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流苏东坡

节选

[

  《千古风流苏东坡》:  国人向来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之宏论,不乏有人以苏氏父子作为此论的依据,但实际上,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个典故形容苏东坡与其老爸苏洵更为确切。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这副对联是四川眉山三苏祠的楹联,清代人张鹏翮所题,上下联简洁概括了老苏家所创造的宋代文坛的辉煌!上联所述的父子即苏家的老爸苏洵、儿子苏轼、苏辙,意思是说三人均为填词名家;下联四大家是指韩、柳、欧、苏四家,四家文章领袖天下,苏门又占其一!至于文冠当时的宰相王安石,直到明代的朱右弄了个《八先生文集》,老先生才算排上了座次,后来的唐顺之也搞了个《文编》,也只选用这唐宋八人的文章,一个叫茅坤的古文家整理后取名《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从此成为定论,没人再能挤进去。  了不得!唐宋两代排出散文名家八人,老苏家竟然占据三席,估计除了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大概能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附带说明:另外五位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但此联上联的内容却是在胡侃:要说给宋代的词人排座次,大概排上三百名也未必轮到苏家的老词客苏洵,从史载到传说都没见这老头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名词。当然,也可能是撰联人因老苏传下了不少散文、政论精品,也算作了词客。  就算如此,撰联人还是有点偏心眼,那苏洵虽留下了不少能上眼的散论,但真正能称冠古今的却只有一篇骂架绝唱:《辨奸论》!此文几乎把老头骂人的功夫发挥到了极致,文风犀利,精彩绝伦,之所以能以骂而功留青史,却是因被骂的人非同小可:一代文豪、政治大家、后来的当朝宰相王安石是也!至于老苏与当朝重臣王安石有何过节?老孙后文自然会另篇详述,眼下先给大伙尽量简单地介绍这“三词客”居首的苏洵,此老的确为中国文坛的辉煌立下了盖世功勋!先说名气,民国之前中国私塾、官学、教科书的入门之文便是《三字经》,而这苏洵却是被选人中国数朝小学教材的人物,《三字经》中这样介绍他:“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就像苏轼的别号苏东坡一样,苏洵字明允,苏老泉就是苏洵晚年的别号。  后人把苏洵称为大器晚成的样板,列入了教科书来告诫后代,这充分证明了苏东坡的老爸苏洵苏老泉少年时代绝对是个问题儿童,如放在今天兴许是位成天泡网吧的主儿,而且看来屡教不改,还差点进了少管所。并且可以肯定:从少年到青年的黄金岁月,大都是在与街头的混混厮打中成长起来的,那绝世骂功看来就是在该时期打下的扎实的童子功。  有句真言是这样说的: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以此推论:只有问题家长,绝无问题子女。  问题少年的制造者其实都是他们的爸妈或者更上一辈的施宠者,别看所有的少年法庭都是由成年人审判少年犯罪嫌疑人,实际上受审的更应该是成年人!苏洵这从少年到大龄青年的不争气,责任在谁?莫非苏洵的老爸——也就是苏轼、苏辙的爷爷常年外出打工,以至于孩子沦落为“留守儿童”无人管教?实际情况正相反,苏东坡的爷爷苏序,字仲先,粗通文墨,性情豪爽,家境小康,轻财好施,且老实本分,从未有过在国家公务员铁饭碗里捞饭吃的妄想。  据史载:苏序“晚好为诗,能自道,敏捷立成,不求甚工,有所欲言,一发于言,比没,得数千首”。  从至今没发现苏序老先生一首大作来看,这老先生玩弄诗词*多算是个“票友”,数千首诗竞无一首传世。从苏序老先生吟诗“敏捷立成”来看,其人聪明是无疑的,而且极明事理,应该精通儿童教育的真谛,这是怎么训导的子女?这就是苏序老先生的高明之处了。苏序实行的是自然成长理论,强拔高的小苗难说将来成材,树大自然直;望子成龙的父母大多得到的是虫样儿女,让生活自身来教育少不更事的儿子兴许更见成效。  苏序老先生太过理想主义了。儿子在花季之前究竟还是没能明白老爸的苦心,在等待苏洵浪子回头无望之后,苏序采取了一个紧急措施:请个绝对会负责任的人来管教这顽劣的儿子。  措施奇绝:给苏洵找个媳妇!一则这小子成家后必然会专心立业,二则让儿子又多了位管教:给苏洵找个严厉的老丈人。  婚事很快张罗成了,苏洵的新婚妻子出身官宦之家,娘家姓程,程氏的父亲程文应赠大理寺丞,对管教不良之徒绝对是业务精通。  果不其然,苏洵的岳父程文对女婿的教导可谓苦口婆心,但是没用,逆反心理极重的苏洵依然是我行我素,甚至玩乐不思娇妻。程文无奈,只好认定自己瞎了眼,误了女儿的终生。  但木已成舟,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也就干脆来个破罐子破摔,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随他怎么去吧!从此,冷眼向洋看世界,一脸寒霜对女婿。  谁知苏洵竞没有辜负老爸的苦心,在苏轼、苏辙两个儿子先后出生以后,苏洵突然意识到自己是爸爸了,可以不理睬包括自己老爸在内的他人,但总得给自己的儿子们立个学习的好榜样吧?压力产生动力,动力支配了行动,竟然自觉收起玩心,开始发愤读书,决心在科举之路上奋力拼搏一番,混个一官半职,不说光宗耀祖,也要惠及儿孙。  后来苏洵学业大成,虽然笔下生花没能比得上两个儿子出彩,但能混到在“唐宋八大家”中占有一席之位,也算千古留了英名!只可惜苏洵实在官运不佳,从19岁开始连考了近二十年,也没中进士,一生也没能在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后只能无奈地自嘲:“考进士对我来说如攀蜀道,难于上青天!但我儿子们偏能如履平地!”——当然,这话是说在两个儿子同榜登科之后。  世界级的文学大腕中,父子都能挂名其中的唯有小仲马与其老爸大仲马。大仲马以一部《基度山恩仇记》名扬全球文坛,而儿子小仲马则以一部《茶花女》一举成名。  据说儿子小仲马在初次感觉到自己的明星身份时有些忘形,骄傲地对老爸大仲马显摆:“我这一生中*得意的作品就是这部《茶花女》!”大仲马不屑地回答儿子:“我这一生中*得意的作品就是造出了你!”看来苏洵也绝对有资格提早800余年对儿子们说出大仲马的话!苏洵生出的苏氏兄弟,尤其是成功地培养出了旷古奇才苏轼,才是真正给中国文学,尤其是诗词的辉煌立下了盖世功勋!  ……

