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
本书特色
[
推动产业转型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本书以皖南首圩——大公圩为研究区域,以河蟹产业转型的社会文化机制和效应为基本线索,深入考察大公圩河蟹产业转型的历程,通过对适用技术、组织体系、生态资本和民间实践等维度的分析,提示产业转型背后的社会逻辑,为破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论”及“无工不富”论提供新思路。
]
作者简介
[
陈涛,男,1983年生,汉族,安徽霍邱人,社会学博士。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环境社会学与海洋社会学。代表论文(著)有《“事件一应急”型环境治理范式及其批判——清湖围网养殖“压缩”事件中的深层社会问题》《海洋社会学学科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其突破》《美国海洋溢油事件的社会学研究》《渤海溢油事件的社会影响研究》《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等。
]
目录
**章 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缘起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缘起 二 研究问题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问题 (二)核心概念 (三)篇章结构 三 文献回顾 (一)农业环境问题研究 (二)生态现代化研究 (三)产业转型研究 四 研究方法 (一)理论与经验的嫁接 (二)田野研究路径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 (四)研究资料的分析第二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对象 一 研究区域 (一)县域区位与社会经济 (二)皖南首圩及其河蟹产业 二 斜“n”形的产业变迁 (一)从人工养蟹到“大养蟹” (二)遭遇“寒流” (三)柳暗花明:“养大蟹” (四)再上新台阶:“养好蟹”第三章 适用技术 一 生态技术的推广体系 (一)农业技术推广的体制性困境i (二)生态技术推广的组织体系创新 (三)生态技术推广系统 (四)生态技术推广中的“梯级层次” (五)生态技术如何扎根农村? 二 生态技术的社会适应性i (一)生态技术推广中的主体 (二)生态技术推广的标准化 (三)生态技术扩散的本土化 (四)技术适应性的社会机制第四章 组织体系 一 民间组织 (一)亲缘/血缘组织 (二)企业/协会组织 二 政府组织 (一)产业规划机制 (二)政绩考核办法 (三)水面承包模式第五章 生态资本 一 生态资本的社会文化观 (一)概念的提出与厘清 (二)生态资本的社会属性 二 生态资本的市场配置 (一)市场需求结构与生态等级认证 (二)有机食品及其市场机遇 (三)河蟹销售的三级市场 三 生态资本的产业效应 (一)休闲渔业 (二)招商引资第六章 民间实践 一 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一)政府倡导的革新模式遭遇失败 (二)民间社会对新模式的探索 (三)民间实践的社会文化背景 (四)民间实践与生态文明建设 二 从“生态自发”到“生态利益自觉” (一)反思和比较中形成“生态自发” (二)“生态利益自觉”及其逻辑机制 (三)“生态利益自觉”的普遍化第七章 社会文化效应 一 以河蟹产业为媒介的地域社会 (一)从项目社会到特色地域社会 (二)特色地域社会的框架体系 二 河蟹产业对地域人群的影响 (一)受影响人及其受影响维度 (二)环境知识、意识与行为 (三)生态公民 三 河蟹产业对地域社会的影响 (一)社会结构 (二)社会分层 (三)社会福利 (四)社区生产生活 (五)民间社会制度 (六)亚文化第八章 研究结论 一 经济与环境“两难论”的破解 二 工业化“宿命论”的破解 三 持续的革新与超越 四 成功转型中的生态压力参考文献后记索引
封面
书名: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
作者:陈涛
页数:199
定价:¥59.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8-01
ISBN:9787509760680
PDF电子书大小:55MB 高清扫描完整版
本文标题:《产业转型的社会逻辑-大公圩河蟹产业发展的社会学阐释》PDF下载
资源仅供学习参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