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语

相关资料

[

  林沛理一直是一个说话“带骨”的人。广东话“带骨”就是话中带刺,永远用一种批评的角度。我希望,他这本书,能够带给大家一种冲击,因为那种“带骨”的表达,其实是需要很深厚的功力的。——闾丘露薇

  在香港文化界,林沛理自成一派,卓立独行,很有自己的一套。以《反语》月旦文章,需要有交手对象,他几乎跟我所有尊敬的前辈都曾交手,可见其勇气。在重视读者诠释的社会,真正与文本对话的,往往是读者而非作者。我们都在光影中瞻前顾后,林沛理却能乐在光影,不止自我陶醉,更令读者都沉醉起来了。——沈旭晖

  香港少数的文化精英。——罗大佑
  除了林沛理,实在想不到香港有另一个作者,可以同样精彩地写李安怎样出卖张爱玲。——《亚洲周刊》
  林沛理是香港少有敢于批评龙应台的评论家。——张翠容(记者、作家)
  香港罕见具批判力的评论家。——李欧梵
  林沛理是目前香港少数能不跟隨潮流,有自己看法又能对事直言不讳的作者。反权威容易、占一块道德高地容易、跟隨大众言谈起哄更容易,但愿意每个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考,不连群结党、不怕提出即使是少数人的意见,却需要勇气、需要有修养而来的自信。——也斯(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讲座教授)

  过去几年,每星期读林沛理的评论文章,每篇都要慢慢咀嚼……怎样成为一个对得住自己和他人的评论家……要读林沛理的文章。——蔡东豪(香港著名作家)

  在我看过的评论里面,他的评价最精彩。我没有办法达到他那样的高度,这一位文化观察家就是林沛理。——何亮亮(凤凰卫视《时事亮亮点》主持)

  林沛理注定要在他口中这个有严重学习障碍的山海关,年中午休地寂寞守望。……我会拿出林氏的温馨提示作为营养棒咀嚼。两届花甲之年,活在这里,还得重新学习做人。——甘国亮(创作人)

  在暗淡窒息的香港评论界,幸有林沛理一夫当关凛风抵雨的吭歌高唱!——彭志铭(次文化堂社长)

]

本书特色

[

  林沛理博览西哲经典,出版多本评论集、评论作品都是一种智力探索,无畏现实的利害,潇洒地游走于政治、普及文化、严肃文学之间。可与本雅明和苏珊·桑塔格相提并论。

  毫无疑问,林沛理是那种非常容易得罪人的人。作为一个坚持冷静判断、客观思考和质疑精神的评论家、权威人士,首先提出的口号就是“质疑权威”,进而鼓励大家“通过树立自己的标准、培植自己的观点”,*终成为权威。在他看来,于这个信息爆炸、观点肆虐横行的时代,只有稳住自己的阵脚,才能真正谈及创意。

  林沛理有一种坚持的勇气,更重要的,是他从西方学术和文化传统中学会了理性批判,以及在深思熟虑之后提出异议。在林沛理的心目中,知识就是寻找和发掘真相的装备。林沛理得罪人的胃口,其实就是他追求真相的热情。

  在香港的艺术和文化批评界,林沛理是一位独特人物。身处现代前沿而不乏历史的眼光和认识,既完全置身香港,又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在这追逐新潮、讲究时尚的地方,却坚守理性,发表独立特性的见解,文风明晰平实,文笔犀利而不尖刻,这就是林沛理作为批评家的意义和价值。

]

内容简介

[

  本书为香港著名评论家林沛理杂文集,分为五部分,谈及香港、政治、经济、民主、教育、80后、媒体、电影、文化名人、明星等。文章风格独特,逻辑严明,持之以据,主旨鲜明,论述简洁有力。

]

作者简介

[

  林沛理,香港资深文化评论人,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亚洲周刊》、《信报》、《明报》及《南方都市报》专栏作家,香港电台个人意见节目《讲东讲西》嘉宾主持。著有《影像的逻辑与思维》、《香港,你还剩下多少》、《能说“不”的秘密》、《破谬.思维》、《精彩的偏见》、《英文玩家》及《Once
a Hero》。

]

目录

推荐序 一个唱反调的人_闾丘露薇
**部分 香港作为标本
香港大学的尴尬
被打入冷宫的“常识”
通识教育培养批判力
假象与欲望绑架香港书展
香港人不懂得玩英文
英文的无孔不入
香港人的粤语乡愁
香港城市生活的力学和美学
玻璃就是城市的本质
商场在香港人生活中的角色
港人去哪里抽烟?
寂寞不寂寞
中产阶级的永恒困境

封面

反语

书名:反语

作者:林沛理 著

页数:286

定价:¥36.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8-01

ISBN:9787300138534

PDF电子书大小:13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反语》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