.8 调制、 数字输入和键控10.9 相移键控10.10 相移与星座图10.11 正交调幅10.12 调制与解调硬件10.13 光纤和射频调制解调器10.14 拨号调制解调器10.15 应用于拨号的qam10.16 v.32与v.32bis拨号modem10.17 本章小结习题第11章 复用与解复用11.1 引言11.2 复用的概念11.3 复用的基本类型11.4 频分复用11.5 每个信道使用一个频率范围11.6 分级fdm11.7 波分复用11.8 时分复用11.9 同步tdm11.10 电话系统中tdm的成帧技术11.11 分级tdm11.12 同步tdm的问题: 空闲时隙11.13 统计tdm11.14 逆复用11.15 码分复用11.16 本章小结习题第12章 接入与互连技术12.1 引言12.2 因特网接入技术: 上行与下行12.3 窄带与宽带接入技术12.3.1 窄带技术12.3.2 宽带技术12.4 本地环路及isdn12.5 数字用户线技术12.6 本地环路特征及适配12.7 adsl的数据速率12.8 adsl安装和分离器12.9 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12.10 电缆调制解调器的速率12.11 电缆调制解调器安装12.12 光纤同轴电缆混合使用12.13 采用光纤的接入技术12.14 头尾端调制解调器技术12.15 无线接入技术12.16 因特网核心的高容量连接12.17 电路终端dsu/csu及niu12.18 数字电路的电话标准12.19 ds术语及数据速率12.20 *高容量电路(sts标准)12.21 光载波标准12.22 c后缀12.23 同步光网络12.24 本章小结习题第三部分 分组交换与网络技术第13章 局域网: 分组、 帧和拓扑13.1 引言13.2 电路交换13.3 分组交换13.4 局域和广域分组网络13.5 分组标识及其格式标准13.6 ieee 802模型与标准13.7 点对点与多址接入网络13.8 lan拓扑13.8.1 总线拓扑13.8.2 环形拓扑13.8.3 网状拓扑13.8.4 星形拓扑13.8.5 多种拓扑可用的理由13.9 分组标识、 解复用、 mac地址13.10 单播、 广播和多播地址13.11 广播、 多播和高效的多点传递13.12 帧与成帧13.13 字节插入与位插入13.14 本章小结习题第14章 ieee mac子层14.1 引言14.2 共享访问机制的分类14.3 静态与动态信道分配14.4 信道分配协议14.4.1 fdma14.4.2 tdma14.4.3 cdma14.5 受控接入协议14.5.1 轮询14.5.2 预约1
封面
书名: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六版)
作者:科默
页数:401
定价:¥69.0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08-01
ISBN:9787121264207
PDF电子书大小:31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