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全新修订版)
节选
[
正如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优点一样,每一个孩子也都
具有某些方面的缺点。
怎样来对待孩子的缺点?这是每位家长和每位教育
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回答的问题。不同的回答决定着他
们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也产生着不同的效果。
不是吗?我们常常见到这样的情况: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拳脚相加……
——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缺点放任自流……
这些做法无疑都是错误的。让我们来看看一位高明
的老师的做法。 –
有这样的一位老师,在他任班主任的班上,开展了
一个名为“把学生的缺点变为优点”的课题试验。他所
采取的方法,不是板起面孔威严地训斥学生身上的缺
点,也不是冠冕堂皇地给学生讲大道理,枯燥无味地对
孩子进行说教,而是细致地观察每一位学生,深入地和
每一位学生进行谈心,辩证地分析每一位学生,把每个
学生的优点与缺点记录在案,然后,针对每个学生的实
际情况,因材施教地创设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正视
自身的缺点,克服自身的缺点,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
把缺点转化为优点。
有的学生不是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吗?那就让他担
任语文科代表;
有的学生组织纪律性不是很差吗?那就让他做班干部、小
组干部;
有的学生不是怕累怕脏吗?那就让他担任劳动委员;
有的学生不是很孤僻自封吗?偏让她在文艺联欢活动中表
演节目;
总之,这位老师总能够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改正缺点,在
他的班上,无论是学习上,是品行上,是思想上,还是心理有
各种各样缺点的学生,都被积极地启发和引导,让他们向自己
的缺点挑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努力把自身的缺点转变为优
点。
开展这项课题研究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改正学生的
缺点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也绝非一朝一日就能够完成的。这
个班在高一**学期时是全校*乱的班,许多老师都望而生畏,
但是,这位老师锲而不舍,艰辛的努力终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他所带的这个班,连续两年半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他所带的这个班,高一时被称为“打架大王”的一位同学
在高二时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高三时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尤其让人刮目相看的是,他所带的这个班,高考升学率达
剖76.5%,其中有15名同学考上全国重点大学;这15名学生
中,有3名在高一时曾位于全年级排名倒数20名以内之列。
创造这个奇迹的是江西省的一位高级教师。如今,他的
“把学生的缺点变成优点”的课题研究成果报告,已得到国家教
委的肯定,在全国各地的一些中学中正在推广。
这一教育试验所取得的成效向人们昭示:每个孩子的缺点
不仅具有转化成优点的可能,而且也完全能够转化为优点;这
个转变的关键在于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和家长需要采用科学的教
育方法。
笔者在中国教育报、新浪网等有关媒体上读完有关这项教
育试验的报道,浮想蹁跹,甚至夜不成寐:如果我们的每一位
老师、每一位家长,都能够积极引导孩子,把他们的缺点转化
成优点该有多好啊!那样,他们就不会因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
想而愁眉不展,也不会因孩子的不听话、爱捣乱而伤心叹气。
古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实上,世界上十
全十美、没有缺点的成人是没有的,何况是正处在成长过程中
的孩子。孩子身上一定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很正常的,辩证法告
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处于转化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孩
子的缺点一定会转变成为优点。
当然.把缺点转变成优点,需要孩子积极主动地去努力,
不能仅仅靠父母的强迫命令,更不能由父母去越俎代庖。也就
是说,要靠孩子的内因起彻底的变化。但是,孩子的这种转变,
需要外因的引导,也就是说,需要父母对之施以正确的、及时
的、积极有效的指导。对于一些自主能力比较差的孩子,父母
的启发和引导尤为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可以说,父母是否
掌握了正确的教子策略,决定着能否将孩子的缺点*终转变成
优点。
为了帮助广大家长掌握正确的家教策略,切实有效地把自
己孩子的缺点转变成为优点,我们在深入分析国内外成功与失
误家教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编著了这本《将孩
子的缺点变成优点》一书。书中深刻地分析了孩子身上形形色
色的缺点形成的原因,为家长将孩子学习中的缺点转变成优点
献计、献策,为家长把孩子不良的心理塑造成健康心理支招。
书中既突出了富于时代特色的全新宗教理念,又吸纳了心理学、
教育学的*新的研究成果;既有深入浅出的理论分析,又有丰
富生动的家教案例;既有高屋建瓴的家教思想的指导,又有切
实可行的教子方法的传授,是启发广大家长教子成才的有益读
物。
晨 曦
2008年1月
,
1· 引导孩子克服自卑,昂起自信的头颅
孩子需要自信,犹如幼苗需要阳光。如果孩子产生
了自卑,会像幼苗遭受暴雨冰雹的袭击,影响其茁壮成
长。父母应坚持不懈地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建立自信。
上海某小学9岁的李倩倩自尊心特别强,以至于到了一种自卑的地
步。李倩倩觉得自己的相貌不够出众,她觉得自卑,认为不会有人喜欢
她;她的成绩不算突出,她也自卑,认为老师会讨厌她;她为体育课成绩
