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责任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本书特色
[
由吴晓露编著的《产品责任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法律经济学博士文丛》通过回顾产品责任制度研究的理论文献及比较世界各国的产品责任立法现状发现,尽管国内外法学家及经济学家就上述问题从不同研究视角提出了不同观点,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后,从事产品责任制度研究的法经济学家试图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个标准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但目前的研究仍主要关注于对某些条款的考证及某方交易主体的论述;即使从社会福利角度,同时考虑交易双方的分析也不够完整与全面,因而有必要对原有分析框架作一定补充,尤其对适用于不同责任制度的各种产品应予以清楚界定;另外,学术界对责任法与责任规则竞合问题的讨论层出不穷、意见不一,缺乏具有一定包容性的、统一的理论框架;更重要的是,脱胎于普通法的产品责任法经济学研究能否实现在大陆法的“本土化”。具体而言,有关卖方责任的计量问题及责任与创新的竞合问题似乎还更为迫切。
]
内容简介
[
本书在比较国内外产品责任制度历史发展与现状及综述法学和法经济学研究文献基础上,运用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给出了一个产品责任制度产生与演进的统一分析框架,从制度内生角度依次分析了“交易者规则”、“私人第三方仲裁”、“产品责任法”和“产品责任规则”,认为包括以上四个层面的产品责任制度是一个建立在有效控制产品责任风险目标基础上的互补性整体。本书的特点或主要创新之处:产品责任制度是一个激励参与人采取有效注意防范风险的整体性制度体系;是第三方实施者作为策略性参与人介入产品责任博弈的稳定均衡结果;又是影响参与人行为决策的外在约束。
]
作者简介
[
吴晓露 浙江大学经济学博士,公共管理博士后,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学者”,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法经济学、公共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已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等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4项。
]
目录
第1篇 基础篇 1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选题目的与意义 1.2 相关概念的界定:产品、产品责任和不完全信息 1.3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1.6 可能的创新 2 现实中的制度:产品责任的历史变革与现实背景 2.1 产品责任制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2 2 产品责任制度的国际比较 2 3 中国的产品责任制度 附录2.1 3 立于刀刃上的解:多重均衡的合一——产品责任的一个文献综述 3.1 引言 3.2 法学与经济学的竞合:法律理性到经济理性的跨越 3.3 合同法与侵权法的竞合: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3.4 公权与私法的竞合:私力救济到公私救济的结合 3.5 可测度与不测度的损失:理论与实证的统 3.6 结论与启示 附录3.1 第2篇 理论篇 4 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博弈:一个新视角 4.1 个体间的交易 4.2 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交换博弈 4.3 小结 5 一般理论模型:交易者规范 5.1 引言 5.2 交易者规范作为生产者与消费者长期博弈的均衡 5.3 交易者规范作为解决产品责任问题的自我实施机制 5.4 小结 6 一般理论模型的修正(i):事后责任法对“市场失灵”的矫正 6.1 引言 6.2 第三方私人治理机制 6.3 产品责任法对“市场失灵”的矫正机理 6.4 “私法失灵”:模型的拓展 6.5 小结 7 一般理论模型的修正(ⅱ):事前规则对“私法失灵”的矫正 7.1 引言 7.2 产品责任法与产品安全管制的竞合模型 7.3 互补的产品责任法与产品安全管制 7.4 产品责任治理机制的整体性安排 7.5 小结 附录7.1 附录7.2 附录7 3 附录7.4 第3篇 结语篇 8 结论与展望 8.1 本书的基本结论 8.2 进一步的研究展望参考文献
封面
书名:产品责任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
作者:吴晓露著
页数:337
定价:¥60.0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308123334
PDF电子书大小:143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产品责任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