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内容简介
[
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长征是*悲壮也*辉煌的诗篇;而在整个长征过程中,过雪山草地又是*艰苦卓绝的历程。因此,人们常常用“爬雪山,过草地”来形容长征的艰难与悲壮,
“爬雪山,过草地”成为长征的象征。
长征的胜利,有力地证明: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真正的英雄汉,是中华民族的精英和脊梁。经过长征,化险为夷,转危为安,转弱为强,转败为胜,从胜利走向新的更大的胜利。
长征的过程,也充分证明:国民党蒋介石腐败无能,就是不行,他们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当时,国民党、蒋介石统治着整个中国,有数百万军队,有飞机大炮,还有帝国主义和国际反动势力的援助,他们调动一百多万军队,倾全国之力,对红军进行围追堵截,但是围不了,追不上,堵不住,截不断,红军剿而不灭,溃而不散,败而弥坚,眼睁睁地看着英雄的红军冲破-道又-道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嗟叹无奈!
]
作者简介
[
降边嘉措,12岁参加人民解放军,跟随进藏部队参加了被刘伯承元帅称之为“第二次长征”的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从小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在长征精神哺育下成长。
]
目录
前言 *悲壮也*辉煌的诗篇
**章 悲壮的战略转移
以王明为代表的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严重危害,使革命事业遭受严重损失,白区党的组织几乎遭到百分之百的破坏;红色革命根据地丧失百分之九十。中央红军不得不放弃浴血奋战创立的中央苏区,实行悲壮的战略转移。
湘江之战,使红军遭受严重损失,从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不足4万人。长征从一开始就笼罩着一种悲壮的氛围。
第二章 刘伯承总参谋长与“彝海结盟”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红军是咱们的亲兄弟,长征不怕路途遥。索玛花开一朵朵,红军从咱家乡过……”一曲充满民族风情的《情深谊长》,展现了长征时红军与彝族同胞结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将我们带入那彝海结盟的难忘岁月。
1935年-5月,红军通过凉山地区,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一段佳话。彝海结盟是民族团结和军民团结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胜利,是红军长征史上光辉的一页。
第三章 大渡河畔英雄多
红军通过凉山彝区,来到大渡河畔。蒋介石亲自部署“大渡河会战”,企图凭借大渡河天险,使中央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
但是,英雄的红军不是石达开。红军飞夺泸定桥,粉碎蒋介石企图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的阴谋。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指挥,红军将士的英勇奋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泸定地区各族人民的积极支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长征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不无自豪地说:“泸定桥的13根铁索,托起了人民共和国的大厦。”
封面
书名: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
作者:降边嘉措
页数:630
定价:¥48.0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06362474
PDF电子书大小:14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这里是红军走过的地方》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