]

内容简介

[

  《千古风流苏东坡》是一本人物传记,但它同通常的人物传记又有所不同,作者子金山并非按时间顺序介绍苏东坡的一生,而是通过诗词和生动有趣的故事刻画了苏东坡跌荡起伏的一生。《千古风流苏东坡》的文学色彩较浓,可读性很强。书中引用了苏东坡大量的诗词,在了解苏东坡的经历的同时,又可以欣赏到他的诗词。

]

目录

**章 大器晚成苏老泉第二章 神童出世枯眉山第三章 少年不屑随风斜第四章 夜来幽梦情绵绵第五章 大宋科举文官路第六章 仕途起步多蹒跚第七章 孤帆影摇恋故土第八章 再抒宏论夺魁元第九章 一晶三白待业饭第十章 凤翔通判家妻贤第十一章 顶头上司冤家会第十二章 天子眷顾也枉然第十三章 王朝动荡根源久第十四章 奇相奇人奇风范第十五章 七品中丞斗宰相第十六章 变法之初多创痛第十七章 只因言政远朝政第十八章 书生戏谑犟相公第十九章 人间天堂西湖秀第二十章 职守通判词荟萃第二十一章 苏门夫人多温馨第二十二章 湖边判案情重法第二十三章 祸患常隐随意中第二十四章 安石罢相观朝事第二十五章 起落更知世薄情第二十六章 升官未必真升职第二十七章 苏子起舞弄清影第二十八章 多变朝局多事秋第二十九章 抗洪却需建黄楼第三十章 诗人好客多雅客第三十一章 高徒名师趣闻稠第三十二章 伟人未必皆善类第三十三章 不惹大祸誓不休第三十四章 枷锁临身讲笑话第三十五章 审讯大堂话春秋第三十六章 皇家牢狱好驿馆第三十七章 天子足踏两叶舟第三十八章 生死只在一张口第三十九章 此灾何必深追咎第四十章 三教合一贯太虚第四十一章 孤独诗客独清悠第四十二章 *佳居地纳居士第四十三章 东坡原本出黄州第四十四章 一首短诗两成语第四十五章 两个诗人分僧俗第四十六章 佛印和尚斗才子第四十七章 小妹水浸光葫芦第四十八章 一对冤家两挚友第四十九章 道家道教不同途第五十章 绝代文章 赤壁赋第五十一章 文虽同名意境殊第五十二章 千古风流浪淘尽第五十三章 也无风雨也无晴第五十四章 玉液色香润佳句第五十五章 江鱼味长留美名第五十六章 松竹风泉三益友第五十七章 千里相牵却非情第五十八章 思过罪臣享三陪第五十九章 堂前细柳剪欲轻第六十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第六十一章 善有善报皆是空第六十二章 从公已觉十年迟第六十三章 落叶随风难归根第六十四章 开口两年劳役苦第六十五章 乌纱偏赐厌戴人第六十六章 东坡速度升职路第六十七章 金紫高位平常心第六十八章 人在江湖不由己第六十九章 幽默戏谑皆诗人第七十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第七十一章 绝地反击不为私第七十二章 天堂地狱三餐事第七十三章 碧水已关民生时第七十四章 欲把西湖比西子第七十五章 太守断案如赋诗第七十六章 仕途登顶举步间第七十七章 颍州大雪凝佳词第七十八章 社稷次之民为重第七十九章 执法违法两难之第八十章 兵部未必掌兵事第八十一章 人鬼殊途再丧妻第八十二章 文人诗客披甲胄第八十三章 少年天子得意时第八十四章 诗意人生南北路第八十五章 东坡到处有西湖第八十六章 天女维摩王朝云第八十七章 诗人远色痴情足第八十八章 忧国忧民不忧己第八十九章 佛祖处处有且无第九十章 穷困潦倒一富翁第九十一章 海外仙山有仙窟第九十二章 孤岛诗人不独孤第九十三章 带水相隔却通途第九十四章 北宋天涯海归路第九十五章 大江东去浪亦哭附 长眠不知身后事后记 从此惭愧不侃苏

封面

千古风流苏东坡

书名:千古风流苏东坡

作者:子金山

页数:318

定价:¥42.0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12-01

ISBN:9787508754963

PDF电子书大小:134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千古风流苏东坡》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