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
节选
[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包括8个部分。**部分介绍开展这项工作的背景,由李晓明撰写。第二部分介绍各专业方向基本要求,包括各专业方向的问题空间与知识取向、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能力的详细描述。第三部分介绍公共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第二和第三部分由蒋宗礼完成。第四部分给出这些课程所含的知识体系,我们称之为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一共包括8个知识领域、含39个知识单元,共342个必修学时。第五部分给出程序设计、离散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7门公共核心课程的大纲。第四和第五部分的软件相关内容由蒋宗礼、孙吉贵负责,硬件相关内容由王志英、樊晓桠负责。第六部分是公共核心课程对各个方向必修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以给读者在构建某个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时提供参考,由蒋宗礼负责。第七部分给出基于公共核心课程构建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4个方向的示例性课程体系,依次由孙吉贵、王志英、蒋宗礼、樊晓桠负责。*后是结束语,对有关问题做了进一步说明,由李晓明提供。全书由蒋宗礼统稿。
]
本书特色
[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
目录
一.引言二.各专业方向基本要求1.问题空间与知识取向1)计算机科学2)计算机工程3)软件工程4)信息技术5)信息系统2.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1)关注能力培养2)注意“计算”内涵的变化3)基本学科能力的培养4)系统能力的培养3.能力的详细描述三.公共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1.体现公共要求2.有利于构成优化的课程体系3.充分考虑学时的限制4.尽可能选取成熟的课程5.体现本专业教育基本特征四.公共核心知识体系1.离散结构(DS)2.程序设计基础(PF)3.算法(AL)4.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织(AR)5.操作系统(OS)6.网络及其计算(NC)..7.程序设计语言(PL)8.信息管理(IM)五.公共核心课程及其大纲1.公共核心课程及其所含知识单元2.课程描述1)程序设计(48+16学时)2)离散结构(72学时)3)数据结构(48+16学时)4)计算机组成(56+16学时)5)计算机网络(48+16学时)6)操作系统(40+16学时)7)数据库系统(40+16学时)六.公共核心课程对各个方向核心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1.对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核心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2.对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核心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3.对软件工程专业方向核心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4.对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核心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七.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示例1.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示例2.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示例3.软件工程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示例4.信息技术专业方向核心课程示例八.结语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
作者: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页数:113 页
定价:¥19.0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0-01
ISBN:9787302187080
PDF电子书大小:15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