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文诵读指导与欣赏

节选

[

  发音全仗一口气。“气”就是从肺里呼出来的气息。气息本身虽不是发音体,但没有气息对声带的冲击,声带自己是不具备颤动功能的。因而有人把气息形容为发声的“动力源”,把肺脏称为“动力仓库”或“活动风箱”。  气息是音之帅、声之本。朗诵者气息控制状态的高下,即气息的速度、流量、压力大小直接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吐字的清晰度、音色的美誉度、嗓子的持久力及情绪的饱满度和共鸣状态的优劣。呼吸状态的优劣是构成声音成色的直接导因。气息的浮沉消长只有在得到良好控制、动力仓库保持良好的后勤供应力(不能虚空,也不能中断)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对声音的驾驭,即所谓“气脉为本,语流为貌”。  气息不仅仅限于做发声的动力,它还是极其重要的表达手段,是由“情动于内”到“声发于外”的中间性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转换的必经桥梁。只有“气随情动”,声音才能“活”起来,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  “情”是内涵和依托,应取其高;“声”是形式和载体,应取其中;“气”是基础和动力,应取其深。  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气息的控制和运用是“由情及声、由内及外”的贯穿性技巧。气息的控制和运用不论对歌唱艺术还是语言艺术都是**位的、基础性的。只有以情为主导、为领率,坚持以情运气,以气托声,才能以声传情,及于表达。  1.朗诵对气息的要求  朗诵发声对气息控制有较高的要求,概括起来是十个字:稳劲、节省、持久、自如、协调。  (1)稳劲。呼吸控制要有力,始终保持“对抗”和“橡皮球”的感觉,不能松懈,不能塌瘪。呼气必须均匀、平稳,要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灵活调节。  (2)节省。节省气息的原则是指在发声时用*少的气息产生*好的声音效果。气不在多而在“巧”,即会用。呼气要极有控制,在保证发声需要的前提下要十分吝啬,决不多出;要*大限度地发挥气息的功能,有效地把能量转化为声音。有人感到气短,往往是因为排气过多,浪费了气息。  (3)持久。一是指一口气能用较长时间,二是指长时间的控制能力。遇有较长的、气势较大的作品不至于读了一半就“没气”了,就声嘶力竭了。  (4)自如。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气息调节的“自动化”,二是指技巧运用的熟练化。呼吸是一种生理活动,这种生理活动是受心理支配的。呼吸功能是一种思想感情表现的产物,不同的思想感情必定产生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必定依托于不同的气息运动,思想感情操纵着呼吸。在生活语言中,这个过程完全是“自动化”的,朗诵的气息控制就是要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以情运气,以气托声。呼吸技巧要高度熟练,调节要十分灵活。  (5)协调。气、声结合协调,主要有四种基本状态:  声高气低。声音较高时,气息要深、沉、稳——支持点低。气深,压力大,有足够的动力保证,能满足发高音的要求。  声低气提。发低音时要有提气的感觉,要注意保持吸气时各部位的状态。  ……

]

内容简介

[

书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朗诵基本知识, 具体包括朗诵前的准备、朗诵的语言技巧、朗诵的副语言、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以及不同问题的朗诵技巧等内容 ;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为中国经典作品释读和朗诵指导, 以古代和现当代时期分段, 以概述总览, 对具体经典文学作品进行释读。

]

目录

**部分 朗诵基础知识**章 关于朗诵一、什么是朗诵二、朗诵的特点三、朗诵的功能第二章 朗诵前的准备一、选择朗诵材料二、确定朗诵形式三、把握作品内容四、选择朗诵配乐五、设计朗诵台风第三章 朗诵的语言技巧一、朗诵的语言特征二、朗诵的语言表达技巧第四章 朗诵的副语言一、朗诵的面部表情二、朗诵的身体姿态三、朗诵的手势动作第五章 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一、停顿二、重音三、节奏四、语速五、语调第六章 不同文体的朗诵技巧一、诗歌的朗诵技巧二、散文的朗诵技巧三、小说的朗诵技巧四、寓言的朗诵技巧五、童话故事的朗诵技巧第二部分 中国古代经典作品概述与释读**章 中国古代文学概述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释读一、中国古代诗词代表作品释读周南·关雎秦风·蒹葭王风·黍离国殇大风歌上邪白头吟短歌行(其一)观沧海迢迢牵牛星木兰诗归园田居(其一)饮酒(其五)登幽州台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江花月夜宣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将进酒行路难(其一)……第三部分 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品概述与释读

封面

经典诗文诵读指导与欣赏

书名:经典诗文诵读指导与欣赏

作者:于俊英主编

页数:287页

定价:¥39.0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6-01

ISBN:9787209085625

PDF电子书大小:13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经典诗文诵读指导与欣赏》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