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

本书特色

[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为2007年《信息论与编码技术》-书的第二版。《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香农信息论的三个基本概念(信源熵、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以及与这三个概念相对应的三个编码定理;二,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了便于教学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读者自检,每章后面都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该书不追求高深的数学推导,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概念进行描述,用例题和图表形象地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特别适合于教学和自学。已掌握工科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读者都能读懂《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
  该书教学课件可通过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下载。
  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融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利于课堂讲授。
  强调基本原理的理解,精选素材并充分考虑其实用性。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为2007年《信息论与编码技术》-书的第二版。《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两部分内容:一,香农信息论的三个基本概念(信源熵、信道容量和信息率失真函数),以及与这三个概念相对应的三个编码定理;二,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为了便于教学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读者自检,每章后面都附有思考题与习题。
  该书不追求高深的数学推导,尽量用通俗、生动的语言对信息论与编码的基本概念进行描述,用例题和图表形象地说明基本概念和原理,特别适合于教学和自学。已掌握工科高等数学和工程数学的读者都能读懂《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
  该书教学课件可通过http://www.tupwk.com.cn/downpage下载。
  该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信息工程、电子工程以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融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利于课堂讲授。
  强调基本原理的理解,精选素材并充分考虑其实用性。
  以通俗形象的语言描述定义、性质和结论,易于学生理解。
  重概念描述、少理论推导,并用例题和图表加以形象说明。

]

目录

□□章 绪论1.1 基本概念1.1.1 信息的一般概念1.1.2 香农信息定义1.1.3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发展简史1.2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1.3 信息论与编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1.3.1 信息论研究的主要内容1.3.2 香农信息论对信道编码的指导意义1.3.3 香农信息论对信源编码的指导意义思考题与习题第2章 信源及其熵2.1 信源的数学模型和分类2.1.1 信源的数学模型2.1.2 信源的分类2.2 离散信源的信息熵及其性质2.2.1 自信息2.2.2 信息熵2.2.3 熵的基本性质2.3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扩展信源2.4 离散平稳信源2.4.1 平稳信源的概念2.4.2 二维平稳信源2.4.3 -般离散平稳信源2.5 连续信源的信息熵2.5.1 单符号连续信源的熵2.5.2 波形信源的熵2.5.3 □□熵定理2.6 信源的冗余度2.6.1 信源效率2.6.2 信源冗余度2.7 离散无失真信源编码定理2.7.1 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2.7.2 香农□□定理思考题与习题第3章 信道及其容量3.1 信道的数学模型与分类3.1.1 信道的分类3.1.2 信道的数学模型3.1.3 单符号离散信道3.2 信道疑义度与平均互信息3.2.1 信道疑义度3.2.2 平均互信息3.2.3 平均互信息的性质3.3 离散无记忆的扩展信道3.4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3.4.1 信道容量的定义3.4.2 简单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3.4.3 对称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3.4.4 离散无记忆Ⅳ次扩展信道的信道容量3.5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3.5.1 连续单符号加性高斯噪声信道的信道容量3.5.2 多维无记忆加性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3.5.3 限频限时限功率的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的信道容量3.6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3.7 信道编码定理思考题与习题……第4章 信息率失真函数第5章 信源编码第6章 信道编码第7章 MATLAB在信息论与编码分析中的应用参考文献

封面

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

书名: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

作者:冯桂

页数:未知

定价:¥49.8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7-01

ISBN:9787302253976

PDF电子书大小:152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信息论与编码技术(第2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