自卑;为自己某天穿的衣服不够好看自卑。总之,李倩倩为一切有理由自
卑的事情而自卑。所以,她不喜欢说话,不喜欢笑,逃避妈妈的关心,常
常一个人默默地关在房间里,让妈妈十分担心。
自卑是人的一种心理缺陷,自卑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怀有自卑
心态的人是不健全的,这对一个人终生的发展都有消极的影响,甚至会毁
灭一个人的发展前途。因此,家长应关注自己的孩子有没有自卑心理,一
旦发现,须尽早帮助克服和纠正,以避免形成自卑性格。自卑的孩子往往
会出现以下征兆二
**,过度胆怯怕羞,不愿与人接触。
孩子略有怕羞纯属正常,但是过度胆怯、怕羞,如不愿抛头露面、不
敢接触生人,则可能内心深处隐藏强烈的自卑情结。
一般来说,正常孩子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有
自卑心理的孩子,对交结朋友兴趣索然,往往喜欢独来独往。
第二,十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自卑孩子对家长、教师、小伙伴对自己的评论十分敏感,特别是对小
朋友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有时甚至无中生有地怀疑别人讨厌自
己,且表现出愤愤不平。
第三,自暴自弃,甚至自虐。
占相当比例的自卑孩子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更有甚者,还可能表
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
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
第四,缺乏自信。
虽然有的自卑孩子十分渴望在考试、体育比赛或文娱竞赛中出人头
地,但又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此,他们大都尽
量回避参与任何竞赛。
第五,语言表达能力差。
据统计,八成以上自卑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表现为口吃,或表
述不连贯,或表达时缺乏情感,或词汇贫乏等等。专家们认为,这是因为
强烈的自卑感阻碍了大脑中负责语言学习的系统正常工作。
第六,不能承受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压力。
自卑孩子大多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极因素带来的
压力,即使遇到小小失败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的甚至对搬迁、
父母患病等意外都感到难以适应。
调查显示,有65%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自卑严重地影响孩子
的生活质量和前途命运,应当引起关注。
父母帮助孩子战胜自卑,。愈早进行,效果愈好。同时,父母要和孩子
一起用各种方法鼓励孩子自信和坚强。
(1)要孩子克服自卑感,首先父母自己要有自信心,否则就不一定能
成功
父母要多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管
是身体方面还是其他方面,要引导孩子能够扬长避短。父母要多鼓励孩
子。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家长可以
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之类的语言为孩子打气,或是在此
基础上,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天上学之前都念上几遍,在一段
语言暗示之后再满怀信心地去上学。
美国参议员艾摩·汤玛斯,在小时候因身体原因,就有着较强的自卑
感,他的妈妈就是通过引导儿子实践语言暗示帮助儿子克服自卑感的。他
的妈妈这样说过:“…儿子,你的身体不太好,你可以用你的头脑为生,
用自己的良好语言表达能力、宣传鼓动的力量……”因此,艾摩在妈妈的
教育下,避开了身体上的劣势,克服了自卑感,终于获得了成功。
父母可以多给孩子讲,许多人都有着自己的缺陷,都会产生自卑感,
关键要能够克服自卑感。
亚里士多德、达尔文、伊索、拿破仑都有口吃病,亚历山大、莫扎
特、贝多芬、拜伦都因身体佝偻、口吃、身材矮小、耳聋等而产生过自卑
感,但他们不因此而灰心,不丧失生活的勇气。他们坚定了成就大业的信
心,结果都取得了成功。如果他们克服不了自卑感,是不可能取得成
功的。
(2)父母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已的长处和优点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要认识自己就得拿别人来做比较。我们通常不
提倡逆向比较,即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但对于“羡人之长,羞
己之短”的孩子来说,选择别人的短处,作为逆向比较的对象,对于消除
自卑心理,达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
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
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孩子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
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如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
步等。
一位哲人说过:“追求越高,才能的发挥就越充分。”对于后进孩子来
说,与其空谈立志,还不如让这些孩子适当降低追求,将大的目标分解成
若干个小目标,做到一学期、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都有目标可寻。目标
变得小而具体,就易于实现,这样一来孩子会经常拥有成就感,可以更快
地进步。
]
封面
书名: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全新修订版)
作者:晨曦
页数:226
定价:¥26.8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05-01
ISBN:9787502165062
PDF电子书大小:128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把孩子的缺点变为优点-(全新修订版)》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