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第6版)/宋英辉/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节选

[

第六版修订说明《刑事诉讼法学》作为“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之一,自从2007年出版以来,历经五版,承蒙同行及读者的厚爱,得到高度的认可,在此谨致以深深的谢意。在2016年《刑事诉讼法学》(第五版)出版之后,针对刑事诉讼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非法证据排除、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人民法院、*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等部门颁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规定。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对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进一步加以完善。在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以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下,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完善了监察与刑事诉讼的衔接,建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等。为完善我国刑事法律体系,加强国际合作、打击严重有组织犯罪包括腐败犯罪,顺应国际合作的规则需要,这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此外,我国部分地区还开展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伴随着刑事诉讼法的立法、司法解释等的修订以及司法改革的有序推进,我国刑事诉讼法学领域又涌现出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为了及时反映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发展和变化,吸收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我们对《刑事诉讼法学》进行了第五次修订。本教材第六版撰写分工如下(以章节先后为序):宋英辉(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杨 雄(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第二章、第二十一章;何 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二十九章;廖 明(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第六章、第十二章;郭云忠(法学博士,国家检察官学院教授):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梁 欣(法学博士,国家法官学院教授):第十章、第十一章;刘世强(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副教授):第十章、第十一章;甄 贞(法学博士,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章、第二十二章;雷小政(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第十六章、第三十二章;毛立新(法学博士,北京市尚权律师事务所律师):第十七章;罗海敏(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副教授):第十八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刘广三(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九章;王 超(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十章、第二十五章;杨正万(法学博士,贵州民族大学教授):第二十三章;史立梅(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八章、第三十章;孟 军(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第二十六章、第三十六章;肖 萍(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第二十七章;印 波(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第三十一章。本书由宋英辉、杨雄统稿。尽管此次修订对相关章节内容进行了修改、补充和完善,但限于时间及水平,错误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本书第六版的出版,一如既往得到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及其编辑的鼎力支持,在此深表谢忱。宋英辉 2019年1月

]

本书特色

[

本书的特点有:*,理论性。不仅注释刑事诉讼法律,而且注意阐释其诉讼理论,并在总体上对有关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刑事诉讼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诉讼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第二,体系性。既注意在整体上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概括与归纳,又注意刑事诉讼法学学科体系。第三,新颖性与准确性。关注立法与司法解释的*变化,并力求阐释准确。此次修订的主要立法与司法实践背景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等部门针对非法证据排除、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颁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规定;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完善了监察与刑事诉讼的衔接,建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等;本次会议上还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本次修订对前述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发展和变化作出了及时反映,并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吸收进来,力争适应*的教学与研究需要。

]

内容简介

[

本书的特点有:,理论性。不仅注释刑事诉讼法律,而且注意阐释其诉讼理论,并在总体上对有关刑事诉讼法与宪法、刑事诉讼法与刑法、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诉讼原则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阐释。第二,体系性。既注意在整体上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概括与归纳,又注意刑事诉讼法学学科体系。第三,新颖性与准确性。关注立法与司法解释的很新变化,并力求阐释准确。此次修订的主要立法与司法实践背景包括:优选人民法院、优选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等部门针对非法证据排除、没收违法所得程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颁布了一系列司法解释和规定;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2018年10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对刑事诉讼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完善了监察与刑事诉讼的衔接,建立了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确立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和速裁程序等;本次会议上还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靠前刑事司法协助法》;我国部分地区开展了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本次修订对前述我国刑事诉讼法在立法和司法上的发展和变化作出了及时反映,并将理论研究的很新成果吸收进来,力争适应很新的教学与研究需要。

]

作者简介

[

宋英辉,河北省人,1957年5月出生;1982年毕业于河北省师范学院,获哲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诉讼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2年于该校获得诉讼法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执行主任,兼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室主任;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刑事诉讼法研究所所长、刑事诉讼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甄贞,女,1958年11月生人,河北安平人,汉族,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事诉讼法专业),无党派人士,现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三级高级检察官,检察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届政协委员;兼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检察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女检察官协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官协会北京检察官协会副会长,北京市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市未成年人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庭助理审判员,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北京市石景山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

]

目录

**编 绪论**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节 刑事诉讼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学第二章 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节 外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沿革第二节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历史发展第三章 刑事诉讼理论基本范畴**节 刑事诉讼目的第二节 刑事诉讼结构第三节 刑事诉讼职能第四节 刑事诉讼价值第五节 刑事诉讼主体第六节 刑事诉讼客体第四章 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念**节 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统一第二节 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第三节 公正优先,追求效率第四节 控审分离、控辩平等对抗和审判中立第二编 总论第五章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根据和任务**节 刑事诉讼法的制定目的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根据第三节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第六章 专门机关与诉讼参与人**节 概述第二节 人民法院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第四节 公安机关第五节 当事人第六节 其他诉讼参与人第七节 单位诉讼参与人第七章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节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概述第二节 发达国家刑事诉讼的通行原则第三节 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第八章 管辖**节 管辖概述第二节 立案管辖第三节 审判管辖第九章 回避**节 回避的概念第二节 回避的人员范围、理由及种类第三节 回避的程序第十章 辩护与代理**节 辩护制度概述第二节 我国辩护制度的基本内容第三节 刑事代理……第三编 证据第四编 程序论第五编 港澳台地区刑事诉讼第六编 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

封面

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第6版)/宋英辉/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书名: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第6版)/宋英辉/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作者:宋英辉 甄贞

页数:636

定价:¥68.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9-01

ISBN:9787300266763

PDF电子书大小:146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刑事诉讼法学(第6版)/宋英辉/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