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三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本书特色
[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3版)》开篇的“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反思”,属于新增加的一章,是笔者对刑事诉讼法学通过全面反思所做的理论分析。第二章“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作为法科研究生了解刑事诉讼法学的入门读物,仍然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从第三章开始,笔者依次对刑事诉讼的宪法基础、程序正义理论、程序性制裁理论、诉讼构造理论作出了系统的讨论,引领研究生进入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世界。本书第八章“量刑程序的独立性”提出并论证了一种以量刑控制为中心的程序理论,这对于那种以定罪控制为中心的传统理论而言,是一种理论上的超越;第九章“对抗性司法与合作性司法”,则在总结传统刑事诉讼模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诉讼模式理论。在2006年前后,笔者曾就刑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方法发表过一篇论文,由于视角独特,论证方式新颖,颇受一些初入法学研究之门的研究生的好评。为使更多的研究生有机会加以阅读,笔者将该文作为附录列为本书的末篇。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的第三个版本。本书在全面回顾和反思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基本理论范畴以及研究方法问题。本书对支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四大理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分析,讨论了刑事诉讼的宪法基础问题、程序正义理论、程序生制裁理论以及刑事诉讼构造理论。本书还结合新近兴起的量刑程序改革和刑事和解运动,提出并论证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那就是量刑程序的独立性理论与合作性司法理论。本书倡导一种从经验到理念的研究方法,也就是从中国的法制改革和法制经验中提出概念,总结出制度形成的规律,并进行适当的理论概括和抽象,然后,尽可能地将作者的理论与中西方相关的主流理论进行学术上的对话。
追求法学理论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推动立法修改和司法改革,这是作者的基本学术志趣。
]
作者简介
[
陈瑞华,男,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任教。
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
《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
《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
《看得见的正义》(2000);
《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
《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
]
目录
**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回顾与反思
一、研究方法
二、理论体系
三、两种法律传统的冲突
四、制度成长的逻辑
五、证据法研究的困境
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范畴
一、刑事诉讼法学基本范畴研究的回顾
二、刑事诉讼价值
三、刑事诉讼目的
四、刑事诉讼构造
五、刑事诉讼阶段
六、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七、刑事诉讼主体
八、刑事诉讼职能
封面
书名: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三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
作者:陈瑞华 著
页数:448
定价:¥58.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4-27
ISBN:9787300134116
PDF电子书大小:89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三版)(21世纪法学研究生参考书系列;“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